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蕊 《国际太空》2011,(5):26-30
美国的交会对接(RVD)故障较少,在航天飞机使用以前只发生过2次交会对接故障,一次是双子星座-9飞船与“阿金纳”目标飞行器(“阿金纳”火箭第3级)对接时发生故障,另一次是在阿波罗-14飞船自身掉头对接过程中发生的故障。  相似文献   

2.
每期十星     
《太空探索》1996,(2):30-33
“双子星座”宇宙飞船 “双子星座”宇宙飞船是双子星座载人飞行计划中使用的飞船,该计划是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行“水星”计划与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之间的一个过渡计划,主要目的是发展轨道机动、交会和对接技术,训练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的能力,为阿波罗飞船载人登月作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3.
江山 《太空探索》2005,(2):16-17
美国服役时间最长的航天员,现年75岁的约翰·杨2004年12月31日离开他工作了42年的美国航宇局退休。杨是第一位6次进入太空的人,是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出生于1930年9月24日,1962年9月成为一名航天员。1965年3月23日,杨乘双子星座3号飞船首次升空,完成了对双子星座飞船的全过程试验。1966年7月18~21日,作为双子星座10号飞船的指令长,他第二次进入太空,完成了预定太空交会的任务。1969年5月18~26日,杨以阿波罗10号飞船指令舱驾驶员的身份第三次进入太空,完成了月球交会和跟踪设想中的月球着陆点的任务。1972年4月16~27日,杨第…  相似文献   

4.
博引 《国际太空》2011,(10):22-29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进行交会对接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技术,这也是苏联/俄罗斯、美国和中国把它放在航天员太空出舱活动之后,再通过多次发射来攻克它的重要原因。苏联/俄罗斯的航天器从20世纪60年代就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但在2010年还是出现了空间交会对接故障。所以,我国对突破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很重视,将在2011年、2012年陆续发射神舟-8、9、10飞船分别与天宫-1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试验,从而掌握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5.
苏联/俄罗斯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广龙 《太空探索》2011,(10):34-36
目前,在世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俄罗斯和美国。苏联/俄罗斯是世界上进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最多的国家,其对接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无人飞船与无人飞船的对接,有载人飞船、无人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以及空间站模块舱间的交会对接和组装等。苏联/俄罗斯在航天器的空间交会对接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介绍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交会对接任务阶段划分,系统实现需关注的问题,以及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交会对接飞行试验的结果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诸葛炎 《太空探索》2011,(10):30-33
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已进入发射实施阶段,在先后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后,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继续实施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并将在2020年建造长期载人空间站。本刊特编撰"空间交会与对接"专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介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全相位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和在轨飞行结果.介绍21世纪以来交会对接发展的两个趋势:自主和快速;给出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全相位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案,以及主要技术特点;给出天舟二号货运飞船5~8 h飞控实施方案和推迟一天发射的飞控实施方案,以及在轨执行效果.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是世界上首次进行的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任务,为我国空间站工程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爽  史海 《国际太空》2011,(9):12-18
至今,苏联/俄罗斯、美国、欧洲和日本一共进行了300多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其中苏联/俄罗斯是世界上进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最多的国家,对接形式也多种多样,其对接方式通常为自动方式,有时也用手动方式。实践表明,苏联/俄罗斯的自动交会对接技术是先进的和可靠的。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过激烈的竞争。然而,他们也开展过一些合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75年7月苏联与美国的飞船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了对接。这一事件被誉为“轨道上握手”的亲善行动。这一历史性飞行活动,作为缓和外空紧张局势和太空探索国际合作的象征,得到了全世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0.
以人控交会对接半物理仿真试验需求为背景,提出了可对人控交会对接控制系统单机敏感器性能和控制律设计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的人控交会对接九自由度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给出了利用该设计方法对神舟九号飞船人控交会对接控制系统的仿真验证结果.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首次在轨人控交会对接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人控交会对接九自由度半物理仿真试验系统的设计方法正确.  相似文献   

11.
介绍执行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几个典型的飞船的发动机配置,通过比较,分析执行不同交会对接任务飞船的发动机配置的优缺点,提出了交会对接任务发动机配置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并得出一些具有共性的结论,为后续交会对接任务的发动机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有观 《飞碟探索》2012,(11):38-39
在1975年,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开始改善。苏联的“联盟”号飞船与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在轨道上首次实现对接,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下面是关于这次对接的鲜为人知的故事。1970年,美国的“阿波罗13”号飞船在飞行过程中出了事故。当时该飞船正在飞往月球,突然氧气罐爆炸了,三个燃料电池中有两个损坏了,舱内温度降到了11℃。  相似文献   

13.
师谷 《国际太空》2011,(9):19-22
在载人航天活动早期,由于技术复杂,航天器之间在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与事故,其主要原因是交会对接技术不成熟,例如,自动交会对接测量失灵、对接机构故障等在1960—2008年底苏联/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中,一共发射了104艘“联盟”系列飞船和86艘“进步”系列飞船,其中空间交会对接故障15次,发生交会对接故障的概率约为8%,最大的1次空间交会对接事故是1997年6月进步M-34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  相似文献   

14.
6月18日14时07分许,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环刚一接触,飞船尾部4台发动机随即点火,将飞船轻轻推进天宫怀抱。不到8分钟,对接机构先后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4个过程。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组合体以7.8千米/秒的速度绕地球飞行,中国首次载人自动交会对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庞征 《国际太空》2011,(9):2-11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世界已经进行了300多次空间交会对接活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在美国、苏联/俄罗斯发展了很多年,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技术;而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6.
《太空探索》2011,(12):15
神舟八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分为交会对接准备段、交会段、对接段、组合体飞行段和撤离段。交会对接准备段:载人飞船发射前,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降低轨道并调整朝向,完成交会对接准备。交会段:飞船发射入轨后,首先  相似文献   

17.
郁馨 《国际太空》2011,(5):15-25
1交会对接故障统计 截至2008年底,苏联/俄罗斯已发射了104艘“联盟”系列载人飞船和86艘“进步”系列货运飞船,其中发生故障15次,发生交会对接故障的概率约为8%。  相似文献   

18.
徐菁 《太空探索》2005,(8):32-33
飞船和航天飞机要想停靠在“国际空间站”上,航天员或地面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复杂的操作方能实现。那么,什么时候这种手动式交会对接能够有质的飞跃呢?2005年4月15日美国航宇局发射的“自主交会技术演示”卫星,第1次在轨演示了这种技术,但由于出现燃料问题,不得不遗憾地提前结束了这次被寄予厚望的任务。而俄罗斯人在多年以前就已掌握并使用了自动对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1,(12):8-9
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首次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取得圆满成功。正在国外访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门发来贺电,祝贺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  相似文献   

20.
交会对接技术是实现太空梭、太空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装配、回收、补给、维修、太空人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是两航天器交会对接近距离平移靠拢段唯一能够提供六自由度相对导航信息的敏感器,由安装于追踪飞行器上的相机和安装于目标飞行器上的合作目标组成,采用角反射器作为合作目标标志,完成两飞行器间的相对位姿的解算.对其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回光能量测试等进行了讨论,该方案已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任务中成功验证,后续针对空间站及光学舱任务进行适应性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