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某型发动机附件机匣中心传动从动锥齿轮断裂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某型发动机附件机匣中心传动从动锥齿轮断裂故障,通过对断口的金相检查,及齿轮的动态性能分析和台架动应力测量。对齿轮断裂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确认该齿轮破坏属于振动疲劳破坏,据此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
GTF发动机行星齿轮传动系统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行星齿轮传动系统作为齿轮驱动风扇(Geared Turbofan,GTF)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传动功率大、空间结构紧凑、工作条件恶劣。为突破该部件设计关键技术,并为国内GTF发动机结构设计积累经验,在GTF发动机齿轮传动系统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开展了其初步设计,对齿轮进行疲劳强度分析;采用齿轮宏观参数优化和微观修形设计方法,提高齿轮承载能力,减小传递误差,改善齿轮接触区应力分布,提高齿轮传动系统的运动平稳性。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发动机附件传动齿轮及齿轮材料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某高性能发动机附件传动系统的结构特点、传动关系、工作条件和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分析了国内外几种发动机传动齿轮用材料的差别。列举了国内几种发动机传动齿轮故障及其后果的实例;阐述了尽快研究和发展齿轮材料技术的意义;同时对齿轮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某典型发动机附件机匣齿轮系统危险齿轮,对附件机匣各齿轮进行模态计算,通过行波共振分析获得共振Campbell图,初步得到危险齿轮编号.采用等效有限元法建立齿轮系统有限元模型,计算研究齿轮系统共振特性,确定工作转速内可被激起的危险共振模态,通过应变能法确定危险齿轮从而对单齿轮分析结果进行补充.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确定复杂附件传动系统危险齿轮,从而大幅减少设计时间,并可为试验测量和故障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产某涡喷型发动机到寿送修时,发现附件传动机匣内一对伞型齿轮和轴承失效,考虑以往两次同类失效情况,通过对失效件的分析,找出失铲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并使这些改进措施在同类机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航空发动机外涵机匣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航空发动机外涵机匣方案设计时外部附件、管路布局经常调整的特点,应用UG NX软件的自顶向下建模与WAVE技术,开发了1种新型高效、规范、系统的外涵机匣结构建模方法。结果表明:与传统建模方法相比,该方法设计效率大大提高,可供航空发动机类似结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发动机附件机匣中心传动锥齿轮脱开故障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故障现象,分析了故障模型、故障原因及改进措施。从试车结果看,改进后的锥齿轮固定形式提高了传动的可靠性,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包含有大量旋转部件,且转速高、温升大和工况复杂。为保证附件机匣的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必须对旋转部件进行强制润滑。但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结构往往设计得非常紧凑,难以实现多点强制润滑。离心式滑油分配器可实现狭小空间内的多点有效润滑,同时可简化附件机匣内部结构设计。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推导了离心式滑油分配器设计的相关计算公式,建立了离心式滑油分配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21世纪航空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的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林基恕  张振波 《航空动力学报》2001,16(2):108-114,118
21世纪航空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仍以机械传动为主,在主轴轴承、润滑、齿轮传动及主轴密封方面,将继续对付与迎接先进发动机更高使用要求的挑战。电磁轴承与电气化附件传动研究方兴未艾,在航空发动机上应用已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一种通用的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热分析计算软件。软件综合热网络法和有限元法的优势,用Fortran语言开发了基于热网络法的附件机匣内部元件热分析模块,用APDL语言开发了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的壳体热分析模块,两个模块之间存在数据交换和迭代联算。软件具有通用性,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结构的附件机匣热分析计算。通过对某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进行热分析计算,获得了附件机匣的温度场分布、生热量以及滑油出口温度,说明了软件应用于附件机匣热分析计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齿轮辐板动应力测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高速转子结构动应力测量原理,研究在实际安装工况下的高速圆柱齿轮辐板动应力测试技术,并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附件传动圆柱齿轮辐板断裂故障实际工程问题,构建专门的附件传动齿轮动应力测试系统,测量得到该齿轮在实际工况下的动应力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被测齿轮在实际工况下以1阶及3阶振动形式为主,最大分频幅值为21MPa,改进设计后齿轮辐板最大动应力值相比改进前降低43.8%.   相似文献   

12.
某发动机中心螺旋圆锥齿轮组件故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发动机附件传动中心螺旋圆锥齿轮联接螺栓的断裂故障,从振动、强度、工艺、材料多方面进行故障机理的研究,找出了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文中对故障件进行模态分析,临界转速计算,强度和疲劳寿命的校核,得到了组件失效是由于齿轮干涉产生的激振力引起的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附件机匣结构系统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FEM和Masta软件,详细计算和分析了某型发动机附件机匣系统在内部啮合激励下的振动响应特性.首先计算得到了各级齿轮副的静啮合误差(位移)激励,然后详细计算了在内部啮合激励下的附件机匣壳体的振动响应,分析讨论了其基本规律和特点.计算得到的附件机匣在受力位置的振动响应幅值在最大值为80g,小于限制值150g.研究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在设计阶段对这类复杂传动系统的振动特性预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14.
某型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涡喷发动机附件传动机匣的支板在台架试车过程中多次出现裂纹的问题,计算了该机匣承受的气体力载荷;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该机匣的应力分布,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应力和试验值吻合较好,支板的静强度可满足要求,有必要寻找引起故障的其他原因.为减小应力集中,研究了机匣几何尺寸对支板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船舶齿轮箱振动测试分析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珍  侯天柱  刘渊  常震罗  王英泽  丁毅  卢永文 《推进技术》2020,41(11):2587-2595
齿轮箱是船舶动力传动系统的主要振源之一,为了研究船舶齿轮箱振动性能及优化措施,进而实现船舶的低噪声化,以本单位自主研发的船用齿轮箱为例,通过台架试验和振动频谱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齿轮箱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振动性能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改进。本文结合振动频谱分析结果对齿轮箱从齿轮修形设计和液压供油系统改进两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对采取优化措施后的齿轮箱进行振动试验验证和振动频谱分析。结果表明:齿轮修形和液压供油系统改进两项优化措施可以切实有效的改善齿轮箱的振动性能。在文中的齿轮箱案例中,齿轮修形后齿轮啮合频率处振动峰值下降40.2%,总振级下降1.85dB,进一步采取液压供油系统改进措施后,齿轮箱总振级下降9.99dB。齿轮修形和液压供油系统改进对船用齿轮箱振动性能提升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舰载战斗机是航空母舰上的主要武器,为满足舰面起飞、着舰和停放等要求,舰载机需围绕起落架系统、拦阻钩系统和翼面折叠系统等"特征结构"进行设计。先进舰载战斗机着舰冲击能量是陆基飞机的6倍以上、拦阻带来的水平载荷超过陆基飞机的15倍,因此特征结构的高载荷对强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舰载机"特征结构"及"特征载荷",开展了主要的设计工作,包括:"特征载荷"计算,即起落架载荷、拦阻载荷和折叠载荷计算;"特征结构"的强度设计及试验验证,包括起落架系统、拦阻系统、翼面折叠系统的动力学仿真计算、静/疲强度分析、折叠翼面的非线性颤振分析以及综合试验验证;"特征载荷"对其他机体结构强度的影响分析,包括着舰载荷对起落架支撑结构强度的影响、拦阻载荷对后机身支撑结构强度的影响、拦阻着舰的全机动力学响应以及着舰载荷与拦阻载荷的共同作用对全机结构强度的影响;体现舰载机"特征结构"强度特点的试验验证方法等。上述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先进舰载战斗机设计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直升机传动系统关重件疲劳设计中各个工作项目的研究,论述了传动系统关重件疲劳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传动系统齿轮疲劳评定的工作流程;通过对传动系统翻修间隔期(TBO)和外场放飞寿命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直升机传动系统全寿命期内的疲劳定寿技术,同时列出了定寿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流程,对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制、使用、维护和定寿均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工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附件机匣作为航空发动机的重要部件,获得其寿命指标至关重要,在对附件机匣壳体进行疲劳寿命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复杂多样的工作环境以及各载荷情况。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了附件机匣在考虑自身重力和固定约束条件、轴承载荷、温度场以及振动载荷谱共同作用时的应力响应功率谱密度。采用雨流循环计数方法并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得到附件机匣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振动谱沿Z轴得到的等效应力值最大,且最大点的应力响应PSD谱中σx的总均方根值远大于其余应力。单独采用σx应力PSD谱和采用所有应力PSD谱计算得到的寿命相差仅50 min,因此可采用RMS最大的σx应力PSD谱计算附件机匣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