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宇航计测技术》2005,25(3):21-21
2005年4月27日,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委托航天203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风云-3卫星微波有效载荷地面定标方案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科院电子所、空间中心、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五院504所、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会议由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卫星处处级调研员曾开祥主持,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孙敬良院士担任评审组组长。  相似文献   

2.
正在2016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2所对外展示了"航天大道安全桌面云解决方案"。这套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面支持国产化软硬件平台,适用于国防安全领域、军工行业以及对技术、商业秘密管控要求较高的民用企业。该解决方案由12所智慧产业项目部与华为公司联合推出,基于华为云平台,主要由12所按航天质量标准研发的安全保密系统,  相似文献   

3.
<正>7月10日一大早,一辆中巴车驶入航天信息园,车上满载着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等十余家媒体记者。作为军民融合发展成果展采访活动第一站,中国航天科工所属单位航天信息给媒体采访团带来了满满的惊喜。在航天信息展厅,媒体采访团参观了解了航天信息在信息领域的发展成就。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出入境安全监管系统、国家粮食流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等通过生动的现场演示吸引了大家的热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于5月18日开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下属中华航天博物馆设计建设的园博会航天主题园项目,占地30亩,建筑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米,由航天园艺厅、航天体验馆、太空驿站、太空俱乐部和航天文化广场五部分组成,是本届园博会中唯一个集"吃、住、看、玩、学"为一体的高科技主题展  相似文献   

5.
9月23日,2011北京国际无人机及航模展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隆重开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组织三院、061基地、河南公司、111厂、航天通信等单位的7种无人机及相关配套产品共27个项目参展,全面展现了航天科工在无人机领域的科技实力,其中“刀锋”系列无人机等展品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关注。本次展会是面向国际展示无人机领域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品的综合性盛会,参展企业50余家,专业观众约3万人。  相似文献   

6.
2005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军事工业展”于8月11—1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展览4天。两年一度的台北“国际航天展”今年迈入第8届,共有来自8国、21家岛外厂商及台湾地区59家厂商参展,是历来规模最盛大的一次。其中,军工展馆是规模最大的展区。含括由台陆、海、空军总部、联合后勤司令部及军备局(中山科学研究院、生产制造中心)等单位,共100余项装备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2月30日,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简称航天战略院)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会上,我国航天领域首部蓝皮书——《中国航天发展蓝皮书(2015)》(简称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是中国工程院立项支持、航天战略院与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实施的重点项目,旨在打造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的双年度学术报告,定期解读中国航天重大活动和贡献,以达到"传播航天声音、讲好航  相似文献   

8.
2010年10月8日,俄罗斯"联盟TMA-M"载人飞船于顺利飞往国际空间站。该飞船是2002年发射的"联盟TMA"飞船的最新现代化改型,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第一副总设计师、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叶甫盖尼·安纳托利耶维奇·米克林向本刊战略合作伙伴俄罗斯《航天新闻》记者介绍了这艘新飞船的一  相似文献   

9.
正印度重视航天系统、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就,并获得国际广泛关注,已然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成为日益重要的航天力量。政府通过调整航天规划模式,引领航天系统和技术的开发;逐年增加航天预算,为增强本国航天能力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制定了广泛的航天政策框架,为本国航天的发展提供规范和指导。印度航天发展战略将重点围绕保证空间安全、发展商业航天、深化国际合作、提升自主能力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张万增 《国际太空》1994,(4):14-15,13
印度是最早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印度的航天军事系统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已经形成了本国独立的航天工业体系和培养了一支较为庞大的航天科技队伍,一些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正在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目前,印度的主要航天军事技术系统和发展情况是:(一)火箭试验频繁,制造洲际导弹的目标指日可达近一两年来,印度的运载火箭试验频繁,进展顺利。1992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大功率火箭关键部件的最后一次地面试车。1993年1月26日,又进行了一次吸气式发动机试验,并一举成功。掌握大功率火箭技术和…  相似文献   

11.
天上测控站——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朝文 《太空探索》2001,(1):36-37
航天测控系统是航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监视控制和信息交换。从事航天活动的国家都建有不同规模与水平的航天测控系统。初期的航天测控系统主要由航天测控中心、航天测控站组成,后来又有测量飞机和测量船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1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主题讲座,传播航天知识,宣扬航天精神。讲座现场,一院获赠天安门广场在首个"中国航天日"所升国旗。天安门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航天一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摇篮,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基  相似文献   

13.
作为航天技术发展的世界强国,美国近年来在该领域遇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但美国也在不断研究解决方案,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解决问题的途径值得参考。1军事航天系统成本超支2005年以来,美国的军事航天系统几乎无一例外地遇到了成本超支、周期延长和技术系统重构等问题,美国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1月13日至14日,由国防科技工业第二计量测试研究中心、计量与校准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宇航学会计量与测试专业委员会、URSI中国国家委员会电磁计量专业委员会、《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联合举办的"2018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在福建厦门成功召开。参会代表220余名,来自核、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电子等军工行业,以及军队、中科院、高校等90多家单位。国防科工局科技与质量司、航天科工集团科技与质量部、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科技委、产品保证部等相关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03所葛军所长主持大会开幕式并代表主办方致辞。相  相似文献   

15.
航天系统计量测试专业组下设化学计量小组于1988年9月1日在西安成立。航天系统各单位小组成员和会议代表共12人出席了会议。部质量司标准计量处邱荣忠同志和陕西航天局张鸿钊同志到会祝贺,航空航天工业部第四研究院王士宝副院长和院科技委许定宇副主任参加了会议。该小组是部计量测试专业组的下属机构,其宗旨是致力于航天化学计量技术的发展。主要任务是: a.协助部专业组审查航天化学计量的发展规划、课题计划、预研项目和引进方案等。 b.组织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与业务培训,促进航天化学计量的发展。 c.组织化学计量专业的成果评定,提出初审意见供部专业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动测试技术在航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针对目前航天自动测试系统存在的通用性不强和设备检测维护不便等问题,本文回顾了自动测试技术在航天关键部件性能试验和健康监测、航天产品综合测试以及航天测控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日,2013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在上海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3所携焊锡机器人、涂胶机器人、绕线机器人等四种小型工业机器人和MGW-50K移动机器人产品集中亮相。展会期间,这些具有航天背景的机器人吸引了来自农业、消防、加工企业等多个领域厂商的关注。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1958年8月21日成立,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较高的设计、制造、研制和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自1958年8月21日成立至今,集研发、设计、生产、试验、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最高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研制水平、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室自1958年8月21日成立至今,集研发、设计、生产、试检、测试于一体,长期致力于为各类飞行器提供回收着陆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产品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卫星、飞船、深空探测器、火箭、武器、无人机等的再入返回、气动减速、着陆缓冲、回收标位等。圆满完成了以返回式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成功率居于世界前列,代表了国内航天器回收着陆专业最高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研制水平、应用水平,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