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述了气象卫星的作用,阐明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的特点、相互分工和共存关系;评述了国外气象卫星发展情况、气象卫星发展趋势和特点;就90年代和下世纪初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1 引言□□自从1960年美国发射第1颗气象卫星以来,气象卫星有了长足的发展。卫星轨道从低轨(极地轨道)发展到高轨(地球静止轨道),发射卫星的国家或组织除美国、欧空局、俄罗斯和日本外还有印度和中国。与此同时,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处理、分发和存档管理,特别是应用也蓬勃地发展起来。60年代以来,中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有了相当大的改进,其主要原因有2个:1个是大型计算机和数值预报的采用;另1个是气象卫星观测资料的应用。气象卫星资料除了在天气预报中起重要作用外,还在环境监测特别是一些自然灾害的监测,例如林火、洪涝和雪灾等监测中起…  相似文献   

3.
5 我国可接收的气象卫星资料评估分析□□未来 10年正是气象卫星更新换代的时刻 ,我国可以接收的气象卫星资料是十分丰富的 ,可以接收到 4个国家的业务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和 3个国家的业务静止气象卫星资料。除了业务气象卫星资料外 ,科研实验气象卫星资料 ,如“地球观测系统” (EOS)等的资料也可以接收到。我国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不仅承担我国“风云”气象卫星 (FY)资料的接收和处理 ,而且还要承担国外气象卫星资料的接收和处理。因此 ,国家级卫星气象中心应能接收所有我们能接收到的气象卫星资料 ,以拥有完整的、不同的气象卫星资料。…  相似文献   

4.
4 国外业务气象卫星现状和未来4 .1 业务静止气象卫星4 .1 .1 美国 GOES卫星□□美国第 3代静止气象卫星的第 1颗卫星 GOES-8于 1 994年 4月 1 3日发射 ,同年 1 0月投入业务运行。这一代静止气象卫星的观测能力有重大改进。其成像仪有 5个通道 ,垂直探测仪有 1 9个通道 ,成像与垂直探测可以独立同时进行 ,观测精度大大提高 ,且探测区域可在东西、南北两个方向灵活控制 ,观测频次大为增加 ,这些功能对改进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视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 GOES-8定位于 75°W。 GOES-1 0于 1 998年 4月 2 5日发射 ,1 998年 7月开始代替…  相似文献   

5.
陈双  刘韬 《国际太空》2013,(9):11-19
气象卫星是重要的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空间系统,特别是近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自然灾害频发,以及现代战争对云层情况、海浪、大气温度、压力、风速等参数的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加紧研制新一代气象卫星。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也十分重视气象卫星的研制。气象卫星一般运行于极轨道或地球同步轨道。其中,极轨气象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在650~1500km,可以实现全球观测,所以在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气候诊断和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等方面可以提供有效的观测  相似文献   

6.
GMS-5气象卫星是日本GMS系列卫星的第5颗星,它于1995年3月18日5时1分在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NASDA)的种子岛空间发射中心用第三枚H-2火箭发射成功。GMS-5气象卫星已在3月29日进入位于东经160度的地球静止轨道。它在此位置上用设在澳大利亚的跟踪与测距系统(TARS)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轨道测试。此后它定点于预定的东经140度,并在6月中旬接替GMS-4气象卫星的工作,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尔后,GMS-4气象卫星于7月中旬移到东经120度位置上作为备份。GMS-5气象卫星与GMS系列…  相似文献   

7.
中国静止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卿 《国际太空》2002,(8):7-11
□□1986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风云-2卫星研制任务。1989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研制任务书。风云-2气象卫星工程被列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八五”计划8项重点任务之一。 1 风云-2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 风云-2卫星采用双同心圆筒式结构,内筒为承力筒,外筒为上、下太阳电池壳,中间用腰带连接,外部敷贴太阳电池片,上太阳壳开有扫描辐射计光路窗口。卫星发射质量1 369kg,定点初期质量585kg,末期质量536kg。星体外形呈圆柱体,高1.606m,直径2.1m,星箭分离后,卫星最大高度4.376m,远地点发动机分离后卫星高度3.081m;在柱体…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象卫星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春 《国际太空》1995,(3):14-16
自1961年4月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问世以来,世界上拥有气象卫星的国家和组织逐步增加,它们是:美国、原苏联(现为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欧洲气象卫星组织、印度和中国。在这些国家和组织中,只有美国、欧空局、日本与印度有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俄罗斯要到1994年10月才发射其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俄静止气象卫星于1994年10月31日已成功发射——编者);拥有极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众所周知,气象卫星已成为各国每天预报天气的主要资料来源,气象卫星提供的预报天气的资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联邦正准备在1992年中期发射其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GOMS),虽然苏联的解体可能会给这个计划带来干扰。制造GOMS卫星及极轨道气象卫星的莫斯科机电研究所正面临经费削减的威胁,这可能会影响到这一计划的实施。该研究所具有相当的技术实力,其技术与商业计划已引起了美国空间官员的高度重视。该研究所亦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作,为东欧与前苏联的医院制造CAT扫瞄仪。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气象卫星的出现是本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事件。多年来,气象卫星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用常规观测手段所无法获得的宝贵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了地球上广大海洋和陆地上高原与荒漠区域气象观测资料不足的难题,使人类对地球及其大气的了解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  相似文献   

11.
搜索数百例JNOAA、GOES 和GMS 气象卫星异常事件进行分析,指出主要的故障及原因,并指出对卫星研制及卫星运行控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星上运动部件对气象卫星姿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国下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为对象,分析了有效载荷扫描镜运动和太阳翼步进运动对卫星姿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载荷的正常扫描运动和太阳翼的步进运动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很小,但有效载荷的黑体校准运动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很大,必须进行补偿控制,否则卫星有效载荷扫描镜的指向精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 ,文章详细地分析了美国GPS系统的技术特征及其现代化进程 ;然后 ,论述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现状与不足 ,及其与GPS系统的差异 ,并介绍了欧洲的Galileo系统的建设进展及相关技术 ;最后 ,阐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尚不能满足中国各行业广大用户的需求 ,初步提出发展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的总体构想及其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我国卫星的发展道路。指出20年来我国卫星的发展主攻方向是应用卫星,主要目标是高中低三类轨道的通信、遥感和科学实验卫星,发展的步骤采取了步数少、步距大、起点高的途径,发展方针是依靠自力更生和全国大协作。文章扼要介绍了自80年代我国卫星转入应用后的情况,已在教育、广播、通信、资源、测绘、气象、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等领域应用并作出了巨大贡献。文章最后指出了我国90年代卫星应用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掩星大气探测技术的兴起,GNSS遥感探测数据在气象数据资源中逐步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目前的掩星探测数量远不能满足数值天气预报等应用的需求,未来更需要充分利用GNSS信号资源,开展更大规模的GNSS掩星卫星星座探测.本文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大气海洋数据需求为参考,提出新一代GNSS遥感探测星座任务需求与设计约束.在理想大气模型假设下,利用几何解析方法研究了探测卫星星座构型参数对探测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新一代GNSS遥感探测卫星星座设计基本准则.以风云卫星为子星座,给出了星座规模同为40颗的三种GNSS遥感探测微纳卫星星座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具备该规模的探测星座可满足数值天气预报等气象应用的最低数据需求,三种构型方案中,由高、中、低倾角三组Walker子星座与风云卫星子星座组建的GNSS遥感探测星座探测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卫星推进系统管路中经常使用的球面密封结构,分析了其密封的机理,讨论了塑性变形对金属密封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形有限元法对其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和接触分析,得出了拧紧力矩和密封状态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以单脉冲方式使卫星由原轨道转入另一条新轨道的问题,给出了实现这种变轨的必要条件以及所需的速度增量。  相似文献   

18.
在卫星研制工作中可采用11种接口数据单加强设备的接口数据管理工作。它们是:机械特性,设备示意图,热特性,热特性示意图,电源功率,接口电特性,电气方块图,接插件表,接插件接点分配表,遥测表,遥控指令表。它们包含了可以全面反映设备接口特性的各项数据。使用它们可以进行严格的状态管理并保证接口数据协调工作的质量。文内介绍了这些数据单的具体内容以及使用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国内计量检测行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描述了“互联网+”计量服务模式的初步探索情况,指出“互联网+”计量转型是未来计量检测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提出了“树立正确的互联网思维、加强对“互联网+”计量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加强行业整合、提高为用户服务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