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地往返载人航天器"阿波罗"号飞船"阿波罗"号飞船主要由指令舱和服务舱两个舱段组成,圆锥状的指令舱在前,圆柱状的服务舱置后。指令舱高3.5米,底部直径3.9米,重约6吨。服务舱直径3.9米,高7.6米,重25吨。图为正在环绕月球轨道上运行的登月舱内的航天员拍摄的"阿波罗"号飞船。  相似文献   

2.
天空实验室长约36米最宽处的直径约8米卜保罗·韦策正从阿波罗飞船的窗口出来试着展开太阳帆板。他怎么也打不开后来,飞船只好与空间站先对25年前的天空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正五、阿波罗登月登月飞行过程土星5号运载火箭装载着阿波罗号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土星5号运载火箭高110.6米、起飞质量3038吨、推进力3400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该火箭为3级,第一级火箭长42米、直径10米,第二级火箭长25米、直径10米,第三级火箭长18.8米、直径6.6米。  相似文献   

4.
1999话预言     
凡尔纳在其《从地球到月球》一书中所描述的月球炮弹就是对百年后的阿波罗登月所做的预言。书中所说的月球炮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载3人,航速10000米/秒,航时97小时,都同阿波罗登月惊人地相似。有人认为作为科幻小说难免会出现巧合,所以我...  相似文献   

5.
民力 《太空探索》2014,(6):38-39
<正>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飞船经过38万千米的征程,于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45年过去了,那么月球在当年登月的2位航天员的心目中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6.
1969年11月14日。当“阿波罗12”号飞船飞向月球时,遭遇了若干不明飞行物。两个UFO“陪伴”飞船飞行了大约24万千米的距离。那次登月任务非常成功,登月舱安全地降落在了月球风暴海附近。“阿波罗12”号的任务指挥官查尔斯·康拉德后来无法隐藏他心中的快乐:“我们非常幸运!它们待我们真客气!”  相似文献   

7.
本相关装置和浮动门限判决法是在“阿波罗”系统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比较适用于音—码混合测距系统。与“阿波罗”系统比,相关损耗降低6dB。浮动门限判决法与“阿波罗”系统的最大似然法比较,结构极其简单,使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作为"阿波罗"计划中的第5次载人任务,"阿波罗11"号发射于1969年7月16日.7月20日,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巴兹·奥尔德林成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  相似文献   

9.
1990年2月 1日莫斯科时间上午11时15分,苏联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两位宇航员维克托连科和谢列布罗夫出舱,第一次试验了载人机动装置。为安全起见,该装置用1根4毫米粗的系绳与空间站相连。飞行最远时,距空间站33米。这次试验持续了4小时59分。曾任美国航宇局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主任的塞缪尔C·菲利普空军中将因患癌症去世,时年68岁。他完成阿波罗11任务之后返回空军,任空间与导弹局司令,1975年退休。  相似文献   

10.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的第11次载人任务,是人类第6次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成功登月的太空任务."阿波罗17"号是"阿波罗"计划中唯一一次夜间发射的任务,也为"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航天员尤金·安德鲁·塞尔南于美国当地时间1月16日逝世,享年82岁。美国航宇局发布推文表达了哀悼之情,"我们为尤金·塞尔南的逝世感到悲伤,他是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1963年,塞尔南与其他13名航天员一起被美国航宇局选中,此后三次执行太空任务:1966年6月"双子座"9A号,1969年5月"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驾驶员,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的指令长。他还是"双子座"12号、"阿波罗"7号、"阿波罗"14号三次任务的替补团队成员。塞尔南在太空中工作过566小时15分钟,其中有73小时是在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12.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但是如何从地球飞到月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虽然早在30多年前阿波罗航天员就已经登上月球,但是今天人类重返月球不能简单地重复阿波罗登月的方式。因为今天人类重返月球比当年阿波罗登月要复杂和困难,不仅飞往月球的人数和次数比阿波罗飞行要多得  相似文献   

13.
阿波罗8号是在阿波罗计划中第一艘完成绕月飞行的飞船。早在1968年初,NASA就已经知道登月舱不能按时制造完毕,于是临时决定只发射阿波罗8号的指令与服务舱进入月球轨道进行试验飞行,并确定发射时间为阿波罗7号成功飞行之后的1968年12月。 这次飞行任务原来由麦克迪维特机组承担,后来转由博尔曼机组  相似文献   

14.
位于莫斯科东南方640千米的萨拉托夫镇曾是前苏联防守最严密的航空航天研究中心。俄罗斯技术人员正在这里建造世界上第一架圆碟形飞机。这架碟形飞机完全是设计人员丰富想象力的结晶。15年前,由列夫·舒金(1974年美苏两国阿波罗—联盟号飞船太空对接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高歌 《太空探索》2012,(7):50-51
理查德·尼克松曾任美国的第37任总统,他就任的1969年正是阿波罗计划"瓜熟蒂落"的阶段。同年7月16日,美国发射了载有三名航天员的阿波罗11号飞船,随后尼克松参与了航天员成功登上月球和安全返回的有关活动。7月20日,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踏上月球时,尼克松在白宫与他们通话,祝贺人类首次登月成功;7月24日,他又前往太平洋迎接凯旋的航天员,在航宇局局长佩因博士和阿波罗8号指令长博尔曼上校的陪同下,于当天中午12时乘直升机降落到回收船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  相似文献   

16.
阿波罗登月飞行丁百祥编译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传说,它反映了我们聪明的祖先想往登月,却只能借助于神话和幻想,幸运的是在我们的年代,登月已成事实。80年代初我有幸在成都观看了一部美国纪录片,它全面而真实地记载了阿波罗飞船登月全过程。最近我又收集到一篇关于阿...  相似文献   

17.
太空新航线     
在今年的巴黎航展上,俄罗斯展出了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机器人型助推器模型,称为“贝加尔湖”号。设计者之一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希望这种助推器作为一种两级入轨火箭的第一级能于2004年首飞。它装载100吨燃料,用于起飞和初始助推段,可将火箭带到60千米的高空。此后,助推器分离,火箭第二级点火,把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与此同时,助推器将展开一对翅  相似文献   

18.
事故发生时,洛弗尔和海斯在“阿波罗13”上的情景 阿波罗飞船由3个舱段:指挥  相似文献   

19.
美国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任务名称是阿波罗计划,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致力于完成载人登月和安全返回的目标。1969年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这个目标,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为了进一步执行在月球的科学探测,阿波罗计划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阿波罗计划总共耗资约240亿美元,因此有人认为,资金是美国能领先一步登月的最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太空探索》2009,(8):38-40
阿波罗计划执行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屡遭磨难,其中最惨痛的是1967年1月27日发生的阿波罗1号惨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