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积极推行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企图以此达到永久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爱国抗日文化运动,通过建立抗日文学团体;打入敌伪报社内部:东北作家群在关内的抗日作品创作;抗日联军的抗日文化活动等方式有力的回击了日本的文化侵略,成为东北抗战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采取的两项基本政策。本文论述了这两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以及其实施和后果,揭示了日本侵略者企图灭亡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目的,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望此文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期间天津外贸的基本特征和性质;论述了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将天津外贸纳入了战争轨道,使其成为推行“以战养战”政策的途经与手段,并为此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是一篇揭露帝国主义在旧中国时期对华进行经济侵略掠夺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4.
刊刊互动     
<正> 本期"封面故事"栏目讲述的是战后日本航空工业的发展。根据战后制订的"和平宪法"的规定,美国占领军当局对日本航空工业进行了长达7年的全面封杀,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朝鲜  相似文献   

5.
一、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寄托于中国年轻一代。 二次大战后,苏联及其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强大,美国对此十分恐惧。1946年2月22日美驻苏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给美国务院发出的8000字的电报中,提出了对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是战后日本实现工业现代化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其推行“贸易立国”战略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作为重要物质生产部门的交通运输业的产品(客货的位移)的非实体性,因此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常常被人忽略,从而因违反经济发展规律而受到惩罚。战后日本的交通运输发展史告诉我们如下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日本作为战后依靠"技术立国"迅速崛起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在推动产业技术发展和带动经济高速增长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产业技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背景、特点,结合我国实际,得出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千年的3月12日,北京南苑机场迎来了不平常的一天。一架机身喷有大熊猫和七色图案的新型飞机呼啸着腾空而起,跃入了无垠的天空,这就是我国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新舟60,她以优异的性能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风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邹家华、许嘉璐、蒋正华分别带领国务院有关部委领导和在京参加“两会”的部分人大代表乘坐了新舟60飞机。吴邦国副总理强调指出,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扶持支线航空运输的发展,对发展民用飞机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中国人探索蓝天奥秘、实现强国梦想的又…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代初起,日本帝国主义步步进逼中国,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侵占热河、长城抗日等一系列事件。使国人感到民族存亡已到最后关头。有识之士认识到增强国防已刻不容缓。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要对付的是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而且还要对付飞机坦克,于是便重提孙中山的“航空救国”的口号。  相似文献   

10.
三、航空自由化是大势所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由美国推动,“航空自由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启动了。(1)1978年6月8日,美国CAB针对“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享受反托拉斯法豁免问题发布“陈述理由法令”(ShowCauseorde),吹响了推行“不管制”(Dereg山ation)政策的号角,最终迫使IATA作重大改革。m美国通过双边谈判,采取“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策略,在国际上推行“航空自由化”。1978年8月16日,美国与以色列签订双边协定,首次引入“双不批准原则”;1979年3月31日,美国与荷兰签订双边协定,首次引入“…  相似文献   

11.
中美贸易不平衡以及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问题一直是中美双边贸易关系的敏感话题,产生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章认为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中国和美国形成的“贸易国家”和“金融国家”的分工格局决定的,因此,具有客观必然性和长期性,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支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是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落脚点。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与历史重任,必须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完成三大战略转变:一是农业的产业化转变,二是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形态的转型,三是农民向产业工人及市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国航空市场的自由化进程,是中国国际航空市场政策演变的典型代表,其发展趋势对远程宽体客机的市场走向也具有重大影响。2003年,中国民航局提出逐步开放航空市场的目标,并开始融入国际航空市场自由化的潮流,自此,中国民航开始调整国际政策以支持航空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但是,中国枢纽的发展目标仍然受到了来自邻国—首尔和东京枢纽的激烈竞争。2004年和2007年签署的协议对中美航空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旅客运输量有了惊人的增长,市场竞争也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14.
在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高举统一战线的伟大旗帜,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斗争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运用这一法宝,夺取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受区位、政策等因素限制,以大量吸收外资和大量出口制造业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开放战略在中部地区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在促进中部崛起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世界经济出现了产业内分工替代产品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新形式、贸易投资一体化加强等新特征后,中部地区的开放战略需要进行调整与重构。新时期中部开放经济的成长方向,是逐步弱化招商引资的"资金补充功能",着力构建自身的"要素集聚能力",通过实现"经济要素的国际组合",提升要素结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此外,中部还应抓住国际服务业向中国加快转移和国内需求变化的双重机遇,消除不合理的政策限制,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反对妥协、分裂,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领导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持久战和人民战争的策略,成为坚持抗战的中间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政治上、思想上、实践上、作风上展示了自己的先进性,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民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主力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居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力,使其无法实现“北进”战略,从而使苏联避免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推迟了日本的“南进”计划,使盟国为实现“先欧后亚”战略赢得了时间;使日、德两国侵略军东西对进、会师中东的梦想彻底破灭;中国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解被困英军之危,与盟军一道解放了缅甸。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时,应采取与市场经济中"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思想,做到"教育公平优先".由于各方的强烈呼吁,国家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加大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而具体落实到实际操作方法时,以达到资助公平为目标,其前提是必须准确的界定贫困生身份,使真正的贫困生获得必要的资助,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日本和亚洲各国的关系;一、日本的当政者何以总想出兵海外?二、海部访华与中日关系;三、突出亚洲的日本外交;四、日本和俄罗斯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