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电刷镀技术本成果研究的金属电刷镀与非金属电刷镀 ,与传统的电镀技术相比 ,它无需镀槽 ,采用专用电源、镀液和镀笔 ,通过电化学结晶过程 ,使被镀工件表面获得镀层。设备简单、加工工件尺寸不受限制 ,可在现场操作 ,镀层种类多 ,镀液达 15 0多种。适应性强 ,镀层结合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良好 ;工艺灵活 ,容易掌握 ;沉积速度快 (较镀槽镀快 2 0倍 ) ,省工、省料、省能源 ,投资少 ,环境污染小 ,经济效益显著。电镀层厚度为 0 .0 1mm~ 1.0 0mm ;沟槽镀层厚度 3mm ;结合强度 2 35 .2MPa(槽镀为 83.3MPa) ;表面硬度HRC60 ;耐温…  相似文献   

2.
旧镍层上电镀我们采用“阳极退镀法”。即把有旧镍层的工件除油后放入硫酸退镍槽中,硫酸的比重为1.5、含甘油30克/升,工件接阳极,铅板为阴极,电压控制在8伏左右,通电数分钟后观察工件表面,表面应光亮一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30CrMnSiNi2A螺栓电镀镉-钛的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确保该螺栓镀镉-钛后的使用安全性,按照无氰镀镉-钛合金工艺标准配制槽液,并对试镀件的氢脆性、镀液钛含量、溶液其他组分的影响、槽液pH值的影响等工艺参数的控制进行试验。所有试验结果均满足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宇航材料工艺》2003,33(3):52-52
本成果成功地创立和运用了电镀生产漂水无排放理论和技术 ,使被镀件从镀槽中带出的镀液基本上全部循环回用到镀槽中 ,大量节约电镀生产用水 ,只有自然挥发的消耗 ,不需电镀废水处理设备 ,解决了如下关键技术 :(1 )通用而精确的镀件各种水洗方法的镀液含量的计算式 ;(2 )一套电镀无废水排放理论 ,即各种镀件水洗方法的规律 ;(3)一套电镀漂洗水无排放的设计方法 ;(4 )一套电镀漂洗水无排放操作规程。本成果曾获国家发明专利 ,并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属国际先进水平 ,并已成功地用于电镀生产线的改造和建设。本成果最适用于那些镀液污染大、…  相似文献   

5.
五十多年以来,在工业生产中多采用气体氮化。钢制零件经气体氮化,可大大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和抗腐蚀性,但由于其生产周期特长,故得不到广泛的应用。为了充分发挥氮化可显著改善工件表面性能的作用,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努力研究强化氮化过程的新工艺。离子氮化、气体软氮化等新工艺就是在生产斗争这一迫切要求的推动下而产生出来的。一九七五年以来,我们在进一步加速氮化过程和碳锕的离子氮化工艺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一、钛对氮化过程的强化作用一九七五年初,太原矿山机器厂的同志在进行镀钛氮化工艺的研究中发现,对于同一炉进行氮化的工件,只需要将其中的半数工件镀钛,而其余未镀钛的工件也可以得到镀钛氮化  相似文献   

6.
纳米电刷镀     
《洪都科技》2005,(2):15
纳米材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材料,具有不同于微观和宏观物质的许多介观特性,由于材料的超细化,使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性,具有比普通材料高得多的强度与硬度。研究表明,在电刷镀中加入纳米硬质颗粒能获得比普通复合镀层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减摩性,有效提高镀层性能,因此,纳米复合镀层的应用前景广阔。电刷镀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表面修复与强化的表面工程技术。纳米电刷镀属于复合电刷镀的新发展,其基本方法,是采用刷镀的方法,使金属离子和悬浮在镀液中的不溶性纳米硬质微粒共同沉积到被镀基材表面,从而形成纳米复合镀层,这是一种新的刷镀工艺方法。由于不溶性固体微粒在复合刷镀层中的强化作用,使纳米复合电刷镀层表现出耐磨、耐蚀等优异的综合性能,为机械零部件的再制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再制造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纳米电刷镀技术和电刷镀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金属离子的阴极还原反应。纳米电刷镀与电刷镀的区别主要在于:纳米电刷镀要在镀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不溶性纳米微粒,并使其均匀地悬浮在镀液中,这些不溶性纳米微粒能够吸附镀液中的正离子,发生阴极反应时,与金属离子一起沉积在工件上,获得纳米复合镀层。其余一些没有吸附正离子的不溶性固体(...  相似文献   

7.
钢铁零件除旧漆层、旧封严层可用吹砂法或用强碱液清洗,而铝、镁合金的硬度较低,表面又都经化学氧化或阳极氧化,因此用吹砂法或强碱液清洗都不合适。我们仿效吹砂法制造了核桃皮除漆机,将粉碎的核桃皮在混合室中与压缩空气混合,再用4~6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把它们从钢管中用直射型喷枪吹出来。核桃皮粉碎成2~7毫米的颗粒,由于形状不同、并带有一定的尖角,当用喷枪吹到工件表而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镀液组分及电镀工艺条件对银锑合金镀层锑含量和沉积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镀层锑含量随电流密度、氰化钾含量、酒石酸锑钾含量的增大而明显提高,随氢氧化钾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温度、酒石酸钾钠对镀层锑含量影响不大;镀层沉积速度由电流密度决定,镀液组分对其影响不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及霍尔槽试验结果确定了镀液配方及电镀工艺参数,并对按此工艺镀出的镀层进行了全面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9.
冰花作为一种防护、装饰性镀层,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冰花原是在碱性和酸性镀槽中通过两次处理得到的。本文对已有碱性镀锡槽进行了研究,摸索出从单一碱性镀槽获得立体感强、纹路明显的冰花制取工艺。  相似文献   

10.
以冷压接原理为基础的“冲击镀”(me-chanical plating system)是五十年代美国公司首先研制的,六十年代美国大型汽车公司等企业开始采用这一新的镀层方法。目前,这一方法已纳入ASTM(美国材料试验协会)、美国标准、联邦标准之内,许多大型企业也把它纳入自己的标准化中。 欧洲也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日本是在几年前在一些大型企业中采用这种方法的。 冲击镀的主要特点是无氢脆,镀层均匀,镀液废水公害低和成本低廉,广泛地应用于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介绍了无氰镀镉钛合金工艺、电极过程、镀层结构分析、镀层氢脆性能和抗蚀性能试验以及生产应用情况,并对槽液的稳定性、镉钛电沉积过程和低氢脆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为使用和进一步发展该工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刘志刚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1989,4(2):127-129,198
雾化槽所特有的液膜翻越现象,使液膜在运动中其面积不断扩大,厚度不断减小,在失稳雾化时,产生良好的雾化效果(工作过程见图1)。因此,了解液膜的分布,测量液膜的厚度和波动,对掌握雾化槽的雾化机理,确定液膜变化与雾化质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液膜翻越造成测试上的困难,以往的研究工作均未对雾化槽的液膜厚度进行测量。本文利用电阻导纳法,测量了雾化槽的液膜厚度和波动频率。  相似文献   

13.
鉴于槽液分析在电镀车间的重要性,结合槽液分析取样检测、定量分析、操作繁琐和方法多样的特点,指出了在实际工作中槽液分析常出现的问题:分析人员操作失误、取样不规范、分析试液管理不当、新方法普及不够和缺少过程记录。并以此制定了采用双人分析制度、明确取样要求、规范分析试液的制备、加强槽液分析的知识管理和分析结果的计算及评价等控制措施,以保证槽液分析过程可控,结果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4.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内外圆有同轴度要求的回转体工件或槽与定位基准有对称度要求的开槽工件的加工。通常采用自动定心装置装夹加工来保证零件的定位精度。典型零件如图1所示。该零件材料为12Cr2Ni4A渗碳钢,工件要求孔φ95 mm,φ147 mm对外圆φ178 mm的同轴度不大于0.03mm。开始加工时,采用软爪自动定心装夹工件,出现同轴度数值不稳定的情况,主要是随机超差,超差量在0.01-0.03 mm范围内。为此,我们研制了一套液性塑料自动定心夹具,保证了零件的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铝上电镀的工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众所周知,采用一般电镀工艺不能在铝及其合金上得到结合力良好的镀层。这是由于在铝上存在着可自愈的自然氧化膜,同时又由于铝的电位很负,进入镀槽后,槽液中的金属离子会接触析出,从而影响了镀层的结合力。要保证铝上镀层的结合力,就必须  相似文献   

16.
化学镀镍废液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可溶性钙盐对以乳酸为络合剂,次磷酸盐为还原剂的失效化学镀镍溶液的再生。在pH=5.6~5.8,温度为45~50℃范围内,搅拌2h,陈化0.5h的情况下,可溶性钙盐使失效溶液中亚磷酸盐含量从156g/L下降到23.06g/L,而镍盐和次磷酸盐的损耗量极小。再生后镀液的镀速和外观都与新配槽液相当。  相似文献   

17.
CT-2型添加剂是由载体光亮剂、辅助光亮剂和主光亮剂等组成,它在本工艺中起关键作用,直接影响镀液和镀层的性能。根据各门消耗的情况不同,CT-2型添加剂分成A型和B型两种。CT-2A型含表面活性剂较多,作为配制新槽液使用;CT-2B型主要是光亮剂,作为日常消耗补充。  相似文献   

18.
离子镀是在真空蒸镀和溅射镀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真空室内,在欲镀材料的加热热源和工件之间形成一个高压电场,并发生辉光放电,低压惰性气体(如氩气)在放电区离化,高速轰击工件  相似文献   

19.
一、序言在赫尔槽中,所装的电极板因阴极面上各部分电流密度不同,所以作一次电镀试验,就可得知较宽范围电流密度的电镀状态。因而赫尔槽一直被广泛地用来管理镀槽,确定槽液成分及电镀条件等。要利用由赫尔槽试验所得的结果,必须知道阴极面上各部分的电流密度。关于这一点,以前发表了很多试验结果,也得到了如下的DIN标准式 D=5.10-5.24logX(0.6≦X≦8.3) D:电流密度(安培/分米~2) X:阴极面上任一点距近阳极端的距离(厘米)。  相似文献   

20.
测氢仪     
上海五七○三厂子一九七五年试制成功第一台测氢仪,开始用于“无氰镀镉钛合金”新工艺。它能直接测出酸洗电镀过程中零件受氢情况,并且对“电镀工艺”如酸洗、无氰电镀,以及腐蚀时受氢情况均可测出。该仪器测试方便,测试周期短,效果好,可反复使用。其主要原理是测量铁壳子电子管内部的真空度,以真空度的变化来判断所测电镀液中含氢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