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岱颖 《国际太空》1989,(12):19-20
近几年来日本火箭技术发展的重点放在H-Ⅱ火箭的研制生产上,宇航技术发展的着眼点寄托在H-Ⅱ火箭的改进型和超大型火箭的研制上,同时加快了卫星技术的研究与生产。据有关资料报道H-Ⅱ火箭的研制工作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不久将升空飞行,原订计划在1992年发射的H-Ⅱ大型火箭有可能提前,约在1991年后期可实施发射试验。H-Ⅱ火箭的缩比模型已在日本现代化的导弹模拟实验室进行了模拟飞行试验,模拟飞行程序完全按照H-Ⅱ火箭设计程序进行。该模拟实验室安装有先进的“数一模”混合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了无回波装修,减少了  相似文献   

2.
3月27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中午12时40分,一架B-52轰炸机携带头部装着X-43A试验机的飞马座火箭离开地面。经过1个多小时的飞行,于下午2时在离太平洋海面大约12000米的高空投下了飞马座火箭,火箭点火爬升到大约28500米的高空。随即,X-43A从火箭中分离出米.依靠自身的超声速燃烧冲压发  相似文献   

3.
刘琳 《国际太空》2023,(4):24-28
<正>1任务简介2023年3月8日,美国民营航天公司相对论空间公司(Relativity Space)的人族-1(Terran 1)火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进行首次测试性飞行。这次发射任务代号为“GLHF”,意思是“祝你好运,玩得开心”(GoodLuck,Have Fun)。相对论空间公司成立于2015年,计划采用3D打印技术、人工智能以及自主机器人相融合的新方法来实现火箭的设计、制造、试验与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4.
台湾的6颗“福尔摩沙卫星”——3(简称“福卫”-3)于2006年4月15日,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由1枚“人牛怪”火箭发射升空。 火箭升空后一切正常,并在飞行约20分之内,将6颗卫星分别分离出来,按计划送入了预定轨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由于同俄罗斯此前一天发射失败的联盟U型火箭属不同型号,俄制联盟号火箭在欧洲法属圭亚那库鲁的首次飞行仍将按预定计划在10月20日进行。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勒加尔说,失败火箭的问题与第三级发动机相关,而在库鲁发射所用的火箭型号采用了不同的第三级。  相似文献   

6.
一、DC-X第7次飞行试验成功6月12日,美国麦道公司的“德尔它快艇”(DC-X)试验飞行器第7次飞行试验,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陆军白沙导弹发射场进行。当地时间上午08:38,DC-X起飞,很快上升到1900米的高度,比5月16日的第6次飞行高度高600米,火箭的攻角从0°改变到70°,水平飞行距离650米,总飞行时间为132秒,垂直起飞和垂直着陆试验均获得圆满成功。在这次飞行试验中,地面飞行控制人员首次启动了4个燃烧气氧和气氢的反作用推力器,利用推力器的喷气反作用力调整火箭在飞行中的姿态。下一次…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披露,以色列正在研制发射小型卫星用的商用运载火箭。这种小型商用运载火箭源于以色列军用火箭“沙维特”,沙维特火箭曾于1988年和1990年发射了以色列的“地平线”1号和2号卫星,今年底将发射“地平线”3号卫星。新研制的运载火箭有4级,其中3级是固体火箭,上面级是液体火箭,使用双组元燃料。该火箭高20米,重30吨。第1级用游动发动机控制飞行方向,第2、第3级用气体喷射制导,第4级火箭用于保证最后推力和有效载荷姿态控制。  相似文献   

8.
4月11日,轨道科学公司的Minotaur(希腊神话中吃人肉的半人半牛怪物)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美国空军的“实验小卫星”(XSS)-11卫星。XSS-11进入约850千米的地球轨道,将试验可用来对在轨航天器进行直观检查或维护的技术。Minotaur火箭家族使用由美国政府提供的民兵和和平卫士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包括航天发射型号、远程导弹防御靶弹及其它亚轨道型号,自2000年以来已进行8次飞行,  相似文献   

9.
江燕 《太空探索》2002,(12):14-15
提前火箭,人们脑海里就会出现一个竖立在发射架上那“身材”魁梧,高耸入云的形象,但是电火箭却完全不同,看上去仿佛是一台不起眼的电子仪器。电火箭在上一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就已研制成功,并经过多次空间飞行试验和试用,但是始终未受“重用”。在空间技术领域,基本上是化学推进系统的一统天下。进入20世纪90年代,小卫星的兴起对  相似文献   

10.
1 主要成就□□中国的“长征”火箭 (CZ)是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研制的 ,颇具中国特色 ,现已取得了较大成就与相应的国际地位。这些成就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 形成“长征”系列火箭群体到目前为止 ,已经发射成功的“长征”火箭有 12种 ,完成了飞行试验前的全部研制工作 ,只待飞行验证的还有 2种。在这些火箭中 ,主要用于低地球轨道 (L EO)发射的有 6种 (长征 - 1、 2、 2 C、 2 D、 2 E、2 F) ,主要用于中间轨道 (如太阳同步轨道 ,即 SSO)发射的有 4种 (长征 - 1D、2 C/ FP、4A、 4B) ,主要用于高轨道 (如地球同步转…  相似文献   

11.
波音一次性运载系统公司的德尔它4H/4050H重型运载火箭2004年12月21日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进行了首次鉴定飞行。但由于火箭第一级推进系统过旱关机,重5993千克的“验证星”模拟有效载荷(又称“重型运载器实用发射业务验证有效载荷”,即HLVOLSDP)以及由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亚利桑那纠1立大学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共同研制的各重15千克的技术试验卫星“三角星”(3CSat)1和2都未能进入轨道。  相似文献   

12.
北京时间2005年8月2日,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素有“金牌火箭”美称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超重-星舰”(Super Heavy-Starship)由于其超大运载能力、超大载荷空间、超低发射成本、超低保障条件而广受关注。2023年4月20日,Space X公司的“超重-星舰”在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开展了“首次全面综合飞行测试”,火箭在起飞达到约39km高度后解体爆炸,但此次飞行测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超重-星舰”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超重-星舰”开展了技术特点、应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4.
8月2日,素有“金牌火箭”美称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5.
航空事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飞行实践,许多技术数据,物理现象(关键性的)只有通过飞行验证才能获得,才能解释。种种新的航空技术,新型航空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通常也要进行大范围的飞行验证,这些试验验证任务都是使用专门设计或改装的试验机和技术验证机来完成。  相似文献   

16.
空间扫描     
美航天飞机启程改造“哈勃”望远镜1997年2月11日凌晨,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顺利升空,7名航天员将在为期10天的太空飞行中对“哈勃”望远镜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人类了解宇宙起源和现状的更好的帮手。专家们希望能在今年5月份看到改造后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图像。阿里安-5火箭将于11月底进行首次商业飞行据外刊报道,阿里安航天公司今年将至少把18颗卫星送入轨道,如果今年7月8日阿里安-5火箭发射试验获得成功,则其首次商业飞行将于今年11月底进行。俄成功发射联盟TM-25载人飞船2月10日晚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载有3名航天员的联盟TM-2…  相似文献   

17.
1987年5月15日苏联“能源号”火箭发射成功,它是一种完全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据英国商业空间技术公司分析,这种火箭的发射费用可以很低。西方专家分析了苏联公布的发射照片,认为“能源号”胜过西方国家任何一种传统火箭。在第一次飞行时,“能源号”的发射费用和美国航天飞机差不多,每磅高达6000马克,但20年后,可以降到360马克。“能源号”火箭有一个中央主级,主级周围有4~8个助推器。运载能力为170吨(4个)到270吨(8个)。火箭全长60米,主级装有4  相似文献   

18.
8月22日,美国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的“ALV—X1亚轨道火箭在美国航宇局沃洛普斯飞行设施发射该局的两个高超音速飞行试验装置时于起飞后不久因偏离飞行路线而实施了自毁。火箭有害残骸大部分落到海上,但也有少部分落到地面上。公司称,火箭起飞正常,随后偏离了路线,迫使靶场官员于起飞后27秒发出自毁指令。自毁时,火箭飞到了约3300米~3600米的高度。按计划,火箭应把有效载荷送到473千米的高度和下靶场1600千米的距离之外。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固体燃料火箭技术,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从50年代后期开始,到目前为止,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第四研究院研制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参加了多种卫星定点和回收试验,及100多次各种导弹的飞行试验,保持着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尤其是1982年10月,我国潜艇水下发射固体燃料火箭成功,集中体现了我国固体燃料火箭的水平,当时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在接见四院同志时称赞该火箭是“体态天工巧,玲珑一代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     
<正>嫦娥五号真空热试验完成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是探月三期工程的首发星,承担着探月三期返回再入验证任务。日前,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真空热试验圆满完成。图为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嫦娥五号飞行试验器返回器与返回器支架对接的总装操作。(航讯)我国火箭助推器回收技术进入试验验证阶段近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在火箭助推器回收技术上取得阶段性进展。这意味着我国未来或可实现火箭助推器的安全可控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