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碟探索》2014,(1):F0002-F0002
这是一幅颇具创意、横跨可见光到远紫外光波段的太阳图像。在某一可见光波段的日盘底图之上,叠加的楔形片呈现了愈来愈短波段所见的日盘。  相似文献   

2.
在太空等离子体中,尤其在等离子体内部磁场较弱时,轫致辐射是等离子体能量损失的主要机制.本文对太阳宁静及耀斑期间1AU处等离子体轫致辐射计算表明,等离子体辐射强度If的变化与辐射的电磁波频率有直接的关系.当辐射频率,接近于等离子体频率,fpe时,辐射强度显著增大.随着电磁波辐射频率的增大,辐射强度随频率增大作缓慢对数下降.辐射亮温Tb与等离子体电子温度Te、介质光深成正比.Tb与If随辐射频率变化的整体趋势一致.在相同的辐射频率情况下,太阳宁静期间If值、Tb值低于太阳耀斑期间If值、Tb值.  相似文献   

3.
美国航空航天局通过国际太阳观测卫星“SOHO”拍摄的太阳表面图像,成功地观测到覆盖太阳表面的磁力线束在短时间来回移动消失的模样。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太阳表面有数万个相当于磁铁S极和N极的两种互相吸引的磁力线束。这些磁力线束在约40小时的时间内重复生成、消失。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而太阳表面所引起的日冕温度却高达数百万摄氏度,因此可知日冕并不是通过太阳表面温度加热的。科学家推测这可能由于表面磁力线互相交错引起“短路”而产生大量电流,使日冕温度急骤上升。不过一切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日冕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3 月 26 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两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探 测 器 拍 摄 的南、北半球火星侧身影像.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至距离火星约 1.1 万千米处,利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了火星全景.此时,由于探测器处于火星侧后方上空 ( 以面向太阳为前方 ),得到两幅"侧身"影像.图像中,火星呈"月牙"状,表面纹理清...  相似文献   

5.
《太空探索》2005,(4):2-7
我国于2004年10月19日北京时间9点2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在2004年10月29日上午11时.可见光通道开机.应用系统获取了第一幅可见光图像;2004年11月20日上午11时.红外通道开机.应用系统顺利获取了一幅水汽通道图像和3幅红外通道图像,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6日11:25,我国环境-1A、1B卫星由长征-2C火箭从太原发射中心同时发射.约 51min 后,两颗卫星与火箭相继分离,进入预定的太阳同步轨道.9月8日,星上CCD相机传回了首幅遥感图像,随后开展的首次环境应用实验也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太阳22周峰年期云南天文台日冕射电频谱仪观测到的60个快速事件作了分析。从中获得了尖峰辐射、增强噪暴、快速起伏、类尖峰、叠加脉冲五种快变型别,对它们的亮温度、叠加特性、特征时间、辐射源尺度、偏振特性以及辐射机制六个方面作了分析研究后,对射电爆发、缓变分量和宁静太阳的辐射特征参量也作了研究,从而得出基本分量特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毫米级微小尺寸零件的高准确度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拼接技术的视觉检测方法,即利用亚像素微小位移结合相位相关的自动拼接方法。以两幅图像的拼接为例,这种方法首先对第一幅图像利用三次样条插值,进行亚像素微小位移;然后用处理后的第一幅图像与第二幅图像进行相位相关处理,计算两者的相关功率谱函数分布图;再根据分布图中功率谱最大值求出两幅图像的亚像素配准关系;最后根据配准关系把两幅图像拼接起来。实验表明,使用这种拼接方法,准确度可达到亚象素级,并具有抗噪声、易实现自动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小号 《国际太空》2006,(12):5-5
2颗STEREO卫星在内部结构上有一些细微差别。它们将在未来3个月内借助月球引力,进入各自的飞行轨道,其中之一定位于地球绕日轨道的前方,另一个则在后方。随后,二者就将如同人的双眼一样,利用在太空中相互错开的优越定位“注视”太阳,首次拍摄太阳爆发时的三维图像,测量和记录太阳爆发。每颗卫星都配备了4套高级成像、观测等仪器,可以更精准地观测太阳爆发。  相似文献   

10.
第3号科学卫星“太阳” 1975年是太阳活动最小的时期。众所周知,此时包围地球的电离层状态既受太阳活动变化的极大影响,同时也受地球磁场变动的极大影响。“太阳”卫星正是为了在太阳平静期研究这种太阳活动和包围地球的热层(它的底部是电离层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计划研制的。当时正在进行一项包括地面观测研究在内的国际合作研究,此年也称国际太阳宁静年。 1975年2月24日“太阳”卫星被送入倾角为32°,远地点高为3140公里,近地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给出了卫星热分析空间外热流计算中所需要的轨道参数太阳黄经,升交点赤经和近地点幅角的初值ψo,Ωo和ωo的计算公式。其精确度满足卫星热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适用于小型化太阳敏感器图像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实现方法.系统设计使用了抗辐射加固COMS APS图像传感器芯片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利用FPGA实现了对图像传感器芯片的控制和对图像数据的检测、采集、缓冲、预处理以及传输,同时协调系统各部分的工作.最后,给出了这种小型化太阳敏感器的标定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可以基本达到国际航天同类产品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非径向磁流管位形的假设,计算了太阳冕洞网络部分的色球-日冕过渡区的能量平衡模型。所考虑的能量流包括辐射、传导、对流和机械波加热(如阿尔芬波),计算结果表明在冕洞网络部分的过渡区中,电子温度T和密度N分别比宁静太阳中的值低60%和2倍,而其过渡区的厚度比宁静太阳中的大4倍。这种大气模型可满意地解释T≥105K范围的远紫外观测发射量度的分布。另外我们也发现在冕洞大气的过渡区中,阿尔芬波加热似乎不能忽略,尤其是在冕洞的过渡区底部,它的加热作用可能会超过热传导。在冕洞大气中,由于波动量的淀积而产生的对流能损耗也是重要的,在过渡区底部650km以上,对流能损耗逐渐超过辐射损耗。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9400、3750、2800、2000和1000兆赫太阳射电流量与黑子数的统计相关关系式,采用了最小二乘法、百分最小二乘法和复合最小二乘法三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百分最小二乘法得出的三次方程为最佳拟合关系式.由此得出的宁静太阳射电频谱与用射电干涉仪实测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5.
1 欧洲发射"太阳轨道器",将近距离观测太阳极区 2020年2月10日,欧洲航天局(ESA)发射太阳抵近探测任务—"太阳轨道器"."太阳轨道器"最近将距离太阳仅60个太阳半径,即约0.28AU(约4.2×107km),将首次获取太阳极区的图像,对太阳极区进行近距离观测,并对日球层和太阳风进行详细测量,从而揭示日球层的产...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5月15日9时50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4B运载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1颗海洋探测卫星—— 海洋-1和极轨气象卫星风云-1D送入太空。 卫星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所属测控站进行了实时跟踪测控,并及时计算出卫星入轨参数。目前,这两颗卫星均运行正常,风云-1D已传回清晰的气象云图,海洋-1也传回首幅图像。 海洋-1卫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卫星遥感应用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风云-1D气象卫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代太阳同步轨道业务应用气象卫星,主要任务是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多通道图像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分解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滤波的快速多通道图像EMD方法。利用形态学膨胀和腐蚀滤波可以计算图像上下包络这一重要特性,实现了多通道图像EMD的快速计算,形态学滤波窗口大小由各通道图像的平均极值距离确定,将一幅多通道图像自适应分解为若干个尺度从细到粗的内蕴模态函数(IMF)图像和一个体现图像整体变化趋势的余量。大量的实验结果与对比显示,所提方法不但能够加快EMD方法分解的速度,而且也能够有效地对多通道图像进行自适应分解。通过在图像融合和图像水印中的应用及大量的实验比较,说明了所提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投入到具体的图像处理任务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观测的光球纵向磁场进行势场外推, 重构了一个太阳宁静区光球以上的磁场结构. 结果显示, 在20 Mm 以下, 开放磁力线呈现多个明显的小磁漏斗结构, 这些小磁漏斗结构随高度扩展, 并且在20 Mm 左右融合成大的漏斗结构. 通过系统地研究磁漏斗结构横截面积随高度的变化趋势, 发现太阳宁静区磁漏斗结构的截面积随高度近似线性扩展, 磁漏斗结构在较低高度上(<20Mm) 扩展的速度比在较高高度上 (>20Mm) 扩展的速度要快. 这一结果对太阳风起源和磁环中物质流动的二维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还发现, 闭合磁力线的数目随高度以指数函数的形式减少.   相似文献   

19.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12,(1):64-65
直到去年,太阳已经异常宁静了好几年。现在,它终于再次进入活跃期,11月中旬人们发现太阳上出现了一个空前巨大的黑子群——AR1339,就在照片偏右处。这张照片是用特殊的滤镜(Hα滤镜)拍摄,再套以伪彩色而生成。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遍布于太阳表面的针状体,还有众多在日面边缘闪烁着的日珥——它们与圆面上的亮条纹其实是同类。太阳磁场活动在未来几年将达到极大,太阳黑子以及磁场活动会越来越密集,它的表面也会越来越精彩。  相似文献   

20.
卫星帆板转动和自身颤动会导致太阳X射线-极紫外射线(X-EUV)成像望远镜的成像质量下降.用移动补偿系统控制相机的CCD驱动器,使势阱转移到相邻相的位置上,转移的方向正好与图像在传感器上移动方向一致,使得图像的每个光子在移动后仍然落入传感器的同一个势阱内,补偿由于帆板移动造成的图像偏移.CCD相移沿列的方向进行,而CCD的列平行于东西向.高精度太阳敏感器使用两轴直角坐标来定位太阳的位置.移动补偿系统只使用其中一个轴向数据,由于南北指向误差远远小于东西指向,因此不对南北指向补偿.该移动补偿系统利用高精度太阳敏感器构成半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偏移CCD势阱来实现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补偿.该方案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消除长时间曝光过程中的太阳的平移和帆板颤动对图像质量造成的影响,扩大动态观测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