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迭代修正方法的严格回归轨道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轨道根数和星下点经度/纬度的关系,推导了一组轨道根数的修正公式。基于高精度轨道动力学模型和升交点位置确定方法,构造了关于轨道半长轴和轨道倾角的迭代修正方法。针对偏心率矢量的动力学系统所具有的极限环特性,构造了平均法求其解析近似,从而实现冻结轨道特性对偏心率和近地点幅角的迭代修正。结合迭代修正,得到一组严格回归的轨道根数。该轨道能够重访空间目标点,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  相似文献   

2.
太阳帆绕地球周期轨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同步和太阳同步卫星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静止轨道是一种特殊的地球同步轨道,轨道资源有限。利用化学推进或电推进可以实现轨道高度不同的同步轨道,如悬挂轨道,但需要消耗较多的燃料,工程上无法承受。本文考虑利用太阳帆实现地球同步和太阳同步轨道。太阳光压力在轨道平面内沿拱线方向,选择光压力与平面的夹角使得轨道平面的旋转速率与太阳光同步。研究表明,设计合适的半长轴和偏心率可以使得轨道旋转速率与地球自转速率一致。假设太阳光与赤道平面平行,可以得到准静止轨道,太阳帆将在传统静止轨道的附近运动,星下点的经度将在一个固定值附近振动。实际上太阳光是与黄道面平行,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存在夹角。考虑黄赤交角的情况下,太阳帆将在一定纬度和经度范围内运动。适合于对某个区域进行长期观测任务。  相似文献   

3.
太阳同步轨道的太阳相对于轨道面入射角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太阳同步轨道为例,首先在地心天球坐标系推出了太阳光线相对轨道面的入射角的求解方法,并分析了太阳相对于轨道面的入射角在一年之内的变化情况,然后根据此结果,在以卫星为中心的天球坐标系内研究卫星星蚀时间的解法和太阳相对于卫星任一表面入射角的解法,并求出星蚀时间在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和太阳相对于卫星其它两个表面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以太阳同步轨道对地三轴稳定的卫星为对象,研究它的固定展开式太阳电池阵法线的最佳方向,使得太阳电池阵在一个轨道周期内接收到的总的太阳入射能量最高。根据卫星在轨运行时太阳、地球、卫星三者之间的几何关系,建立了以太阳电池阵所接收的太阳入射能量力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约束条件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卫星必须处于日照区,另一个是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太阳入射角必须为锐角。并以轨道高度为782km的太阳同步轨道为例,用搜索该优化模型可行解域的方法,求出轨道面太阳入射角不同大小时,卫星的固定展开式太阳电池阵法线的最佳方向。  相似文献   

5.
太阳同步卫星的轨道设计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洁  汤国建 《上海航天》2004,21(3):34-38
在轨道六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卫星太阳同步轨道设计时降(升)交点地方时、升交点赤经,以及冻结轨道参数等的确定方法。并给出了在轨道交点周期、回归圈数、回归周期、重复周期和其他因素等约束条件下的轨道设计要点。最后给出了一个轨道高度750~800km,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冻结轨道和回归轨道的算例。  相似文献   

6.
在定点发射条件下,针对中国目标区域的典型任务,研究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及发射窗口的一体规划方法。基于固定的火箭飞行地心角和飞行时间,根据发射点和目标点位置关系,通过球面几何原理,提出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及发射窗口的解析规划方法。针对具体任务,得到了快速响应太阳同步轨道和发射窗口的规划结果,并通过STK仿真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规划方法的可行性、实用性,对空间快速响应轨道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航天器工程》2017,(1):20-27
遥感卫星辐射定标是提高遥感数据辐射质量、监测遥感卫星性能变化的重要途径。首先简要介绍了遥感卫星绝对辐射定标原理,讨论了现行遥感卫星绝对辐射定标方法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太阳定标基准星的在轨辐射定标方法,并对太阳定标基准星的轨道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文章针对高分二号(GF-2)卫星的轨道特点设计了满足其遥感相机定标要求的太阳定标基准星轨道模型,据此分析GF-2卫星和太阳定标基准星的轨道关系,得到遥感相机对太阳定标基准星的可见时长,验证了此辐射定标方法的理论可行性,其计算和分析结果对提高今后我国遥感卫星辐射定标精度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圆形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空间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微小型卫星大多运行于圆形的太阳同步轨道,空间外热流的计算对卫星热控制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分析了圆形太阳同步近地轨道受太阳照射的特性,建立了运行于圆形太阳同步轨道的三轴稳定的长方体卫星的外热流模型,归纳了太阳辐射热流、地球反照热流和地球辐射热流的瞬时和周期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外热流的变化规律。分析指出太阳同步轨道的受晒特性主要由轨道的降交点地方时决定,外热流中太阳辐射最强,地球反照最弱。通过计算卫星各表面的外热流特性,可选择合适的散热面及太阳能电池安装面。  相似文献   

9.
对地观测卫星太阳同步轨道的快速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地观测卫星轨道具有全球目标覆盖和太阳同步两种特性,通过设计轨道周期和轨道倾角可以获得这些特性,为此,给出了一种能十分简便,快速地完成轨道初步设计的方法,为轨道精密复算和开展卫星姿态控制等分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揭示了星载探测仪器在地面上产生的扫描带的分布排列规律,分析了轨道衰减和复升问题,最后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0.
太阳同步轨道电子探测器的多方向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观测电子投掷角分布的目标,本文讨论了太阳同步轨道三轴稳定卫星电子观测的多方向设计。分析了磁层电子投掷角分布特征,并根据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参数,计算得到卫星运行轨迹上,三个探测器常用安装面正入射粒子的投掷角。在此基础上,进行电子探测器的探测方向设计,结果表明探测器要在任何安装面都满足投掷角观测要求,至少需要在0°、10°、20°、25°、35°、45°、70°、80°和90°共9个方向上设计探测窗口。  相似文献   

11.
付晓锋  吴美平  张敬 《上海航天》2013,30(1):14-17,58
根据火灾监视对卫星载荷和卫星轨道的约束,基于低轨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讨论了火灾监视卫星星座的设计,由卫星对地覆盖几何关系求解了典型卫星星座的星载传感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火灾监视卫星有较高的地面分辨率,火灾监视卫星星座的最大轨道响应时间6h,平均响应时间3h.  相似文献   

12.
针对超低轨道升力式航天器对地观察的优势及其高机动特性,设计了一种近地点位于临近空间的太阳同步冻结回归轨道,并对气动力辅助与发动机推力相结合的轨道保持策略进行了研究。策略将轨道保持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自远地点飞向大气层,不施加控制;第2阶段在大气层内飞行,通过控制攻角和倾侧角调整航天器所受气动力,小幅改变轨道的升交点赤经;第3阶段自跃出大气层到远地点,利用轨控发动机调整轨道参数,回到远地点时除升交点赤经其他轨道参数不变。以燃料最省为性能指标,对轨道保持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实现14.7天太阳同步冻结回归轨道的在轨运行。  相似文献   

13.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太阳帆板驱动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斜飞斜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太阳帆板驱动律.通过坐标系变换,根据确定的太阳帆板开始驱动时刻及地球阴影区,基于MATLAB\Simulink\RTW软件的仿真数值设计法,设计了某斜飞斜装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太阳帆板驱动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卫太阳帆板驱动律可满足工程需要.该法具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长期演变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地轨道的遥感卫星绝大部分都采用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这类轨道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半长轴将不断地衰变并导致地面轨迹的东漂,为保持回归特性需周期性地对半长轴进行调整。另一类长期变化是太阳引力引起的倾角变化,这是太阳同步轨道特有的。倾角长期的变化又进一步导致回归轨道的标称半长轴和降交点地方时的相应变化。文章给出了这些变化的解析模型以及轨道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NOAA卫星和GOES卫星的测量数据,对太阳质子事件期间地球同步轨道(GEO)和太阳同步轨道(SSO)的质子辐射情况进行考察。采用Bendel双参数模型对GEO和SSO由质子引起的器件单粒子翻转率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影响翻转率的因素。在器件敏感度一定的情况下,单粒子翻转率与大于能量阈值的质子总通量以及质子能谱硬度呈正相关。SSO与GEO的质子辐射及单粒子翻转预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太阳质子事件引起的SSO质子能谱比GEO的要“软”。太阳质子事件对SSO卫星的影响与对GEO卫星的影响之间存在相关性。两轨道上DRAM型的D424100V器件和SRAM型的HM6516器件的翻转率比值接近,SSO翻转率约为GEO的13%~22%,而双极型93L422器件翻转率比值则在26%~57%之间。通过对比SSO与GEO翻转率的比值和两轨道辐射程度的比值发现,不同的器件对能谱硬度的反应各异,原因是每种器件产生SEU的能量阈值不同。  相似文献   

16.
白晓征  郗晓宁 《宇航学报》2005,26(10):114-116
针对日前广泛应用的相位同构星座,讨论了一种无需变轨实现单航天器与多颗卫星近距离接近的轨道设计方法。其设计思想是首先根据接近任意两颗卫星轨道的约束条件得到轨道簇,再利用搜索的方法从中找出能接近其他一颗或多颗卫星的轨道。研究表明,利用这种方法能设计得到至少接近三颗非共轨卫星的多条轨道。文中给出了一个算例,针对描述符为60:18/6/2的星座,得到了多条能接近3—5颗卫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无需变轨实现单航天器对星座中多卫星的近距离接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晓征  郗晓宁 《宇航学报》2005,26(Z1):114-116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相位同构星座,讨论了一种无需变轨实现单航天器与多颗卫星近距离接近的轨道设计方法.其设计思想是首先根据接近任意两颗卫星轨道的约束条件得到轨道簇,再利用搜索的方法从中找出能接近其他一颗或多颗卫星的轨道.研究表明,利用这种方法能设计得到至少接近三颗非共轨卫星的多条轨道.文中给出了一个算例,针对描述符为6018/6/2的星座,得到了多条能接近3-5颗卫星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资源一号卫星轨道: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资源一号于1999年10月14首次发射成功。卫星采用太阳同步、回归、冻结轨道,对于近地轨道的对地观测卫星这是一种最佳的轨道,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详细地叙述了分析和设计这种轨道所涉及到的主要理论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在工程中十分有用的数学模型;还详细介绍了卫星入轨后所进行的飞行控制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突破卫星轨道和姿态参数分别确定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以三轴磁强计和太阳敏感器为测量元件的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算法.由于地磁场是时间和位置的函数,而三轴磁强计指向又与卫星姿态相关,所以三轴磁强计的测量值既与轨道有关,又与姿态有关.充分利用磁强计和太阳敏感器的测量值中包含的轨道和姿态信息,推导出卫星轨道姿态一体化确定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在太阳不可见区域,由于太阳敏感器没有输出信息,只采用磁强计为测量敏感器,按传统模式对卫星轨道和姿态分别确定.最后对2种模式下的滤波算法进行数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轨道动力学的椭圆轨道悬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功波  孟云鹤  郑伟  汤国建 《宇航学报》2010,31(6):1527-1532
连续有限推力条件下,基于动力学原理设计了伴随卫星相对于椭圆轨道的参考卫星在任意位置实现悬停的方法。给出了对任意椭圆参考轨道实现悬停的开环控制律,推导了一个周期内的速度增量计算公式。特别分析了参考卫星为“Molniya”轨道时,实现悬停需要的控制推力及速度增量。仿真结果表明,“Molniya”轨道正下方 1 km 的悬停伴飞,一个轨道周期时间内连续有限推力发动机需要产生的速度增量为10.317 m/s。文章提出的方法也可用于椭圆轨道的空间圆或水平圆等非自然编队构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