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龙  吴波  谢帅 《航空学报》2024,(1):259-266
针对传统的载荷校准约束方法影响有起落架布置的翼身整体结构机翼根剖面载荷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结构形式的机翼载荷实测方法。首先,分析地面载荷校准时主起落架载荷变化对机翼根部测载剖面应变电桥响应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主动约束方法来模拟空中飞机机翼真实受载状态。其次,采用主动约束和传统的起落架约束方法进行机翼载荷校准对比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了2种约束方法的飞行载荷方程,表面上2种方法的地面检验误差均在3%以内,满足一般的工程误差要求。最后,选取对称拉起机动试飞状态,对2种约束方法的机翼飞行载荷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验证了有起落架布置的翼身整体结构机翼载荷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了传统的起落架约束方法载荷测量误差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扭矩扳子校准装置的各种结构形式及其结构特点。提出了扭矩扳子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影响量以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评定思路和计算方法。针对不同校准装置的结构特点以及在校准过程中涉及的安装和施扭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不确定度影响因素的试验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载荷地面校准试验建立载荷模型是应变法飞行载荷准确测量的基础,为高效准确地建立载荷模型,在对应变法飞行载荷测量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桥应变响应特性综合指标的电桥逐步筛选飞行载荷建模方法,在建模过程中对参与建模的电桥进行逐步筛选并得到一组备选载荷模型,结合叠加原理验证及电桥物理特性分析等方法可确定飞行实测中所选用载荷模型。应用该方法对机翼测载剖面飞行载荷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并可将测载结果应用于飞机飞行载荷安全监控。  相似文献   

4.
载荷校准试验是飞机飞行载荷测量的关键技术环节,而校准试验载荷的加载方式、载荷量级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载荷建模及飞行实测载荷精准度。本文提出的液压多点协调加载技术,可实现飞机机翼多点、自动控制、协调加卸载,与以往人工单点加载试验相比,载荷量级提高到了机翼限制载荷的40%以上,并可模拟机翼在飞行时气动载荷的压心分布情况进行试验加卸载,提高了试验载荷模拟飞行载荷的真实程度。采用多点协调加载数据建立机翼的载荷方程,较以往单点数据,方程精度提高了4%以上,为提高实测载荷精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术。  相似文献   

5.
叙述了小尺寸流量管的校准方法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了采用对比标定法校准小尺寸流量管流量系数的原因,并给出了某流量管校准试验结果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结果表明,即使标准节流装置的测量精度不满足标准要求,但只要其不确定度已知,仍可用于其它流量装置的校准,而且可评定被校流量测量装置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最小二乘法评价外差式激光测振仪信号处理电路直流增益和直流偏移指标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过程.讨论了影响直流增益测量不确定度的几个主要误差来源,包括信号源误差、被校仪器响应误差、被校仪器直流增益、标准仪器测量误差的影响等等.给出了减小直流增益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措施:①环境控制措施,以减少环境带来的不确定度;②选取高精度信号,以减少信号源误差带来的不确定度;③选取高精度标准测量仪器,以减少测量误差带来的不确定度.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了激光测振仪信号处理电路直流增益和直流偏移指标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结果.该过程及结论可应用在相应参数的计量校准中.  相似文献   

7.
载荷校准试验是应变法测量飞机飞行载荷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于载荷校准试验的液压协调自动加载技术,可实现飞机机翼多点、自动控制、协调加卸载。某型机机体结构具有大展弦比、刚度小等特点,校准试验载荷量级较大、加载点较多。本文分析了液压协调自动加载技术多点协调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某型机机体载荷校准试验为背景对多通道协调性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供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复杂结构飞行器的传统飞行载荷建模方法存在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考虑电桥指标及载荷方程指标对载荷模型的综合影响,提出一种飞行载荷改进建模方法,以多梁多墙结构为例,基于某型机机翼地面载荷校准试验数据建立载荷模型,将改进方法与传统方法计算的弯矩及剪力进行对比,结合试飞数据对改进方法所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飞行载荷改进建...  相似文献   

9.
在采用应变法测量飞行载荷时,针对具体结构的机翼,应变改装位置以及载荷方程的准确性对于测量飞行载荷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某型飞机根部有加强墙的双梁结构机翼的飞行载荷测量,论述了载荷方程建立过程并结合飞行数据对方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根据分析结果,得到满足工程应用的飞行载荷方程,分析梁上电桥对载荷方程的影响,为测量相似结构机翼飞行载荷、应变改装以及载荷方程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载荷校准试验设计与实施是影响起落架载荷校准和测量质量的一类重要因素,也关系着试验的安全、周期和成本。起落架载荷校准通常需要在多级缓冲器行程下重复进行,缓冲器行程分级级数是起落架载荷校准试验设计的一个基本变量。以某起落架载荷校准和实测为例,提出了缓冲器分级级数对起落架载荷校准和测量结果影响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利用既得的载荷校准试验数据,评估了缓冲器行程分级级数对载荷校准和测量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正确,评价指标合理,可用于起落架载荷校准质量评估;在仅1级缓冲器行程下校准与分为2级校准相比,应变电桥的响应系数相对误差约8%;缓冲器行程分为2级校准与分为3级校准相比,应变电桥的响应系数相对误差约6%,载荷校准检验工况的载荷误差约6%,飞行测量的航向、侧向和垂向载荷的相对误差分别约为2%、8%和0.3%,而最大误差分别达到了20%、26%和4%,可供起落架载荷校准试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型飞机机翼载荷校准试验中遇到的起落架距测载剖面较近影响测载精度,及机翼高度较低影响载荷施加的难题,结合飞机可拆卸的特点,首次提出机翼脱机校准方案,分析机翼受载,设计合理的试验台架,模拟原机约束方式,顺利完成机翼载荷校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脱机校准方案,提升机翼高度,解决了现有加载设备实施困难的问题,更真实地模拟机翼实际受载规律,建立的载荷模型满足机翼载荷实测要求,对其他类似飞机载荷校准试验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校准厚度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文评定方法中直接测量法与比较测量法的区分,数显电感测微仪示值误差的选用,通过有效自由度评定扩展不确定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考虑球轴承接触角测量仪的自身动态特性、轴承外圈的试验转速、试验加载力对测量仪测量精度的影响,建立了测量仪的动态不确定度计算模型。针对小样本试验测试结果,采用灰色理论的方法评价了球轴承接触角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基于不确定度的分离原理,分离出测量仪的自身动态特性、外圈转速、试验加载力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接触角测量的动态不确定度计算模型,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模型。建立的测量仪动态不确定度计算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工况下的接触角测量不确定度,有助于及时对测量仪进行相应的校准,以提高接触角测量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主要论述了AI—508型智能温控仪基本误差的校准方法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发动机台架试验中空气流量测试不确定度的评定问题,使用GUM法进行评估.计算结果揭示了测量不确定度大小与空气流量的关系,确定了流量管合适的工作范围.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计算分析,确定了测试结果不确定度的大小主要受压力测量精度的影响,而流量管尺寸以及进口总温的测量精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评定了数字存储示波器Δt时间差测量功能的测量不确定度和ΔV幅度差测量功能的测量不确定度,讨论了影响评价结果不确定度的几个主要误差来源,包括时基误差、抽样量化误差、测量重复性、幅度测量误差等。同时,以一组实验结果为例,给出了各自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飞行载荷测量地面校准试验的安全保障需求,构建了试验专用监控系统,研究了试验中安全监控关键环节,包括加载监控、约束监控、试验场所全面监控三部分,总结了危害试验安全的异常情况应急处置措施,列举了飞机机翼和起落架载荷校准试验安全监控应用实例,对后续相关试验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气体质量流量现场校准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各项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评定过程,并对合成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参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AIAA推荐的风洞试验数据不确定度计算方法,结合激波风洞运行特点,确定激波风洞气动力试验的主要误差源,计算激波风洞13-2标模气动力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采用改变单一变量的方法计算主要误差源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程度,辨析对不确定度起主要作用的基本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皮托压力和总压的测量结果对流场参数影响显著,皮托压力的测量结果比总压测量结果对流场参数与气动力测量结果影响更大;降低皮托压力和总压的偏离极限,有利于提高激波风洞气动力试验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受测量分散性、仪器误差等因素影响,加速退化试验中存在测量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加速退化试验测量不确定度的传播与评定方法,以提高试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首先,介绍了加速退化试验中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并结合维纳过程加速退化模型参数估计过程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传播效应;其次,分别利用测量不确定度指南评定法(GUM)和蒙特卡洛法,量化评定了加速退化试验中性能观测数据测量不确定度对正常应力水平下产品可靠性评估结果的影响;最后,采用某型空间用高分子传感器案例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针对2种方法的估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