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巡航导弹由于具有突防能力强、命中精度高、灵活性强等优点而备受各国重视,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武器,是90年代以后的主要空中目标之一。因此,如何防御巡航导弹,已成为今后改进和加强国土防空的重大课题。面对来自空中的威胁,我国陆战部队也提出了新的“三打三防”训练指导思想。“三打”指的是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三防”是“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察监视”。  相似文献   

2.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获得了无人机雷达散射截面的空间分布,建立了无人机突防的数学模型,并对其突防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航空武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疑就是超低空突防战术的普遍应用与反超低空拦截武器的崛起。航空武器的超低空突防模式必要贯穿二十一世纪初并对未来的防空体系与武器系统的发展继续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单兵便携式低空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当时由于第一代中高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中高空空袭方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这就导致了空袭方对低空、超低空空袭技术和战术的需求;同时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也为低空、超低空空袭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由于防空兵器以微波雷达作为主要的搜索、跟踪和制导传感器.受其本身技术特点的限制,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极为有限,而目标视线大角速度运动也给防空武器系统拦截超低空目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就使得低空、超低空突防可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所有这些需求和技术可能,导致了低空空袭技术兵器的成熟和低空空袭战术的长足发展,也导致了低空近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概念的出现。与此同时.低空目标探测跟踪技术、轻小型化导弹技术和数字计算机接术的发展也为早期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型号的研制提供了技术基础。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和实现地空导弹武器作战空域的配套.中国相继开展了低空、超低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针对比例导引控制的拦截弹,建立高阶制导系统状态空间模型,基于脱靶量级数解公式,对目标最优机动突防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拦截弹的制导系统为线性一阶、线性高阶时,目标最优机动突防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拦截弹弹体模型的准确性对突防效果存在影响,高阶系统对应脱靶量更大且效果更真实;将结果与一次阶跃机动和蛇形机动对比,发现最优机动突防效果最佳。然后,建立弹目运动的二维非线性模型,仿真得出目标最优机动产生的脱靶量曲线与线性系统吻合度较高,线性模型选取合适。最后,研究了有效导引比和剩余飞行时间估计误差对最优机动突防效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导引比估计误差对最优机动突防效果影响不大,剩余飞行时间估计误差则会使目标最优机动突防性能大幅下降,甚至部分情况比蛇形机动突防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导弹摆动式突防策略的有效性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突防概率作为评价标准,研究了突防导弹作正弦摆动突防机动时的突防效果.拦截-突防问题的模型为线化平面相对运动方程.用共轭系统分析法,得到了该模型在突防导弹摆动式突防策略的作用下,拦截导弹的脱靶量解析解,它由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组成.研究了突防持续时间按正态分布时导弹的突防概率以及这两部分对突防概率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跨大气层反导拦截的各阶段流程,首先完成了某型拦截弹的动力学建模,然后利用预测拦截点(PIP)导引以及射表插值的思想,设计了针对大气层外中远程弹道类目标的中段拦截制导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情形下拦截弹针对弹道导弹的部署区域,发射区段与拦截区段,以及固定拦截阵地的保护范围,验证了大气层外拦截导引方法的有效性。考虑到弹道导弹可能采取的突防措施,包括机动变轨、电子干扰以及红外诱饵掩护等手段,通过设计大样本仿真试验,分析进攻弹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带来的突防效能。对于能够拦截常规弹道的拦截弹部署点,进攻弹可以通过机动变轨和释放诱饵等策略分阶段起到干扰作用,将突防概率提高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8.
<正>据报道,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于2022年12月9日公布了针对乌克兰的两套Skynex移动防空武器系统订单。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这款号称是“无人机克星”的防空系统在实战中会有怎样的表现,还是十分引人关注的。大小自如的Skynex防空系统Skynex防空系统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2016年研发的一种分布式防空系统,主要应用于要地防空,该系统的特点是通过开放式模块化架构,将各种传感器和防空武器组装成高效、  相似文献   

9.
航空综合体对地攻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航空综合体作战效能评估是武器装备和战略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讨论了航空综合体机载空对地导弹的可攻击区及航空综合体的首攻概率.建立了在一次出击中航空综合体单机在对地攻击阶段作战效能和机群对地攻击作战效能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在一次出击中航空综合体在攻击阶段对目标的平均杀伤概率和航空综合体被击毁概率的计算方法,航空综合体在一次出击中单机平均杀伤目标的数目和机群平均被击毁概率的计算方法.在效能指标中反映出与对地攻击靶场效能、对国土防空系统突防效能以及对要地防空系统突防效能的关系.为评定航空综合体多步骤作战行动的作战效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军事航天     
《太空探索》2012,(1):52-55
要闻中程扩展防空系统首次试验获得成功2011年11月17日,在新墨西哥白沙导弹靶场,中程扩展防空系统(MEADS)成功完成首次飞行试验。试验中使用了爱国者-3MSE型导弹,同时演示验证了MSE导弹在对付后方来袭的模拟目标时前所未有的过肩发射能力。导弹在成功对付模拟威胁后,在任务最后执行了预先设定的自毁序列。MEADS凭借其先进的雷达及360°全方位防御能力,使得防御覆盖面积达到了传统防空系统的8倍,降低了部署人员与设备的需求,也降低了空中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机载电子对抗系统效能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干扰方程计算出了最小干扰距离,用检测理论求得了干扰压制九,用排队论导出了突防概率,并对攻防双方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空战中协同干扰、探测、攻击任务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战中协同干扰任务分配问题,根据己方飞机的干扰功率、干扰工作频段、干扰样式,敌方飞机雷达的工作功率、工作频段、抗干扰样式,建立了干扰功率优势、干扰频率优势、干扰样式优势;再考虑己方飞机的干扰作战能力以及敌我双方的空战能力指数建立了总的干扰优势,建立了协同干扰任务分配模型.根据干扰后敌方飞机的距离性能以及敌我双方的空战态势,对己方飞机对敌方飞机的探测能力、攻击能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多机协同探测加攻击任务分配模型.采用遗传算法对建立的任务模型问题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能够有效地完成协同干扰、探测加攻击任务分配.   相似文献   

13.
遗传算法在电子战干扰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电子对抗干扰资源任务规划问题对于充分发挥干扰机作战效能,取得最佳干扰效益有重要作用.结合现代电子战特点,利用搜索论推导出了干扰机压制概率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干扰任务分配模型,并阐述了传统匈牙利方法在这一问题处理上的局限性.结合智能优化算法,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干扰资源优化分配模型.解决了优化分配模型所需的符号编码方式,并给出了相关的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算子的具体设计.利用该模型,解决了2个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干扰资源任务配置问题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地辅助指挥员解决干扰资源部署决策这一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线性调频(LFM)信号是现代雷达常用的发射信号,可以有效提高雷达距离分辨率和探测距离,然而频谱弥散(SMSP)干扰应用于主瓣自卫式干扰时,干扰信号与目标在时域、频域和空域高度重合,是一种能够有效对抗LFM信号的干扰样式。利用干扰信号与目标回波信号极化信息的差异,引入了混合极化雷达系统信号接收模型,提出了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抗SMSP干扰算法,实现了对干扰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不仅降低了计算量而且在干信比(JSR)为25 dB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实现干扰抑制。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雷达探测自卫干扰状态的隐身飞机时,探测性能难以被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侧站盘旋航迹的隐身飞机自卫干扰模型。在经过飞机敏感性分析、航迹参数设定和坐标系转换后,对飞机视线姿态角进行了解算,结合飞机全空域的静态RCS数据,仿真计算了时变的动态RCS序列。依据雷达探测距离方程,分析得到了飞机在正常飞行状态和自卫干扰状态的雷达探测范围变化结果;并利用雷达探测概率公式,对飞机在2种状态下的瞬时探测概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隐身飞机自卫干扰能够缩减探测距离,减小探测概率,降低雷达探测性能,为交战双方积累电子战经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欺骗干扰是一种常用的雷达干扰技术,提出了一种对抗单脉冲雷达的欺骗干扰机设计新方法。在分析欺骗干扰信号特性基础上,基于压缩感知(CS)框架和数字射频存储(DRFM)技术,根据线性调频(LFM)信号在分数阶傅里叶域的能量聚集特性,设计了压缩感知框架下的DRFM以产生角度欺骗干扰信号;通过控制干扰信号强度产生角度拖引和闪烁干扰以实现对单脉冲雷达角度跟踪的有效干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干扰机能够产生良好的角度欺骗干扰信号,通过干扰信号强度控制能够产生稳定的角度拖引和闪烁干扰。  相似文献   

17.
雷达干扰系统是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重要作战装备。干扰信号产生单元能够针对雷达信号的差异,产生针对性的干扰信号。本文阐述了干扰信号产生单元的系统组成,主要组件—频综、变频组件和DRFM组件的设计,并提出了设计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式数字频率合成及瞄频噪声产生单元的解决途径。测试结果表明,该干扰信号产生单元能够满足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频谱弥散(SMSP)干扰是一种针对线性调频(LFM)信号的相参压制干扰。根据SMSP干扰子脉冲的周期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重构和峭度最大化的干扰抑制方法。首先,利用自相关方法估计干扰子脉冲的周期,并根据干扰的产生原理确定子脉冲调频斜率,即可重构相位未知的干扰子脉冲;其次,对重构的干扰子脉冲分别设定不同的相位,并与接收信号做共轭相乘,根据相乘的结果确定干扰信号的初相位;最后,利用峭度最大化原理,确定干扰抑制因子,实现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干扰抑制,经过干扰抑制后的信干比可达20 dB以上,并且在存在噪声和相位误差的情况下,仍能够保持较高的信干噪比增益。  相似文献   

19.
调频多普勒引信抗调幅干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调频多普勒引信抗调幅干扰性能,定量研究了调幅干扰对其作用机理,以信干比(SJR)增益作为表征参量定量研究了不同调幅干扰作用下调频多普勒引信的抗干扰性能。详细推导了正弦波调幅、方波调幅和三角波调幅干扰作用下调频多普勒引信的信干比增益,并对其进行了仿真验证。定量分析、仿真与引信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调幅干扰下调频多普勒引信总信干比增益在10 d B量级;调频多普勒引信抗各种调制样式调幅干扰能力相当,对调幅干扰调制样式不敏感;调幅指数对调频多普勒引信抗干扰性能基本无影响;减小多普勒滤波器带宽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调频多普勒引信系统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20.
在前期设计卫星大功率电子设备地面测试用通风散热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散热性能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不同结构参数下电子器件的空气射流强化散热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中喷嘴出口直径、喷嘴出口至换热面距离、射流倾斜角以及喷嘴出口风速等参数对散热性能均有直接影响,并给出了定量的无量纲参数优化设计结果.该结论也可应用于表面热流密度为1 kW/m2级电子器件散热的优化设计,并为星载大功率电子设备对流式热控系统设计和地面测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