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果格陵兰岛化石就是它看上去的那个样子,那么火星上曾经存在生命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地球何时产生了生命?有了格陵兰岛发现的也许是最古老的化石,科学家正在逼近这个令人震惊的答案:大约37亿年前。澳大利亚和英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在地球狂暴的青春期,这颗行星上曾经遍布生命。如果这一点得到证实,那么以前发现的大  相似文献   

2.
洗洗刷刷处理化石——许多化石猎人和博物馆研究人员常用的传统手段,大大降低了人们在化石上发现古代DNA的几率。法国巴黎贾奎斯·莫诺研究所的盖利和同事们研究过一些埋藏了3200多年的骸骨化石。这些化石都属于同一种牛--欧洲野牛,都是在法国的同一地点出土。  相似文献   

3.
正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蠕虫的生物化石,外形似人类阴茎。这种生物属于囊舌虫类,发现地位于加拿大幽鹤国家公园的伯吉斯页岩化石层。研究人员表示,一些物种至今仍然存在,但是在大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它们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生物之一。阴茎蠕虫是以其阴茎形状命名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可达39厘米长左右,具有长鼻状的可伸缩的嘴,其含有尖锐的钩子、牙齿以及刺。蠕虫的牙齿可以揭示其物  相似文献   

4.
苏杨 《飞碟探索》2011,(4):46-47
随着世界航天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球以外的行星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是否具有生命体是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深空探索的进一步深入,不少科学家推测,在太阳系内,除了火星外,木星的卫星群是最有可能产生生命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王静 《飞碟探索》2012,(7):19-19
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像尼斯湖水怪一样有着粗壮脖颈的古老生物的颚部明显得了关节炎。这一发现意味着,即使是这种致命的杀手,也会遭受老化所带来的疾病与死亡。科学家是在调查一种已灭绝的海洋爬行动物——上龙的化石时得到这个结论的。这个古老的食肉动物是雌性的,身长约为8  相似文献   

6.
腊玛古猿的地位代敏1932年,美国耶鲁大学年轻的研究人员爱德华·刘易斯在印度发现了一些化石,据推测可能是一只古猿的上颌骨的部分碎片。这些化石引起了人类学家埃尔温·西蒙斯的注意,他仔细研究了这些化石,发现它的颊齿(前臼齿和臼齿)有些像人的颊齿,牙齿的咬...  相似文献   

7.
在茫茫宇宙的无数星系中,还有另一个太阳系吗?能够找到另一个地球吗?2002年6月,随着寻找类地行星的竞争日益加剧,行星搜寻者的情绪也空前高涨起来。在一个小组的研究人员发布了第一个找到类似太阳系星系的头条新闻的同时,另一个小组的研究人员也暗暗地坚定了他们夺取更大奖项的信心:因为他们发现了第一颗环绕不是太阳的恒星旋转的类地行星。发现太阳系外的行星现在已不稀奇———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大约已找到了90颗之多。但是,天文学家们真正想知道的是,是否还存在更多像我们地球一样的行星,另外这些行星是否载有“人类…  相似文献   

8.
自从1947年人类发现飞碟以后,各国科学家纷纷将目光移向“外星智能生物”。通过大量探索和研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星系中“智慧生物”所生存的行星最少应有以下条件:第一,行星与主星(恒星)的距离适中(例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第二,行星与恒星的运行轨道近似于圆形,使行星与恒星的运行轨道变化不大;第三,行星的体积大小适中,从而能保持较适中的引力,保持适宜厚度的大气层;第四,行星内部的活动速度适中。活动速度太慢,就不会有火山喷发,这个行星就是一个“死行星”;如果内部活动过快,火山和地震就频繁发生,生命也就很难存在和发展。第五,最…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家在一件距今约5.3亿年的化石上发现了最古老的眼睛的痕迹。该化石属于一种早已灭绝的三叶虫,其古老的眼睛形态在今天的许多动物身上还能见到。这件三叶虫化石发现于爱沙尼亚北部的Lükati地层,可以追溯到寒武纪。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古老的三叶虫具有一只原始的复眼,与今天我们见到的螃蟹、蜜蜂等动物的复眼类似。复眼由一系列微小的视觉器官——小眼(ommatidia)——组成,主要在昆虫及甲壳类动物身上出现。小眼并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2,(8):63-63
5.85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或许可以追溯到距今5.85亿年前,比原先认为的5.55亿年前要早3000万年。来自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乌拉圭发现了有动物爬行痕迹的化石,经年代测定,留下痕  相似文献   

11.
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极地着陆器激光雷达实验首席研究员佩尔辛博士声称,他发现火星表面存在着与远古生命体光合作用有关的有机色素。这是俄罗斯科学家首次在美国太空船上进行实验。  此项发现对于外空生物学研究来说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这不仅意味着火星上可能至今仍然存在有机生命体,而且,这些物质可能与24年前吉尔伯特·列芬和帕特里夏·安·斯图拉特博士通过“海盗”号太空船在火星表面发现的是同一物质。假如火星上一度存在海洋、湖泊和河流,当时的太阳辐射则可提供足够的能量支持类似地球蓝藻细菌的生命体的存在,而蓝藻…  相似文献   

12.
沈夫 《飞碟探索》2003,(2):18-18
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建造几百个在太空飞行的“综合行星”,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昨天公布的消息。美国航空航天局虚拟行星实验室最近开始进行这项为期5年的项目。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威基·迈道介绍,美国航空航天局预计在下一个10年发射一个名叫“类地行星发现者”飞船,以希望发现类地行星和生命。但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人员不知道飞船到底要寻找什么。因为要想让飞船寻找生命就必须在飞船上安装地球生命信号程序,而其他类地行星上的生命形式不一定与地球相同,因此美国航空航天局想通过虚拟行星计划来寻找太空中的生命信号。具体建造…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化石发现,或者确切地说是没有宏体可见的化石发现,因此前寒武纪曾被称为隐生宙。直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发现,这种观点才被改变。但埃迪卡拉生物与现生生物截然不同,它们有些似乎像水母,但不会游泳漂流;它们像动物,却似乎更像植物。这些奇形怪状的生物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称,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我们太阳系以外,大约1/4的行星系统可能都存在类似地球的行星。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以前的估计。天文学家们早就热衷于搜寻太阳系以外的类地行星了。传统上,人们一般采用扫描搜索法。而这一次科学家则另辟蹊径,他们模拟人类已发现的所有行星系统,找出可能存在类地行星的地方,最后得出了上述结论。自1995年以来,天文学家已找到几十颗围绕恒星旋转的行星,但常用的方法只能发现巨大的气体行星。然而生命,至少就目前所知,只存在于拥有固体外壳的行星上。只有在那样的地方,水才有可能聚集。一个个头相对较小的…  相似文献   

15.
正尽管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行星源于岩石小行星,但来自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和美国行星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行星可能源于“巨大的流体泥球”。在该研究中,科学家对碳质球粒小行星中的岩石颗粒和泥质活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发现早  相似文献   

16.
复杂生命一般被认为是多细胞生物,与单细胞的微生物相对,在地球上包括从最简单的黏液菌到人类的所有生命体.  相似文献   

17.
如果外星球的先进文明来到地球上衡量地球生命的价值,那么我们人类会排列于老虎之前呢还是排列于蟑螂之后?想象一下,有一个极为先进的外星文明在每百万年进行一次的规模宏大的银河系人口普查中造访了地球,他们此举的目的在于估价和排列种类繁多的有机生命体——也许将据此来判断这些生命体被推进到更高级的进化阶段的价值.外星人会采用什么标准来进行判定呢?人类又能否排列于其他大大小小的动物之前吗?这看起来似乎不过是个幻想性的游戏,但可以告知人类很多关于他们在这个行星上所扮演的角色,广而言之,也包括他们在宇宙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最数字     
正2.5亿年2017年4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叠纪—三叠纪研究团队在陕西铜川透露,科研人员在当地石川河一带的地层剖面中,罕见发现已有2.5亿年历史的二叠纪—三叠纪远古生物陆地活动形成的十分粗大的遗迹化石,并有较强生物扰动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揭示远古生物大灭绝的过程和原因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起源于不见天日的深海,而非浅海。在一项最新的研究中,有科学家对37.7亿岁"高龄"的岩石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管状化石,这种化石的结构与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发现的化石相似,而深海热液喷口是孕育生物群落的理想场所。这比目前地球上已知最早的生命迹象——生长在浅海的微生物叠藻层化石,还要早3亿年。  相似文献   

20.
绚丽的星炼     
在晴朗宁静的夜晚,当我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里仰望繁星密布的天空时,很多人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宇宙中究竟还有没有地外生命存在?  2000年8月4日,一个国际天文小组发现了一颗围绕波江座恒星运转的行星,这是人类直接观测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它的体积比木星还大,主要由气体组成,距地球10.5亿光年。科学家们说,这颗星可能并不适宜生命生存,但他们认为在离波江座更近的地方,极有可能存在一颗更稳定的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完全可能有生物特别是高等生物的存在。  对地球人来说,寻找地外生命已经是个再不能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