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舰载机小油门响应特性对着舰任务的影响,建立舰载机着舰动力学模型以及驾驶员模型,以此为研究基础,采用自动油门系统(APCS)来分担驾驶员的操纵负荷,提高舰载机着舰的准确性。小油门的响应设计准则为:在油门阶跃输入后1.2 s的时间内使飞机的稳态加速度值达到±0.12g的90%。针对3种不同油门特性进行了飞行员操纵着舰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飞机在进入下滑道时达到5 m的高度误差、小油门响应超过1.6 s时,驾驶员操纵舰载机将不能达到着舰要求。  相似文献   

2.
张志冰  张秀林  王家兴  史静平 《航空学报》2021,42(8):525840-525840
传统舰载机采用纵杆控制迎角,油门杆控制下滑的着舰控制方式存在着操纵通道功能耦合,航迹与姿态耦合,着舰精度不高等多种不足。受舰尾流扰动、航母甲板运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飞行员需要进行高频次的下滑修正操纵,身心负担极重。针对这一问题,在对美军魔毯技术(MAGIC CARPET)系统构成与着舰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三翼面布局飞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综合直接力控制(IDLC)人工着舰精确控制方法。仿真分析表明:基于特征结构配置(EA)解耦设计直接力着舰控制方法能够实现飞机纵向运动长周期模态与短周期模态的解耦、油门通道与纵杆通道的解耦,具有抑制舰尾流扰动、稳定飞机下滑状态、减小操纵负担的功能;而基于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设计方案通过鸭翼正偏增升,不但充分发挥了三翼面布局飞机气动舵面增升控制的优势,还减小了平尾配平出舵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平尾上偏所带来的升力损失。  相似文献   

3.
由于舰载机在着舰下滑阶段采用的是反区(backside)操纵技术,这种驾驶操纵需要飞行员小量高频地推拉油门,这就要求油门杆操纵力足够小,以满足飞行员精确控制飞行轨迹的需求。介绍了油门助力装置在舰载机着舰下滑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油门助力装置评估的方法。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油门助力装置给出客观评估,同时对后续其他操纵系统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舰载飞机着舰下滑时的跃升操纵策略进行研究,建立了飞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和驾驶员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50 ft跃升规范”要求,以F/A-18舰载飞机为例,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采取不同操纵策略下的飞机跃升飞行历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F/A-18舰载飞机在着舰下滑状态下无法达到“50 ft跃升规范”.此外,飞机在不开启动力补偿的情况下,飞行员需同时操纵油门杆和驾驶杆来实现轨迹跃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驾驶员操纵舰载机着舰的任务,建立一个在菲涅尔透镜光学助降系统(FLOLS)下的改进的驾驶员模型。在人工着舰时,飞行员驾驶飞机对下滑轨迹跟踪为基础,对驾驶员控制飞机的增益进行自适应控制的改进,对驾驶员在FLOLS光学引导下的视觉感受模型进行模糊控制的改进。结合舰载机动力学特性对舰载机着舰任务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可为飞行员操纵着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巩鹏潇  詹浩  柳子栋 《航空工程进展》2013,4(3):339-345,357
舰载机着舰时处于“低速大迎角下滑”的飞行状态,飞机的操纵性下降,加上舰尾雄鸡尾流的干扰,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很可能造成着舰失败。搭建考虑高度影响的舰载机着舰动力学模型,从“力与运动的动态关系”和“能量转换”两个角度进行舰载机着舰过程物理机理的研究,并利用模糊PID控制器的快速收敛能力对比分析迎角、速度和高度三个反馈量,升降舵和油门杆两个控制量,共六个控制通道的控制机理和内在关系,得出它们的优劣势和适用情况。进行有风扰动下的控制仿真及分析,筛选出油门杆高度反馈PID控制器作为舰尾流扰动下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朱永甫 《飞行力学》1992,10(2):31-35,52
本文讨论了舰载飞机以小于有利速度着舰时的航迹稳定性问题。在分析飞机航迹稳定性的同时,还对油门杆控制、机动襟翼控制对改善航迹稳定性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舰载飞机加装波束导引系统对着舰过程的影响原理。结果表明:采用油门杆控制、机动襟翼控制来改善着舰阶段的航迹稳定性是可行的:而且用以上两控制系统作为内环的自动驾驶仪在波束导引系统自动导引飞机着舰过程中,能控制飞机的飞行速度、高度,帮助驾驶员操纵。  相似文献   

8.
刘欣  王斯怡 《飞机设计》2011,31(4):12-16
从舰载飞机拦阻钩系统着舰布局图中进场着舰的物理图像出发,根据飞行力学的基本原理,对等角下滑技术的关键参数,包括飞机质量、推荐的下滑道设置、下滑航迹角、基准迎角、进场着舰速度和航空母舰运动速度、回收逆风、钩眼距(H/E)等参数对进舰着舰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舰尾流对舰载机着舰轨迹和动态响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飞机着舰下滑穿越舰尾流的六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引入舰尾流数学模型,对下滑着舰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舰尾流的周期性分量、稳态分量和随机大气紊流分量是飞机迎角和姿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最终导致实际着舰点偏离理想着舰点.  相似文献   

10.
舰船运动和舰尾流等复杂海况是影响舰载机着舰难易度和精确度的重要因素,建立驾驶员着舰控制行为模型并构建人机闭环系统是评估复杂海况对驾驶员操纵负荷影响的有效手段。此外,新一代舰载机存在多种构型配置,并且即便是同一飞机其每次开始着舰时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质量和气动构型下,因此在驾驶员建模中有必要考虑飞机构型变化。针对舰载机着舰操纵负荷评估问题,基于飞行试验手段和频域计算方法,建立了纵向俯仰跟踪的Hess结构驾驶员模型。考虑飞机着舰构型的变化,基于CAP准则和控制扩展方法,构建了舰载机典型构型库,并应用驾驶员在环仿真试验建立了与各飞机构型匹配的驾驶员模型,形成驾驶员模型库。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似构型决策准则和方法,提出了针对指定飞机构型的驾驶员行为模型预测方法。针对舰载机在复杂海况下的着舰任务开展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支撑研究不同舰载机构型的操纵负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段卓毅  王伟  耿建中  何大全  马坤 《航空学报》2019,40(4):622328-622328
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是舰载机设计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之一。首先,对舰载机人工进场着舰轨迹及精确轨迹控制的应用需求进行了讨论,指出其必要性和直观的有益效果;随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及涉及的等角下滑航迹率控制技术、进场动力补偿技术、直接力控制技术、DP(Delta flight Path)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最后,讨论了舰载机进场着舰精确轨迹控制对减轻驾驶员操纵负担、降低触舰点分散度、减小触舰载荷等方面的收益。研究工作对舰载机的精确轨迹着舰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用能量管理来解释舰载机着舰,更加直接地分析舰载机的运动状态,并从能量管理的角度为着舰驾驶操作提供有益参考。结合舰载机着舰仿真数据,分析飞机油门、驾驶杆等控制量的输入对舰载机能量状态的影响,总结了规律性的着舰操纵方法,有助于飞行学员理解和掌握着舰理论,对其掌握舰载机的着舰驾驶技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舰载机着舰任务下的飞行员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舰载机在下滑着舰时飞行员的操纵策略,建立了着舰任务下的双通道飞行员模型.以人工着舰时飞行员控制飞机进行轨迹跟踪为背景,以着舰时惯用的“反区”操纵技术为依据,确立了舰载机飞行员控制律,并对控制增益参数进行了自适应设计.最后结合F-18A舰载机,运用SIMILINK软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着舰任务下的飞行员操纵特性,可为飞行员着舰操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舰载机复飞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建立舰载机着舰复飞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以及舰尾气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下滑角变化和舰尾气流对舰载机复飞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下滑角变化和舰尾气流对舰载机的迎角、俯仰角和飞行轨迹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舰载飞机着舰过程的参数适配特性对于着舰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着舰安全准则,研究了无风和平静海况下驾驶员视野、着舰下沉速率和拦阻距离对舰载飞机参数适配特性的影响,给出了一定初始状态下舰载飞机的着舰质量和着舰速度的适配包线,分析了影响最大着舰质量的因素并对适配包线的扩展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配包线由最小着舰速度和最大着舰速度封闭而成.其中,最小着舰速度主要由驾驶员视野准则决定;对于最大着舰速度,当着舰质量较小时主要由着舰下沉速率准则决定,当着舰质量较大时主要由拦阻距离准则决定;最大着舰质量由拦阻系统性能和驾驶员视野共同决定.通过增大拦阻力、改善飞机的低速气动特性可以有效扩展适配包线范围,增加许用的最大着舰质量,但下滑角大小的改变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光学助降系统易受到不良天气(如低能见度)影响的缺点,研究了不同视觉条件对驾驶员跟踪着舰引导指令的影响。在光学着舰引导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视觉条件,对驾驶员跟踪菲涅尔透镜“肉球”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当视觉品质下降时,为防止跟踪效果变差,驾驶员应当减小操纵增益。  相似文献   

17.
首先针对舰载机着舰需求,分析了现有人工着舰控制的特点与难点,提出了直接力控制方式应用在着舰阶段中的可行性。随后,通过对直接力控制原理的分析,初步设计了不同直接力形式的的着舰控制律,并进行了理论验证。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得出直接力控制方式的优势。基于直接力的舰载机着舰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迎角和轨迹的解耦,并提升轨迹响应快速性,进而降低飞行员的着舰操纵负担。  相似文献   

18.
根据舰载机着舰对甲板风的要求,在分析不同类型下滑道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回收逆风和侧风对着舰下滑道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甲板风条件下保证飞行员操纵感觉一致、舰艉净空安全高度、下滑道着舰时间不变和消除侧风影响、准确保持初始对中的方法,为舰载机准确进入下滑道起点和安全高效回收提供理论依据,对实际飞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着舰技术是舰载机应用的一项高难技术,自动油门控制作为一项有效的着舰辅助手段,通过进场动力补偿,可有效提高舰载机着舰轨迹稳定性,进而显著提升着舰精度及着舰成功率。介绍了自动油门控制技术的起源、着舰需求、基本组成和控制原理,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舰速、风速对舰载机下滑着舰时下滑角和下沉率的影响,从舰载机着舰过程的运动方程着手,通过着舰过程情景模型的建立,分析了舰速和风速对着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舰速影响下实际下滑角和下沉率会变小,并与舰速、风速呈线性关系,该结论为舰载机下滑着舰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