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克服玫瑰扫描系统采样点不均匀、欠采样等问题带来的目标重心定位误差,基于玫瑰扫描系统原理和传统目标重心计算方法,引入图像图形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映射的目标重心确定方法。先根据玫扫采样点位置和辐射值等信息将目标映射至二值图像,映射过程中保持原图像的边界、内部属性和相对关系不变,从而确定目标形状。在计算图像区域重心前先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图像边界残缺。对目标边界点进行离散化处理,求取不规则图形重心,再根据映射法则反求出目标在玫扫视场中的重心位置。当多目标或干扰可被分离时,该法还能用于视场中出现多目标或干扰的重心定位。数字仿真结果表明:用基于图像映射法确定的目标重心精度显著优于传统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基于转发器处理系统(TPS)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要求、设计特点及其能力。该转发器处理系统是由爱格林空军基地的靶场应用联合工程办公室(RAJPO)为美军战略防御指挥(USASDC)的重返外大气层再入飞行器拦截器子系统(ERIS)计划而建立的。TPS 为 ERIS 实验计划提供目标和拦截飞行器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弹载转发器提供 GPS C/A 码 L 波段到 S 波段的信号转换,并重发给地面 TPS。地面发射机(GT)网用于增加 GPS 卫星(SV)覆盖域。TPS 测量包括“伪距离和”与“伪距离和的变化率”并借助 GPS 参考接收机(RR)进行差分 GPS 修正。快速相关捕获和快速付里叶变换(FFT)技术用于满足相当严格的性能要求。设计用于动态的和弹道飞行的两种卡尔曼滤波器,来满足目标和拦截器的不同精度要求。TPS 还有其它一些功能,例如,检前记录器(用于事后分析)和动态模拟信号源(用于飞行前检查)。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导弹外弹道的位置、速度测量的原理和方程。介绍了基于弹栽接收机和弹载转发器两种GPS测量系统的设备组成、应用及其适用范围。分析了基于GPS外弹道测量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船载定位试验系统中远程实时报送试验船所处位置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把GSM网络短信服务(SMS)、GPS定位技术和原有试验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解决方案.系统采用多串口和多线程技术,实现了GPS数据接收和短消息的收发控制;采用简易电子地图、数字罗盘和短消息,可以方便地随时对移动目标的位置、速度、运动方向和运动轨迹等参数进行查询和监控.经过多次出海试验,该系统能够很好地完成数据采集、实时监控、航迹显示等任务.  相似文献   

5.
GPS接收机的相干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相干干扰的原理,分析并实验验证了GPS接收机的定位位置只与其接收天线有关,提出了4种相干干扰方法,认为分布式转发干扰方法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系统的目标测向精度,对一种红外扫描过采样系统对远距点目标亚像元定位和灰度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扫描过采样成像特点和模型,给出了基于重心法和最小二乘量子粒子群优化(LS-QPSO)两种过采样点目标亚像元定位技术。前者直接求解过采样图像目标像斑的灰度加权重心,用于点目标亚像元定位;后者基于最小二乘准则建立点目标定位和灰度估计目标函数,引入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高维非线性目标函数最优化,同时实现点目标亚像元位置和灰度估计。对LS-QPSO方法进行拓展以满足对多个邻近点目标分辨需求。仿真结果表明:过采样体制能实现对点目标的亚像元定位;两种方法均能实现对单个点目标的亚像元定位,LS-QPSO性能更优;拓展后的LS-QPSO能实现对邻近多目标的分辨。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电子对抗中确保双静止卫星通信定位综合系统可靠工作,提出在此系统中有采用Q—SS扩频方式,分析并得到当卫星转发器被堵塞产生互调干扰时,Q—SS扩频方式对其可有效地予以抑制。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GPS)作靶场外测具有精度高、可跟踪低空飞行目标、可作全弹道跟踪、测量费用低、不受航区布站限制等优点。文中给出了外测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有关技术问题。测量方案有二,其一是在目标上装GPS接收机,另一是在目标上装转发器。介绍了IEC公司的转发方案,其设备包括弹载设备和地面站设备及处理系统。最后讨论SATRACK系统的精度,指出GPS卫星星历表的准确度会影响SATRACK的外测精度,另外,多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往往很突出,但对P码信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随着GPS导航定位技术的日臻完善,其在军民领域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GPS的干扰监测和抗干扰措施一直是该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美国政府为了使GPS系统免受各种无意或人为干扰,建立了GPS保障机制,并研究部署了干扰监测定位系统。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GPS系统的正常工作,确保其国内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资源部门安全连续地稳定运行。针对GPS干扰普遍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GPS保护机制的主要计划和措施,总结了GPS干扰监测定位系统的发展趋势,为导航干扰监测与定位系统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立体式全球电磁环境感知系统的构建思路:以高轨卫星实现全球瞬时无缝隙电磁环境覆盖(瞬时感知);以低轨卫星实现区域电磁环境探测(区域增强探测);以临近空间或机载平台实现电磁环境识别和重点目标定位(分析电磁环境、识别和定位重点目标)。立体式全球电磁环境感知系统以空、天电磁环境探测为网络,建立全球电磁态势数据库(含可视化),实现在任何时间查阅任何区域内的电磁信号分布情况,分级分类为用户提供全球各区域实时、动态的电磁环境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11.
无源雷达成像即利用空间中存在的多个辐射源和接收站,同时对同一目标进行多角度成像,从而获取丰富的目标特征信息,它是当前雷达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对无源雷达成像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多个辐射源、多个接收站和目标组成的空间三维构型出发,建立了目标回波模型,推导出回波数据与点散射函数之间存在的空间谱域映射关系。以北斗卫星辐射源为例,使用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BP)算法对多点目标进行成像仿真。仿真实验从辐射源与接收站数量、辐射源与接收站排布间隔以及辐射源与接收站构型三方面,有效验证了空间谱填充与成像质量的关系,为后续无源雷达成像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全球卫星定位系(GPS)分基线观测方程系数矩阵所构成的正则矩阵列向量呈现的强复共线性(病态),利用镜像映射原理,对矩阵进行Householder变换,减弱病态性对参数最小二乘解的影响。算例表明,这对GPS差分快速基线解算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双线阵立体测绘卫星定位对外方位元素的测量精度要求高,然而布设控制点成本高,缺少全世界范围内的控制点。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应用星载激光测高仪提高定位精度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双线阵立体测绘卫星和激光测高仪的误差特性,即测绘相机定位精度受外方位角元素影响比较大,激光测高仪高程精度受角元素影响相对较小。然后,论证了用激光测高仪提高定位精度的可行性。在相同的卫星平台定向辅助数据下,激光测高仪高程精度要比测绘相机高得多,可以作为高程约束提高定位精度。最后,应用光束法平差原理对激光测高数据作为高程约束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加入激光测高数据可将双线阵立体测绘卫星的高程精度由8.0m提高到约3.5m。此方法可为实现全球无控制点测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翼伞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美国对翼伞的研究非常活跃,涉及的面非常广,内容也很丰富,其中包括研制特种新型翼伞、空投重物的大面积翼伞、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为导航仪的定点着陆控制技术、翼伞操纵训练的计算机仿真、翼伞的竞技运动及其他应用技术等。文中将重点介绍三项可借鉴的最新成果。首先,介绍一种新概念的全封闭前缘后掠翼伞,内容涉及到该种翼伞的展弦比、结构参数、材料、开伞、充气动态性能、有效载荷、机动性等。其次,介绍模拟机的研制,该机成为跳伞运动员专业教学训练的新工具,还可为先进的精确机载回收系统提供仿真,从而有机会全面了解风、有效载荷对控制的影响。最后,介绍在美国高滑翔回收系统中,具有新里程碑意义的GS—750—1翼伞,由于不断的改善性能,提高精度,从而能自动降落到离中心目标100m之内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GPS/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导航性能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原理和几何精度因子GDOP的物理意义出发,并结合实例的仿真计算结果,讨论GPS/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和测速精度。结果表明:由于位置和速度的双重组合,且由于卡尔曼滤波具有利用以前所有测量值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GPS和惯导信息的能力,所以组合系统的精度虽仍与GDOP有关,但却高于单独利用GPS接收机点解法得到的定位和测速精度,其中定位精度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黄美伊  梁子璇  崔平远 《宇航学报》2021,42(12):1550-1558
针对不规则小行星表面附着任务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邻域搜索的可达区生成方法。首先,建立了可达区数学模型,并采用质心距映射函数对非定点附着的终端位置约束进行了处理。在此基础上,将可达区的优化问题转化为附着基准点计算、边界起始点计算和边界点搜索三个子问题。针对附着基准点与边界起始点,分别通过最小燃耗轨迹优化与极限燃耗轨迹优化求解;针对边界点,设计了导向式动态邻域搜索方法,将复杂的非定点着陆优化问题简化为定点着陆燃耗优化与边界插值。最后,以小行星433 Eros为对象,对所提出的可达区生成方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生成不规则小行星表面的可达区,具有较高的搜索求解效率,并适用于不同的初始位置和燃耗条件。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S RTK技术的惯导平台误差模型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明  刘雨  苏宝库 《上海航天》2009,26(2):9-14
对在惯导平台车载试验误差模型辨识中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载波相位差分(RTK)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状态与量测方程,将GPS RTK的整周模糊度作为一个状态进行估计,用基于平方根滤波的Kalman滤波器以防滤波发散。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点定位GPS和伪距差分定位相比,GPS RTK法可明显提高辨识精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下磁场测绘中因载体难以经常上浮修正导航误差而导致的测绘结果坐标误差较大的问题,结合磁场测量的特殊性,并采用边导航边校正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不依赖GPS的全新磁图测绘方法。首先以惯性导航系统为标准进行第一次测绘并获得具有一定坐标误差的初始磁图,然后对初始磁图进行图形处理与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测绘。在第二次测绘中用从初始磁图获得的特征信息结合磁场传感器与惯性器件的输出构建卡尔曼滤波器,从而达到同时修正自身运动状态与初始磁图的目的。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都证实了本方法可以通过两次误差较大的低精度测绘获得精度高得多的测绘结果。  相似文献   

19.
The long-term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MEO of all the abandoned spacecraft and upper stages associated with the GPS and GLONASS navigation constellations were analyzed. The orbits of the disposed objects, as of 1 May 2011, were propagated for 200 years and snapshots of their evolving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together with an estimation of the changing collision probability with the spacecraft of the operational navigation systems existing or planned in MEO, i.e., GLONASS, GPS, Beidou and Galileo.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 abandoned objects considered will collide with the operational spacecraft of the navigation constellations is very low, eve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trinsic eccentricity instability of the disposal orbits. Assuming the present or envisaged configuration of the constellations in MEO, the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integrated over 200 years, would be <1/300 with a GLONASS spacecraft, <1/15,000 with a GPS or Beidou spacecraft, and <1/250,000 with a Galileo spacecraft. The worst disposal strategy consists in abandoning satellites and upper stages close to the altitude of the operational constellation (GLONASS), while a re-orbiting a few hundred km away (GPS) is able to guarantee an effective long-term dilution of the collision risk, irrespective of the eccentricity instability due to geopotential and luni-solar perturbations. The disposal strategies applied so far to the GPS satellites should be able to guarantee for at least a few centuries a sustainable MEO environment free of collisions among intact objects. Consequently, there would be no need to adopt disposal schemes targeting also the optimal value of the eccentricity vector. However, 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the GPS disposal strategy was devised well in advance of the Beidou constellation announcement, so most of the abandoned satellites were re-orbited fairly close to the altitude of the new Chinese system. A new re-orbiting approach will be therefore need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20.
与光测系统相比,利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系统测量回收系统弹道参数具有覆盖范围广,精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文中介绍了GPS测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总结了系统的研制情况,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