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2年11月3日,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日活动在北京举行。国际宇航科学院副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原国家航天局局长刘纪原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先生,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原总装备部副部长胡世祥院士等34名中国院士参加  相似文献   

2.
《国际太空》2011,(10):21-21
最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保华院长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在2011年9月3日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日活动的当天,杨保华院长接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Jean Michel Contant)颁发的院士证书。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日活动由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举办,出席这次活动的有康坦秘书长和来自美、俄、法、日、中等国的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3.
5月18日,在由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研究中心(中国)承办的院士日活动中,新当选IAA院士的杨利伟、赵宇棋获颁院士证书。杨利伟是我国首位成功飞天的"航天英雄",目前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赵宇棋也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是一位知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目前,在有着50多年历史的IAA中,中国的院  相似文献   

4.
航天简讯     
刘克嘉教授被接纳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通讯院士去年,我国又有~名航天工作者被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接纳为通讯院士,他是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刘克嘉教授。这样,到目前为止我国(不含台湾)已有32个人被接纳为IAA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授予的院士级别分三级,荣誉院士为最高一级,其次是院士,再次是通讯院士。院士按专业分有四类,即基础科学、工程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截至到去年底,IAA已有974名院士,他们分别来自51个国家。到1990年时,IAA准备选举院士达到1000名。 (庞之浩)  相似文献   

5.
3月12日,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中国)(简称IAA研究中心)召开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总结2012年工作情况并部署2013年工作。IAA研究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指导委员会副主席徐冠华、刘纪原,指导委员会和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指导委员会对研究中心2012年的工作给予了充  相似文献   

6.
国际宇航科学院研究中心正逐渐成为加强我国与国际宇航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航天人在国际宇航科学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扮演的角色更加多样。在中国院士日活动的间隙,就如何进一步利用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话题,本刊采访了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先生。  相似文献   

7.
张瑶 《太空探索》2012,(11):6-7
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和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联合举办,意大利航天局承办的第63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于2012年10月1日至5日在意大利港口城市那不勒斯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造福大众的空间科学与技术。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近3300名航天专家、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大学科研人员、学生及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近60家世界航天知名企业参加了会议同期举办的航天展览。本次会议内容丰富,包括166个技术分组、8个全体会议、3个亮点报告、3个最新进展报告以及会议先期举办的UN/IAF研讨会、国际议员会议、城市峰会、全球网络论坛、IAA院士日等会议和活动。  相似文献   

8.
周武  薛滔 《太空探索》2013,(8):52-53
7月3日,在童声吟唱的赞歌声中,浙江省少先队"学航天科星"夏令营院士见面会在北京航天大院揭开序幕。93岁的陆元九院士坐着轮椅、89岁的梁思礼院士拄着拐棍和87岁的张履谦院士来到演示楼,与来自浙江省团省委领导、少先队员和辅导员代表、平湖市科协领导,以及黄姑中学校长和该校十佳学生等70余名师生欢聚一堂,相约航天,畅谈中国梦。此次活动由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精心策划,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出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9月26日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会展中心(北京航天城)召开了第三届航天工程和高性能材料需求与应用技术交流会。此次会议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宇航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南大学共同组织。大会由会议执行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刘石泉副总经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长黄伯云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杜善义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3月1日,国际宇航科学院(IAA)研究中心(中国)指导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听取了中心成立以来的工作汇报,讨论了2011年工作计划,一致推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10,(7):6-6
5月29日,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承办的国际宇航科学院全球环境影响合作首次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是国际宇航科学院“4&#183;11”全球环境影响合作计划研究小组举办的学术工作会议,也是IAA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之际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会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9月3日,在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院士日活动的当天,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保华院长接受了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Jean Michel Contant)颁发的院士证书,当选为国  相似文献   

13.
<正>6月7日~10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多名院士齐聚一堂,就如何依靠科技力量大幅度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话题进行了探讨。此次两院院士大会就当前要重点推  相似文献   

14.
《太空探索》2007,(11):55
9月15日适逢"全国科普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在京举行"国防科技知识竞赛颁奖仪式暨科普讲座"系列活动。国防科工委副秘书长胡亚枫,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第一主任刘高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王小谟及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并向获奖代表颁奖。  相似文献   

15.
《太空探索》2013,(6):56-57
4月14日~20日,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江西省科协主办的"航天科技连你我——院士专家赣鄱行"科普报告巡讲活动在江西省南昌、鹰潭、上饶、景德镇市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等六位专家为两千余名机关干部、近万名中小学生普及了航天知识。"中国航天为国家创建了‘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深空  相似文献   

16.
《宇航计测技术》2007,27(1):59-59
为探讨和研究新世纪航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前景,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年,中国宇航学会于2006年12月4日至6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二十一世纪航天科学技术发展与前景高峰论坛暨中国宇航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21名两院院士以及四百多名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17.
<正>9月8日上午,第二届北京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论坛(LDSE)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论坛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探月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以及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刘晓群主持了开幕式。该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承办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论坛以"太  相似文献   

18.
薛滔 《太空探索》2005,(11):30-31
为进一步在中小学生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他们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理想,应平湖市人民政府的邀请,由太空探索杂志社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科技委联合举办的“院士进校园·科普知识宣传日”活动于9月20日至24日在浙江省平湖市举行。此次赴平湖参加“院士进校园·科普知识宣传日”活动的7位院士有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的钟山、北京理工大学的周立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研究学院的何新贵、昆明物理研究所的苏君红、西北工业大学的马远良、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薛滔 《太空探索》2012,(11):45-45
9月7日,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办的"海峡两岸航天(航太)技术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40多名来自海峡两岸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了研讨会,并就航天技术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作了题为《航天技术与中国航天》的报告,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地讲解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戚院士从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方面介绍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状况及我国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展望了我国航天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远景。  相似文献   

20.
正主题为"太空—通向人类未来之门"的第66届国际宇航大会于2015年10月12-16日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召开。本届国际宇航大会由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国际宇航科学院(IAA),国际空间法学会(IISL)和以色列航天局(ISA)共同举办,吸引了来自58个国家2095名注册代表参加,219个展商参加同期航天展览。中方来自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航天科技和科工两大集团公司、中国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