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介绍了国际参考电离层IRI-90版中新增的内容,比较了它与IRJ-86的主要差别。与我国电离层临频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新版本对我国地区的适用程度有了改进。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9个中低纬度的电离层观测站在1977-1986年间观测的f0F2月中值,按每月的平均地磁活动指数Ap分为地磁活动高(Ap≥5)和低(Ap<15)两种情况,研究了地磁活动对f0F2月中值平均低纬电离层驼峰区演变的影响,并考察了国际参考电离层(IRI)的误差.  相似文献   

4.
将太阳活动峰年期间中国4个电离层站垂直探测得到的月平均电子浓度剖面与国际参考电离层IKI-90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结果表明国际参考电离层所计算的峰下电子含量(或峰下半厚)总体来说偏大。一天中白天符合较好,晚上较差,对中纬台站较好,对低纬台站较差。   相似文献   

5.
利用宇宙噪声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背景电磁辐射的假设,对电子密度涨落空间分布波数谱为负幂律函数的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用射线光学方法导出了闪烁功率谱的表示式。与射电星和轨道人造卫星信标的电离层闪烁相比,减少了因相对运动弓队的变量。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电离层不规则结构的结构参量Ly、ly、p、η对功率谱的影响。与实测资料比较,发现电离层吸收事件期间且Riometer记录的闪烁资料中,60%以上相应的不规则结构有Ly>103,η>η0(0.2<η0<0.5).   相似文献   

6.
海南地区电离层闪烁观测与GISM模式预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全球电离层闪烁模式GISM在中国低纬地区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利用海南三亚GPS电离层闪烁监测系统一年的观测数据与模式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低年,GISM能较好地反映海南地区电离层闪烁的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特性;对于季节变化,模式与观测结果在中等强度闪烁条件下较为相符,而在强闪烁和弱闪烁条件下有不同程度的偏差;模式预测的闪烁日变化与实际观测基本一致,但在闪烁发生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上模式预测要滞后约1 h左右;在电离层闪烁发生率的空间分布上,模式预测与实际观测较为相符,即海南地区南面电离层闪烁发生率高于北面.  相似文献   

7.
利用昆明低纬度测站(24.7°N,102.9°E,磁纬15.1°N)2016-2019年的观测数据和最新版的国际参考电离层(IRI-2020)模拟结果,对昆明地区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在太阳活动下降年期间的变化特征及与模型输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昆明TEC存在明显的春秋高值、夏冬低值的半年异常;白天高值、夜间低值的日变化特点突出,日峰值出现在06:30-08:00 UT(约13:00-15:00 LT);TEC随太阳活动减弱而明显下降,年平均峰值在2016-2019年分别为48,33,27,24 TECU;日峰值TEC与F10.7存在显著相关,月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86,而与Ap指数则表现为弱相关;IRI-2020能较好地模拟昆明地区TEC的季节变化,但与观测值存在较大差异;均方根偏差值多集中在2~15 TECU,相对偏差百分比值主要在–85%~50%范围变化。对比结果表明IRI-2020的预测精度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IRI-90及其与中国电离层资料f_0F_2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际参考电离层IRI-90版中新增的内容,比较了它与IRI-86的主要差别。与我国电离层临频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新版本对我国地区的适用程度有了改进。  相似文献   

9.
谭辉 《空间科学学报》2000,20(4):373-379
对重庆(29.5,106.6)与兰州(36,103.9)f0Es>5MHz的Es出现率和E层临界频率f0E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此两地Es出现率的变化特征显著.白天重庆高于兰州;晚上则正相反.(2)出现率的这种变化与Es环境电离密度的变化趋势十分一致.(3)上述特征的形成,除了此两地纬度上的差异外,与兰州地处地磁Sq电流系的焦点很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夜间电离层,气辉135.6 nm谱线主要由F层的O+和电子的辐射复合过程以及O+和O的中性复合过程激发,该谱线强度和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Nm F2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利用夜气辉135.6 nm辐射强度与F2层峰值电子密度Nm F2的平方成正比的物理模型,建立了在不同经纬度、地方时、季节和太阳活动下均适用的反演算法。通过DMSP卫星上搭载的紫外光谱成像仪(SSUSI)实际观测的135.6 nm气辉辐射强度来反演相应时空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0F2,并将其与地基测高仪探测结果做了综合对比。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高年(2013年),相对误差小于等于20%的数据占比93.0%,平均相对误差约为7.08%;在太阳活动低年(2017年),相对误差小于等于20%的数据占比80.8%,平均相对误差约为12.64%。最后,对该算法在太阳活动高低年的反演精度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电离层参数的混沌特性及可预报的时间尺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相空间重构方法,把电离层参数的时变序列重构一个m维相空间,研究相点之间的距离关系,提取关联维数和Lyapunov特征指数,从而揭示电离层参数的混沌特性,及参数的最大可预报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12.
将最大熵动态互普方法用于高频多普勒台阵数据处理,从覆盖太阳活动高、低年份的高频多普勒台阵观测数据中,得出了中国中部地区电离层声重波扰动的传播方向、时空尺度等参量之间的统计分布特性,进而探讨了有关扰动源的情况,结果表明,极区源和局地源两种不同的激发源所激发的声波,分别反映了电离层扰动的全球传播和地区特性两种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电离层扰动的GPS探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利用短基线GPS接收阵探测研究电离层扰动的实验新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消除观测点运动速度的影响,从探测结果中确定扰动传播参量的数据分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短基线GPS接收阵用于探测研究TID一类电离层扰动时,精度高,可靠性好,并能有效地探测大范围电离层扰动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假设在磁暴主相期间,由于极光椭圆带处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而使高纬高空出现富含分子的气体。这些气体由于扩散及与中性风的相互作用会向中低纬移动,其所到之处电子消失系数增加,从而导致负相电离层暴的发生。计算给出了全球中纬电离层暴负相的开始时间与磁暴主相开始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负相电离层暴发生的"时间禁区"问题。结果与有关统计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的模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个二维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模拟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条件下东亚低纬电离层演变,探索低纬日食电离层效应。模式计算结果显示:日食散间日食区电离层电子与离子光致电离产生率减少使得E-F1区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而较高部份电离层对日食影响的响应延迟。  相似文献   

16.
用经验模式参数研究电离层发电机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MSIS-86和IRI-86模式的基本参数,求得热层风系和电导率的三维分布;继而从发电机理论得到了电离层电位及层电流密度在北半球的分布和变化。本研究将大量数据统计平均的大气模式参数与热层、电离层理论研究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多维数据表的动素分解,合成和向前推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维数据瑗态规律的研究焦点,集中在如何克服其数据规模庞大的困难,并同时保护数据系统一性质。对此,本文提出了多维数据分解与合成理论,在对动素间的协调性,动素合成方式以及动素分解完备性进行论述和理论证明的基础上,给出了多维动态数据表向前推测的工作步骤。该方法将手推测数据系统主要特征的变化规律,来实现对多维数据表的整体预测,这将使多维数气压 表推测过程更为简捷,直观和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中纬电离层暴时形态的理论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观测结果对中纬电离层暴时形态进行理论模式研究.分析了两次电离层暴变事件中影响其基本形态的原子-分子含量比、上部输运通量和中性风等因素的行为,发现在这两次具有不同特点的事件中,中性风较为平稳,而原子-分子含量比和耦合输运通量的相对作用则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