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导温系数是宇航和能源部门应用的许多材料重要热物性参数之一。本文论述了相对温升法测量导温系数的原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并与当前国内外通用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实验条件符合理论模型时,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而当偏离理论模型时,该方法能获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机械工程学院热物理性能研究试验室主任R.E.Taylor教授趁来京参加亚州第一届热物理性能会议之便,于1986年4月23日访问了我所,并作了“复合材料的导温系数”的学术报告。Taylor教授介绍了用激光脉冲技术研究测定复合材料导温系数的最新进展,包括:弥散分布复合  相似文献   

3.
前言导温系数α为非稳态传热计算必需的参数。稳定传热计算所需的导热系数λ,如果已知比热 Cp、密度 D、可按下式计算:λ=α·Cp·D(1)比热和密度已有成熟的方法测定,但是直接测定导热系数尤其在高温遇到各种困难。因此,通过测定导温系数来计算导热系数是个可行的方法。脉冲法测导温系数自1961年提出以来,发展迅速,得到广泛采用。到七十年代据估计有75%的数据是用这一方法测得的。我国也有十几家拥有这项设备。这主要因为这个方法为非稳态方法,测量快速,样品简单易  相似文献   

4.
飞机战损修理是现代战争战斗力的"倍增器".本文通过分析外军飞机战损评估与修理的发展历程和战损修理理念,介绍了外军战损飞机评估和修理的基本步骤和使用的主要工具,并结合理论研究、战损修理训练以及在系统全寿命过程中考虑战损修理的几个方面,论述了对我军战损修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运用Lms Test. lab软件的模态分析为试验手段来诊断航天员超重训练设备所存在的故障,通过模态分析试验研究表明系统刚度变化对系统自振频率的影响,动力系统轴承齿轮间摩损的间隙以及环境因数如地基沉降对系统频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美国开展飞机容损飞控研究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开展飞机容损飞控研究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如何建立飞机容损飞控模型、开展飞机容损飞行仿真和构建飞机容损飞控系统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一种适用于微型燃气轮机的回热器的结构特点,计算了该回热器的回热度和压损,并分析了各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在限定回热器体积的情况下,提高回热度和降低压损两者相矛盾,为协调好这两个参数,可在给定燃气轮机其它部件参数的情况下,根据使整机效率最大化的原则优化回热器结构参数,得到尽量高的回热度和尽量小的压损.  相似文献   

8.
管内流体的振荡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流体在管内的轴向振荡运动可以明显地增强热、质的传输能力。有关的传质研究开展较早,传热方面的研究正在日益受到重视,振荡流体的传热实验和理论分析已取得了初步成果。本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求解长圆管中振荡流体的速度和温度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计算流体的轴向传热热流。计算结果可用有效导温系数ae表示为: ae/a=F(Wom,ΔS/R,Pr) 的函数形式。计算与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解的比较表明,它们是基本符合的。   相似文献   

9.
SiO2—Si3N4天线窗材料的热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SiO2-Si3N4天线窗材料的热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导温系数、导热系数随Si3N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同一Si3N4含量的复合材料,三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复合材料保持了SiO2基体材料的良好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10.
经求解随时间正弦变化的非定常压力梯度下,管内流体振荡时的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了振荡管流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以及当量导温系数的解析解.通过分析可知,影响管内振荡流轴向换热的无量纲参数主要有:无量纲振荡频率,无量纲振幅和流体普朗特数.其中,无量纲振荡频率直接影响流动的速度分布,且随着无量纲振荡频率增加,强化换热效果增强.随着无量纲振幅的增大,管内流动有效导热面积增加,等温面法向温度梯度也增加,使得强化换热效果增强.强化换热效果同样也随流体普朗特数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固体物理学、热力学和热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推导出新的抗热应力参数R_N=aS_t/γb和R'_N=aS_t/b,其中a为导温系数,S_t为抗拉强度,γ为格林爱森常数,b为毕奥数中的特征尺寸。对于反应烧结Si_3N_4的抗热震性,新的抗热应力参数R'_N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符合性相当好;并将R'_N与传统的抗热应力参数R=(1-μ)S"/αE和R'=λR相比较后发现,其预测结果的有效性顺序是R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电机在装配螺旋槽水冷套时对转子的冷却效果,针对1台功率10 kW、额定转速90 000 r/min的超高速永磁电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电机三维温度场进行了研究,考虑了定子铁损、定子铜损,转子铁损和转子风摩擦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定转子小间隙内的空气对转子起到了类似“热密封”的作用,当转子损耗功率较大时,仅依靠螺旋槽水冷套并不能有效地冷却转子,还必需辅以定转子小间隙的强迫空气冷却,以进一步降低转子温度。研究结果为大功率高速永磁电机热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曾卓雄  王志凯 《推进技术》2018,39(8):1797-1802
为了获得带导流片的先进旋涡燃烧室(AVC)壁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变化规律,对不同冷空气入射角度以及射流比下的绝热壁面AVC冷却及掺混燃烧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表明:入射角等于30°时,射流比越大压损越小;入射角等于60°时,压损相差不大;入射角等于90°时,射流比越大压损越大。入射角等于30°时,燃烧效率受射流比的影响较小;入射角等于90°时,燃烧效率随着射流比的增大而增大。射流比等于1.2及1.5时,燃烧效率随入射角的变化幅度较小;射流比等于1.8及2.0时,燃烧效率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战损情况下航空地面电源车功能损伤状态评估的问题,以电源车的功能结构层次为基础建立了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F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并提出了指标灵敏度分析方法。针对某型战损电源车的功能损伤状态进行了评估,得出了功能损伤状态聚类评估结果,分析了指标权重变化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战损情况下航空地面电源车功能损伤状态评估的问题,以电源车的功能结构层次为基础建立了指标体系,应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FAHP)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建立了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并提出了指标灵敏度分析方法。针对某型战损电源车的功能损伤状态进行了评估,得出了功能损伤状态聚类评估结果,分析了指标权重变化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反推作为飞机发动机的一部分在降落时起到减速的作用,对缩短降落距离有着显著的效果,反推损伤将对飞行性能和飞行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了解反推系统的原理、构造和常见的损伤及其原因非常重要.本文结合波音公司相关技术文件与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反推常见损伤并分析反推损伤产生的原因,便于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重点检查常见损伤部位,快速找到损...  相似文献   

17.
张锋  韩庆  刘星 《航空计算技术》2013,43(2):48-50,55
作战飞机的易损性分析是其生存力设计与评估的基础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战损飞机气动特性的分析评估问题研究较少。以某型战斗机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其在破片和离散杆两种战斗部打击下的损伤模型,基于N-S方程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并对比分析了巡航状态下,该飞机两种损伤模型及其无损伤模型纵向气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破片战斗部,离散杆战斗部所造成的损伤对飞机纵向气动特性的影响更为显著。结论对于战损飞机杀伤准则的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低空突防机械地形数据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地形数据库是低空突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讨论了机载地形数据库在低空突防防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分类。并对每类数据库的数据类型、数据损处理及数据库的结构、存储介质和存取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温升燃烧室在冷态和燃烧状态下的流动差异及其对贫油熄火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法(PIV) 和高速相机对2种状态下流场结构及贫油熄火过程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主燃孔和掺混孔射流与头部旋流存在相互作用,使得燃 烧室流动处于自模化状态,其流场结构不随压损的改变而变化,但速度值随着压损的增大而提高;当量比的变化不会影响在燃烧 状态下的流场结构,但影响速度值,且燃油喷射对头部流场存在一定影响;在冷态和燃烧状态下流场结构的差异最主要体现在局 部回流区和气流速度上,燃烧状态下的轴向正速度约为冷态时的5~7倍,径向速度约为10倍;气流的流动方式对贫油熄火过程影 响显著,在局部漩涡和垂直气流作用的区域火焰首先熄灭。  相似文献   

20.
何艳  张树伟 《航空计测技术》2002,22(3):45-45,48
电机定子铁芯测试是确定电机定子铁损损耗的大小以及查找电机定子铁芯缺陷的重要试验。确定电机定子铁损损耗除了利用测量试验的电流、电压来计算外,另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测量电机定子铁芯在试验过程中的温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