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种基于通用失效率的航天设备可靠性评估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可靠、长寿命的航天电子设备的可靠性评估问题,从Bayes定理出发,进行了理论推导,提出了一种等效任务数折合算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子元器件通用失效率的电子设备可靠性评估算法模型,并对一具体航天电子设备进行了可靠性评估.   相似文献   

2.
《国际太空》2013,(6):2
为了推动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拟于2013年10月召开以"创新与未来"为主题的"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工程》协办。现将征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  相似文献   

3.
《国际太空》2013,(7):77
为了推动小卫星领域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秉承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理念,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拟于2013年10月召开以"创新与未来"为主题的"2013年(第二届)小卫星技术交流会"。本次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办,《国际太空》、《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器工程》协办。现将征文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电子元器件可靠性中心1987~1990四个年度数百份失效分析报告为依据,得到卫星用半导体器件解剖前失效模式分布:逻辑失控占36.3%,开路占22.2%等;失效机理分布:铝腐蚀占1 6.3%,使用不当占14.6%等。该项研究以第一手数据首次全面、系统指出卫星用器件失效模式和机理。为卫星可靠性设计、优选器件厂及器件厂采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航天产品的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航天产品的可靠性预测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设计方案一旦确定,首先应进行可靠性预测。因此卫星研制中的可靠性预测是方案阶段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为例,就整星中电子产品可靠性预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任何元器件的故障是以一定的故障模式表现出来的。当一个元器件以不同的故障模式发生故障时,设备产生的后果是不同的。结合FMECA(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深入分析了故障模式的影响及其危害度,以提高可靠性预计的精度。 建立了结合FMECA可靠性预计模型。可预计产品的任务可靠度和致命故障间隔的任务时间。为便于推广,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进行了实例运算。还对结合FMECA可靠性预计法和常规可靠性预计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刘豪 《国际太空》2012,(11):14-19
进入21世纪以来,通信卫星技术高速发展,大容量、高功率、长寿命、高可靠的通信卫星是当前全球商业通信卫星领域发展的主流。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已成为卫星运营商、卫星制造商以及航天保险人和经纪人所关注的焦点。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通常用卫星故障率、保险损失率等指标来衡量。2004年左右,国外咨询机构对商业通信卫星平台的可靠性进行  相似文献   

8.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火箭股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从事航天电子测控、航天电子对抗、航天制导、航天电子元器件专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代号600879)。  相似文献   

9.
COTS星载计算机容错设计及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微小卫星“好、快、省”的目标,商业货架产品(Commercial off the shelf, COTS)被大量采用,如何确保COTS产品的可靠性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基于工业器件的计算机产品为例,针对星载计算机产品存在的空间应用无可靠性预计指标、无抗单粒子设计等问题,开展了星载计算机容错设计及空间应用可靠性研究.为了保证星载计算机高可靠性航天应用,从产品的设计、分析、试验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保证措施.最后,利用星载计算机加速寿命试验数据和在轨实际运行表现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星载计算机三年内可靠度可以达到0.976以上(置信度取0.6),能够实现高可靠航天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气象航天系统是由一个或多个航天器组成的气象系统,其基本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地区性或世界范围内的气象观测信息;为了估计从气象航天系统获得信息的可靠性,文章分别对从一个或多个航天器上获得信息的可靠性进行估计,并且得到信息估计矩阵;最后,讨论了信息可靠性的下限估计值。  相似文献   

11.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元器件到单机、从单机到分系统、从分系统到总体,层层可靠性的保证,托举起"神舟"、"神箭"的腾飞。致力于航天电子基础技术与产品、电子工程设备产品、电子系统的开发、研制、生产、销售以及制定相关专业宇航级标准的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主要负责惯导系统、计算机与微电子、  相似文献   

12.
正为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助推航天强国建设,引领元器件抗辐射专业创新发展,由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的"2018元器件和电子系统辐射效应研讨会(RADECS Workshop 2018)暨第二届电子器件辐射效应国际会议"于2018年5月16日-1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得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5月16-18日,"RADECS Workshop2018暨第二届电子器件辐射效应国际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助推航天强国建设,引领元器件抗辐射专业创新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批准,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会议由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召开“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建设”首批标准成果应用推进会,我国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总体设计成果和首批228项宇航元器件标准,正式与国内宇航元器件领域相关各方见面。这标志着我国在建立统一完整、先进实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宇航元器件标准体系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对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航天电子设备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综合利用航天电子设备分系统可靠性信息和试验数据以及整机系统试验数据的Bayes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利用最大熵方法融合分系统可靠性信息,推导了从分系统可靠性矩到系统可靠性矩的计算公式,然后建立了基于继承因子ρ的混合β先验分布,结合整机系统试验数据确定后验分布,最后,基于后验分布推断航天电子设备可靠性.采用该方法对航天电子设备可靠性进行了评估,当整机系统试验数据为240次时,航天电子设备在置信水平0.70的情况下可靠度可达到0.9991,所要求的整机系统试验次数比经典方法约降低了4/5.  相似文献   

16.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推广国防科技工业精密制造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研究成果,促进专业技术创新、应用与发展,迎接智能制造新时代,第三届精密智造高层论坛暨第三十八届航天精密加工技术交流会于2017年11月16-17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国防科技工业超精密机械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航天精密加工技术交流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工艺技术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工艺技术中心联合主办,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  相似文献   

17.
功能可靠性仿真是建立系统功能与可靠性一体化分析的综合仿真技术,论述了电路功能可靠性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及其实现的故障建模、故障虚拟注入、仿真器集成、故障自动判别等主要技术方法.为解决电路功能可靠性仿真系统中长仿真时间和大数据量存储的难点,提出了基于网格计算技术的体系结构,研究了仿真服务、分析服务和数据管理服务的实现方法,建立了通过网格平台向电路功能可靠性仿真系统提供虚拟计算和存储的能力,减少了系统分析所需要的仿真时间,实现了大量仿真结果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基于上述技术思想,实现了以TyrensGrid为网格平台、PSpice为仿真内核的TG-CFRS软件原型,证明了基于网格的电路功能可靠性仿真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会议地址:西昌市会议时间:2017年8月下旬会议征文内容(1)任务总体设计、分析与仿真技术(2)探测器技术(3)平台、测控、数据处理等公共技术(4)火箭与气球探空技术投稿网址http://space-exploration-30th.csp.escience.cn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7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召集国家航天局会议,急切地要求俄航天界加快进度、改进质量,因为"这不仅仅事关国家荣誉"。据说,普京在会议上是这样说的:"航天部门必须大幅度提高航天系统和发射工具的质量和可靠性。虽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但众所周知,导弹与航天工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和人力潜力,有了不起的工程师队伍和科学教育机构……考虑到航天产业具有战略重要性,请重视手中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英国国家航天局联合举办、我校与英国驻华大使馆共同承办的“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合作研讨会”3月14日隆重开幕。此次研讨会是为落实2005年1月中英两国航天机构部长级会议的协议,在中英科技年合作框架内,进一步加强中英两国航天科学与技术的交流,推进中英航天机构在民用航天领域的合作而举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