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因太阳帆板驱动机构故障而在轨失效的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简称“尼星一号”)的替代星——尼日利亚星通信卫星1R(简称“尼星1R”),将于2011年第四季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升空。3月2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通信卫星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尼星1R项目合同。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条曲折坎坷的道路,充满风险,但航天人从未放慢前行的步伐。 从2004年12月15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长城工业总公司与尼日利亚签署“尼星”1号项目合同,到2011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尼星”1R,航天人已为这颗卫星能够成功在轨交付整整奋斗了7年。  相似文献   

3.
紫晓 《太空探索》2007,(7):14-15
对尼日利亚国际客户培训是“尼星”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院承担培训的人员怀着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争光、为国争光的目标,精心安排,在实践中探索,以一流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多次受到尼方政府官员和学员的好评,创造了国际培训的品牌工程。  相似文献   

4.
10月6日,海射公司采用俄罗斯和乌克兰合造的天顶3SLB型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的“国际通信卫星”18卫星。这是走出破产保护后的海射公司12天里进行的第二次商业发射。“国际通信卫星”18由轨道科学公司建造,采用“星”2.4E平台,发射重量约3200千克,配备24路C波段和12路Ku波段转发器,将采用东经180度轨位,接替1993年10月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701,用于直播到户电视广播和网络服务等业务,设计寿命15年。  相似文献   

5.
乌克兰参与“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最终获得批准。欧盟负责能源与交通事务的总干事与乌克兰代理外交部长在基辅宣布此协议于6月3日生效。与乌克兰达成的“伽利略”协议提供了在卫星导航各领域,特别是在科学与技术、工业制造、服务、市场开发、以及标准化、频率和认证等领域开展的合作活动。它还表明这是欧洲同步卫星导航覆盖服务扩大到乌克兰的第一步,乌克兰是通过入股方式参加“伽利略”联合执行体的。  相似文献   

6.
空间扫描     
乌克兰研制新型运载火箭 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 ,乌克兰南方设计局正开始研制名为“马亚克”的新型运载火箭。该系列运载火箭将使用乌克兰与俄罗斯共同研制的发动机。新型系列火箭将用来发射不同重量的航天器 ,其中马亚克— 12能将重 1.7t的航天器发射到 5 0 0 km高的轨道上 ,马亚克— 2 3能将重 3t的航天器送入地球静止轨道。据报道 ,“马亚克”系列运载火箭研制计划是乌克兰正在制定的 2 0 0 2~2 0 0 6年国家航天计划的一部分 ,其首次发射将在 2 0 0 5年~ 2 0 0 6年进行。德国斥巨资探索太空 德国政府 5月16日宣布 ,将在未来几…  相似文献   

7.
空间扫描     
曲新 《国际太空》2001,(5):30-31
乌克兰 2 0 0 1年有 8次航天发射 乌克兰著名火箭研制单位南方设计局发布消息说 ,2 0 0 1年 ,在乌克兰俄罗斯航天合作的框架中 ,计划用乌克兰生产的天顶 -2和旋风-2火箭为俄发射 2颗卫星 ,其中 1颗为气象 -3M卫星。计划用 SS-1 8战略导弹改制的“第聂伯河”火箭进行 2次发射。还计划用天顶 -3SL火箭参与 3次海上发射。另外 ,计划用旋风 -3进行 1次其它发射。据称 ,乌通过参与世界航天发射每年可获得 2亿~ 2 .5亿美元的利润。今后 5年我国将研制多艘载人“神舟”飞船 中国权威航天专家 2月 6日在北京称 ,中国计划今后 5年研制多艘神舟号…  相似文献   

8.
2011年12月20日和22日,中国在西昌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分别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和长征四号乙火箭,成功地将“尼星”1R和资源一号02C卫星送人太空。至此,2011年中国航天以全年19次航天发射,首次在年度航天发射总数上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9.
魏欣群 《国际太空》1998,(12):20-21
1998年9月10日,“全球星”(Global-star)移动电话星座进行第3次组网发射。这次发射使用一枚乌克兰南方设计局(Yuzhnoye)研制的天顶号(Zenit)火箭,共携带12颗Globalstar卫星。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尼星"1R20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1年中国航天共完成3次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先后为巴基斯坦、欧洲卫星通信公司、尼日利亚发射3颗通信卫星,其中巴星、尼星均为中国整星出口在轨交付项目。2011年,中国航天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收获颇丰:首次向亚洲用户  相似文献   

11.
《太空探索》2007,(12):64-64,F0003
中国航天1-封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隆重集会庆祝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2-4风云今再起双星耀九天——风云二号D星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气象观测主力军/杨振荣2-6风起云涌一览无穷2-1450年前的秘密首次公开——钱学森手稿《导弹概论》正式出版/石磊4-封二中国飞航事业鹰击长空天风壮5-封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总体设计部6-封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6-42007年民用卫星发射迎来开门红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一号B”卫星/黄希6-6海洋一号B星我国蓝色国土的“守望者”/紫晓宗河6-10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阶段/刘思燕7-4尼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14日,中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号(以下简称尼星),8天后的5月22日尼星成功定点在东经42度,进入在轨测试阶段。  相似文献   

13.
1985年美国向空间发射了13颗军用卫星,其中五颗由航天飞机发射,8颗用一次使用的运载火箭分五次发射:“宇宙神”2次、“侦察兵”2次、“大力神3B”一次。在13颗卫星中,6颗通信卫星,8颗导航星、2颗作为1986年反卫星武器的靶星、1颗电子侦察卫星、1颗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卫星。6颗通信卫星中有四种类型:2颗“辛康Ⅳ”(即租赁卫星)、2颗“国防通信卫星-3”、1颗卫星数据系统(SDS)  相似文献   

14.
江山 《太空探索》2006,(9):15-15
7月28日,俄制呼啸KM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了“韩国多用途星”(KOMPSAT)2对地观测卫星。这是该火箭去年发射失败后的首次发射。去年10月8日,呼啸KM在发射欧空局“低温星”时失败,造价1.7亿美元、用于研究地球极区冰冠的“低温星”被毁。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2011年12月20日0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1R(简称“尼星”1R)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 火箭点火起飞约26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近地点约203千米、远地点约42007千米、轨道倾角约24.8度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美国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新一轮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包括防空导弹、火箭炮、战车以及高速反辐射导弹。这是自2022年8月份美国首次向乌克兰提供“哈姆”反辐射导弹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援助。而早在去年2月份俄乌冲突爆发当日,俄罗斯就曾率先使用Kh-31P反辐射导弹打击乌克兰境内防空系统,为后续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临空轰炸打开了一条安全的“空中走廊”。此后,  相似文献   

17.
最新消息     
2004年世界商业卫星工业创收972亿美元这是美国卫星工业协会在对卫星制造商、业务供应商及发射服务商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发布在其新一期的《卫星工业状况报告》中。乌克兰与欧盟达成参与“伽利略”计划协议该协议将推动乌克兰及其他参与国的工业合作。具体合作范围包括:科技、工业制造、服务及市场开发等。乌克兰生产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元部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最新消息@文青  相似文献   

18.
9月21日,阿里安航天公司的阿里安5ECA型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了阿拉伯卫星通信组织的“阿拉伯星”5C和SES世界天空公司的SES-2商业通信卫星。这是阿里安5火箭今年第5次、也是最后一次发射。“阿拉伯星”5C由EADS阿斯特里姆公司和泰雷兹·阿莱尼亚空间公司联合建造,前者作为主承包商负责提供“欧星”3000平台和卫星总装,而后者负责设计制造通信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9.
最新消息     
另两颗团星 - 2卫星于 8月 10日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升空 继 7月 16日欧空局头两颗团星 - 2卫星 (“萨尔萨”和“桑巴”)发射成功后 ,另两颗团星 - 2(“伦巴”和“探戈”)也顺利升空。后者于8月 15日与前者在太空会合 ,共同对环绕地球的磁层和太阳表面活动情况进行监测 ,从而使欧洲全面参与对地球和太阳关系及太空天气的观测活动。这 4颗卫星每颗直径为 2 .9m ,高 1.3 m,重 1.2 t,携带 11种仪器。其外形看起来像 1个巨大的盘子。它们在距地球 2 5 .5 Mm~ 12 5 Mm高空的椭圆轨道上保持等距离编队飞行 ,在太空构成正四面体 ,联合起来大…  相似文献   

20.
经过修订并经美国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认可的“军事星”计划,将为美国未来军用卫星通信系统结构提供关键设备。经过修订的“军事星”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少了两颗卫星和若干个地面站;它新配一个中等数据率有效载荷,与新建的一系列造价较低的终端相连,主要供战术用户使用。经过修订的“军事星”计划共有2组8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在赤道和高倾角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可覆盖整个地球;其中的5颗卫星配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