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87年4月27日至5月3日,美国Venderbilt大学教授,工程材料太空加工中心主任R.J.Bayuzick教授来我所讲学,题目是“金属和合金的空间加工”。在讲学期间,Bayuzick教授概括介绍了空间材料加工的发展现状,详细讲述了有关金属及其合金在落管条件下的研究试验结果,参观了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的落塔设备和北京材料工艺研究所的工艺、检测设备,并提出了良好的建  相似文献   

2.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地球与矿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R.C.Bradt教授应中国宇航学会邀请于1982年10月14日至11月6日来我国访问,先后在北京、洛阳、长沙和上海等地进行讲学和学术讨论. 讲学的专题是“脆性材料的断裂力学”,  相似文献   

3.
1987年6月5日美国马里兰大学材料系(Engineering Materials Department,University of Maryland)教授Arsenault博士来我所讲学,作了颗粒(晶须)增强SiC/Al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学术报告。Arsenault教授在学术报告中,重点讲述了颗粒(晶须)增强SiC/Al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SiC和Al的界面、断裂  相似文献   

4.
根据校际交流协议,应我校邀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明德尔农工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Dr. Dashamir Petrela博士、机械工程系副教授Pros Harla Brenner偕夫人Mrs. DorisBrenner一行三人,于87年6月4日至7月3日来华访问,并在我校讲学二周。邀请外国专家讲学在我校是第一次,而相同层次的兄弟学校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要取得好的讲学效果,组织工作难度很大。学校认为,加强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引进人才与智力是学校外事活动的主要目的,第一次邀请外国专家讲学的成功与否,对今后的对外交流影响很大,必须认真对待,努力做好。由于航空部、省高教局等领导机关的关心与支持,经过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这次讲学从总的看是成功的,外宾和参加听课的师生都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简讯     
由中国宇航学会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筹办召开的“材料工艺故障分析技术交流会”于1980年10月24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从事宇航事业及有关部门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等53个单位9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于翘和副主任委员胡振渭教授、吴云书教授、肖纪美教授及宇航协会副秘书长王献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九月四日至十日,中国航空学会在上海召开了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力学、结构强度、动力、电子及自动控制综合学术年会。这是一次大型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科研、设计、生产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共四十九个单位、二百五十七名,其中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的代表五十八名。应中国航空学会邀请来华访问的以吉普森先生为团长的美国航空宇航学会代表团(简称AIAA)一行二十三人参加了会议。正在北京航空学院讲学的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沈申甫先生也应邀出席了会议,并宣读了论文。  相似文献   

7.
航天部科技委材料工艺专业组新技术革命对策讨论会于1984年10月24日至29日在河北省涿县召开。这次会议是部科技委材料工艺专业组于今年四月倡议召开的。参加会议的60多位代表,大部份是有关单位主管材料工艺的领导、总工程师、总工艺师、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他们从全国各地汇聚一堂,共商对策。在开幕式上,部科技委材料工艺专业组组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空学会第六届燃烧与传热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9月21日至24日在南京市举行.会议由南京航空学院主办,参加单位有航空航天部606所、608所、624所、三院三十一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1个单位.出席代表83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4人.中国航空学会理事王宏基教授到会作了指导.  相似文献   

9.
《硫醇端基液体丁腈橡胶的合成、交联和应用》技术鉴定会于1985年1月13日至15日在广州华南工学院材料研究所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高等院校的教授、副教授、讲师,来自研究单位的研究员、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工等48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空学会于1995年5月31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学馆召开五届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会议一致通过决议聘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诸德超教授为《航空学报》主编(编辑委员会主任)并增聘部分编委。简介如下:姓名性别年 龄专 业工作单位及职务聘任职务诸德超男60固体力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主编(编委会主任)高 正男57飞机设计南航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导委 员孙建国男56发动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主任、教授、博导委 员孟 光男34振动工程西工大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委 员魏炳波男31空间材料西工大空间材料研…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宇航学会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1991年年会暨云南航天系统材料工艺技术现场研讨会于1991年10月25日至29日在昆明市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举行。参加本次大会的有中国宇航学会材料工艺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中国兵工学会、上海宇航学会的代表,航空航天部703所、上海航天局810所、兵器工业总公司53所、211所、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华东化工学院材料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及东道主——云南航天局、云南航天工业总公司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约一百人。  相似文献   

12.
微波与红外兼容的新型隐身材料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报道导电高聚物在3cm 波段的电磁参量、吸收特性以及它在8~20μm 的红外波段的红外发射率特性的研究结果。以此为依据结合导电高聚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它的物理化学特性评价导电高聚物作为兼容微皮和红外隐身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87年5月3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ta)教授肖子隽博士Dr.C.C.Hsiao)来我所讲学,作了题为“微观结构与力学的关连”的学术报告。肖教授报告中重点谈了“中间力学”(Mesomechanics)的问题。“中间力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科学技术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是材料科学与结构力学的结合。国外的学者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古老  相似文献   

14.
苏联圣彼得堡乌里扬诺夫(列宁)电工大学卢基扬诺夫教授应邀于1991年11月8日至18日来我所讲学。他介绍了其研制的激光测角仪及激光技术在国家计量和导航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热情友善地回答了中方专家提出的问题。赢得了与会者的普遍赞扬。双方还就进一  相似文献   

15.
雷达吸波涂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达吸波涂料是飞机隐身技术的关键材料之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新型吸波涂料研制进展情况,包括高磁导率材料、手征煤质、金属纤维、功能高聚物及智能隐身材料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及工艺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年六月三日至十一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材料及工艺专业委员会委员;有关单位所属的工厂、研究所、高等院校及十个地方省市航空学会的代表,共七十五个单位一百九十五人,这是我国从事航空材料及工艺专业方面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一次大型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主席托斯先生应中国标准化协会的邀请,于1980年10月7日至24日,对我国进行了访问,并在北京、西安、苏州等地就航天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讲学。下面刊登的是托斯先生讲学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8.
未来航空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kam C.Mongia教授是GE公司双环腔预混旋流(TAPS)燃烧系统的团队负责人,一直致力于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发展。在他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合作交流与讲学之际,本刊记者就未来低污染燃烧技术的发展等话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9.
8月的莫斯科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到处郁郁葱葱.第二届莫斯科国际航展(’95)就在这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里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笔者受本刊的派遣前往参观采访.’95于8月22日在距莫斯科约40千米的M.M.格罗莫夫试飞研究院试飞机场拉开了帷幕,历时6天.参展单位包括23个国家的约400家公司,其中俄罗斯、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和格鲁吉亚4个独联体国家的  相似文献   

20.
《中日电加工技术讨论会》于今年4月29日至5月2日在南航举行,这次讨论会系经原航空工业部批准,由南航与日本电加工界学者联合举办。日方出席讨论会的有日本电加工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长、茨城大学久保田护教授,日本电加工精微加工分会委员长、东京大学增泽隆久教授,日本电加工学会理事、大阪工业大学木本康雄教授等国际知名的当代电加工技术专家、学者一行六人;中方与会的有中国电加工学会前理事长余承业教授和现任理事长金庆同教授,以及上海交大、哈尔滨工大、北京电加工研究所等11个单位的26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