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影环境下陆地移动卫星信道模型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陆地移动卫星信道传播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阴影环境下移动卫星信道的混合模型,并采用随机数产生器实现了该信道模型的统计特性仿真。通过与实测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比较,验证了该信道模型和仿真实现方法的正确性。由于移动卫星信道是一个复杂的时变随机信道,所以,通过随机数产生器产生的统计特性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一种陆地移动信道的仿真模型。此模型符合GSM05.05标准。它是建立在信道的衰落特性基础上,在复基带信号上进行仿真的系统。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研究深空通信信道的统计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参数AWGN(VPAWGN)模型来模拟深空通信信道,主要考虑噪声功率、多普勒频移和路径损耗等参数对信道特征的影响。进一步在Visual C++环境下搭建VPWAGN模型,并对各参数对信道的影响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由位于不同轨道上的多颗卫星组成。卫星轨道和地面用户位置的差异造成了星地链路传播机制和统计特性的差异。信道的统计特性对于卫星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建立了星地信道综合模型,考虑了不同大气条件和传播机制的影响。基于此模型,给出了调制方式为二元相移键控时的误比特率与信噪比的关系。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仿真和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载情报侦察链中空地通信链路的特点,建立了统一的信道模型。模型包括大尺度衰落模型和基于三径信道模型的小尺度衰落模型。在给出了信道衰落模型的具体仿真方法后,分析了飞机飞行距离、工作频率及径向飞行速度等参数对信道特性产生的影响,为进行链路预算和解决多径干扰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不管信息传输速率多大,由于多径的影响在飞机飞行过程中频率选择性衰落都是不可避免的,但信息传输速率越高,衰落越严重;多普勒频移并不直接影响信道特性,但多径信道下的多普勒频移通过引起多普勒扩展而使信道具有了时变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信道特性的低轨卫星切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星与地面终端之间的星地链路中,存在复杂多变的信道环境,这些因素对系统的切换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首先建立星地信道模型,并将此模型应用于切换过程,通过仿真得到信道特性对于切换性能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7.
周有喜  肖嵩  吴成柯 《宇航学报》2007,28(1):108-112,122
根据无线信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统计模型的联合信源信道编码和网络拥塞控制的多媒体鲁棒传输系统。首先进行场景统计模型和特性分析,采用MPEG-4分级编码将所有的层划分成几类,接着由码流对网络拥塞和重建视频质量的影响将其分成两个传输优先级队列。在传输过程中,依据信道误码率和网络丢包率进行自适应的信源不同保护等级编码和网络拥塞控制策略。试验数据表明,本方案与以前文献中提出的IPB等方案相比,能够明显的提高重建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COFDM系统应用在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中的可用性,文章给出一种基于“级联编码 相干检测 PN序列信道估计”方案的COFDM系统的基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建模与仿真,具体内容包括收发端主要模块的系统构架设计以及信道干扰模型的设计与分析,然后给出基于本仿真所得到的系统误码率在卫星移动多径衰落传输环境中的变化情况,并且分析了仿真结果,最后验证了这种COFDM系统在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领域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胡圣波  孟新  赵娜  蒋立正 《宇航学报》2009,30(1):244-249
为提高探测器发射机功率利用率,在探测器和地球间建立可靠的传输链路,弱太阳闪烁中的信道预测十分重要。分析了行星聚合和太阳闪烁的物理特性,建立了弱太阳闪烁条件下的深空探测信道的Rician模型,并得出了当Rician因子大于10dB时近似为高斯信道的结论。通过分析闪烁功率谱,可以采用二阶AR模型预测信道。应用修正的Yule\|Walker方程,提出了基于AR模型的信道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表明:幅度起伏一步预测误差在±0.005dB内,三步预测误差在±0.01dB内。
  相似文献   

10.
准确地估算地表反射率是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关键。针对暗目标法难以构建有效的地表反射率估算模型,依据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气溶胶C005产品反演算法的地表反射率估算模型,通过分析地物波谱库中典型植被的波谱信息,结合遥感器的光谱响应函数和谱段设置,尝试构建陆地卫星8号陆地成像仪的地表反射率估算模型。模型验证利用阈值法确定暗目标,通过6S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构建查找表从陆地卫星8号陆地成像仪数据反演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将反演结果与AERONET站点观测值进行对比验证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使用该地表反射率估算模型得到的长时间序列反演值与AERONET站点的地面观测值一致性较好,70%左右的数据位于预期误差线内,反演结果满足精度需求。利用该地表反射率估算模型能够有效的反演出气溶胶光学厚度,促进陆地卫星8号在地表参数反演中的定量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建立了Ka频段卫星通信信道的统计和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编码方案,并用已建立的信道模型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抗衰减方案能够有效对抗地空路径的严重衰落。  相似文献   

12.
标准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方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标准均匀随机数是其他各种分布随机数的基准,现已有多种产生这一分布随机数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几种方法的全面对比分析,推荐选用线性同余法;为保证良好的统计特性,提出了详细的参数设定要求,给出了可供选用的标准参数,同时介绍了该方法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3.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综合信道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所经历的高动态多普勒和等离子鞘套等恶劣通信环境以及其通信中断问题,提出了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的综合信道模型方案,在对综合信道内电波传输信道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建模为频率选择性快衰落信道;同时建立了等离子鞘套信道的数学模型,利用传输矩阵法和FDTD算法计算了表征大尺度衰落的电波传输透射系数,并根据散射信道建模方法给出了小尺度衰落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参数的获取进行了分析.仿真计算和定性分析表明了该综合信道模型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低轨道(LEO)移动卫星系统建立移动用户的移动模型,通过分析模型确立了一些重要的统计参数。基于此模型,提出了一种扩展排队切换方案,可降低切换失败率;并且分析了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此切换方案下的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5.
李彩华  张鑫  庞晶  欧钢 《宇航学报》2011,32(11):2351-2356
伪码测距零值是现代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指标,目前对于高精度BOC导航接收机的信道建模和仿真尚没有一般性的量化分析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基于副载波相位消除跟踪算法的零值估计模型,并推导了任意信道特性滤波器与伪码测距零值的关系式,然后定量地分析了信道特性对于测距零值的影响;最后在软件接收机上进行了仿真检验。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09,18(2):13-13
2009年3月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陆地卫星一5(Landsat一5)已经在轨运行25年,超出最初设计寿命22年。陆地卫星一5是NASA设计、建造并发射的7颗“陆地卫星”计划中的一颗,由美国地质调查局运行。目前只有陆地卫星一5和陆地卫星一7在轨运行。陆地卫星一5于1984年发射升空,设计使用寿命仅3年。1993年陆地卫星一6发射失败,1999年陆地卫星一7发射。陆地卫星一5已经收集70多万帧图像。陆地卫星一5上的专题绘图仪(TM)于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是“陆地卫星”计划中的第二代成像仪器。  相似文献   

17.
许兴 《中国航天》1992,(4):15-18
多年来,陆地卫星(Landsat)一直是美国主要的民用陆地遥感卫星,目前,陆地卫星已发展至第三代,即陆地卫星6和7。本文介绍了陆地卫星6和7的构成,有效载荷及地面设施。  相似文献   

18.
《上海航天》2015,32(5)
对群时延波动对卫星宽带直扩跳频通信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讨论了信道群延时特性,建立了信道群延时畸变中主要影响因素相位误差的模型,定量分析了载波相位误差、初始相位偏差、不同跳之间相位畸变和多普勒效应相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直扩跳频接收机的工作流程,定量分析了上述影响对接收机捕获、跟踪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卫星通信因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大、机动灵活等优势,广泛应用在抗震救灾、广播电视与移动通信中。然而,卫星通信因长距离通信和环境对信号的阻塞等问题,导致通信质量下降。为提高卫星通信质量,可以增加地面站发射功率或者采用分集技术。由于电磁波具备极化特性,左旋圆极化电磁波与右旋圆极化电磁波相互正交,利用其正交特性可实现长距离通信中传输路径相互独立,可以应用于星地MIMO通信中。主要研究双圆极化分集2×2 MIMO相关内容,对开阔环境和城市环境的信道参数进行研究,建立了窄带卫星双圆极化卫星2×2 MIMO信道模型,设计了一套具备在地面模拟双圆极化卫星和个人移动终端收发系统,并在该系统上验证双圆极化分集2×2 MIMO,相比于SISO获得的信噪比改善。  相似文献   

20.
当PCM遥测信号出现较长时间的全“1”、全“0”状态时,将破坏直接自数据流中提取同步信号的码同步器的工作,从而破坏了系统的正常工作。文章分析了用m序列产生器构成的自同步的数据扰乱和解扰原理。PCM遥测信号经过数据扰乱后在信道传输中将大大改善同步性能,应该在遥测系统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