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2019年11月2日,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新闻处宣布,五年后将用无毒燃料的安加拉号火箭完全取代有毒燃料的质子号运载火箭。听起来是吹响了新时代的号角,然而实际上,与2018年的消息相比,"质子"火箭退役计划推迟了5年。但是不管怎么说,服役了50多年的"质子"终归是要淡出江湖的。一种火箭能做到这样的成绩,它的研制者们是完全可以引以为傲的。但是,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质子"火箭的诞生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总设计师切洛梅不但克服了无数的技术困难,而且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宫斗",踏错一步就不会有什么"质子"火箭了。  相似文献   

2.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1,(7):63-63
这听起来或许有点像是科幻小说中的天方夜谭,但是却是事实。科学家们发现平均每个人的体内基因组都出现了大约60处各种突变。而尽管你可能不见得能就此变得和金刚狼那样威武,但这样的变异将产生的后果依旧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3.
气动力对伞稳定下降阶段摆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伞系统在稳定下降阶段运动稳定性,建立了5自由度的物伞模型,通过仿真发现具有不同气动力形式的物伞系统,其摆动情况有明显差异,并着重分析了气动力参数对物伞系统的摆动角度、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超越光速     
在太空中,一大团气体运动的速度超过了光速?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样.但是,几年来,天文学家们发现,在遥远的垦系中心有物质猛烈地喷射,这些喷射速度可能是光速的几倍.现在,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在我们自己的这一星系中也有同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吴国兴 《太空探索》2005,(10):40-42
要将环境恶劣、荒无人烟、寸草不长、连细菌和病毒都“望而生畏”的火星,改造成像地球一样,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居住,听起来似乎是科学幻想,但国外很多科学家正在讨论和研究火星环境改造的方法和技术途径。美国航宇局的科学家也认为,对火星的改造在想法上是合理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因此对火星的环境改造,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人类一定能将这一幻想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6.
正前面说过,暴胀除了能轻松解决磁单极子问题以外,还能同时解决另外两个更加棘手的宇宙学难题。这两个宇宙学难题就是所谓的平坦性问题和视界问题。听起来有点不知所云?没关系。下面,我就讲讲它们到底是什么。平坦性问题是问:宇宙为什么会如此平坦,以至于我们完全察觉不到空间本身的弯  相似文献   

7.
激光驱动微小碎片技术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激光驱动微小碎片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对四种粘膜方法进行了比较,在真空中测出了铝飞片的速度,并对两种防护材料进行了损伤评估试验,试验结果说明:在地面建立一套完整激光驱动微小碎片模拟装置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俄罗斯和苏联是现代火箭技术的起源之地,我们之所以能下这样的定义,是因为齐奥尔科夫斯基。除他以外,还有一位叫做弗雷德里克·赞德尔的人不能被遗忘。这个名字听起来并不是俄国人,赞德尔确实是在德国出生的,但1931年,他在苏联创建了最早的火箭研究机构"反作用推进研究组"。GIRD与GDL这个"反作用推进研究组",简写为GIRD。赞德尔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和德国火箭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的崇拜者,苏联第一枚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闪电与雷鸣     
20世纪初,有一个医生想知道灵魂到底有没有重量,他尝试测量人在濒死之时体重的变化,认为减轻的部分就是灵魂的重量。听起来恐怖又搞怪,是吧?但真正的科学的进展就是这样:总是有科学家想出一些当代人斥为荒谬的想法,但他们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不管别人的反对甚至迫害,仍然坚持己见。这些想法中,有些真的行不通,有些无法存活太久,但也有一些历经各种考验,成为后代科学家奉行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平面圆伞两级开伞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充气理论考虑了伞衣空气质量的变化,取物伞系统在开伞过程中所运行的距离为自变量,建立运动方程,求得各个力学参数在开伞过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收口绳切割器延迟时间对第二级开伞载荷以及弹道倾角对最大开伞载荷的影响。理论开伞载荷曲线和空投试验实测曲线相比较是相当符合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2月23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宣布其"载人龙"飞船经大改后的"3型"降落伞连续第十次成功完成多伞试验,在载人飞天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3型伞"先是进行了一系列单伞试验。此前的"2型伞"曾在投放试验中出问题,促使该公司决定改用升级后的"3型伞"。新型号伞绳强度提高,并采用了受力分布更好的缝合方式,安  相似文献   

12.
2015年1月16日,英国航天局发布声明称,通过美国"火星勘测轨道器"(MRO)拍摄的高分辨率图像,在火星表面发现了10余年前失踪的英国猎兔犬-2(Beagle-2)火星着陆器。最新图像显示,猎兔犬-2降落在预定着陆区,它的引导伞仍连着着陆器,主降落伞散落在附近,太阳电池板没有完全展开。这表明,欧洲首个火星着陆器猎兔犬-2已成功降落火星。同日,欧洲航天局局长多尔丹说,这一发现意味着"11年前被视为失败的计划事实证明并非完全失败……至少在火星着陆"。  相似文献   

13.
随着火星探测任务需求的提升,着陆器在火星表面着陆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着陆器开伞点分布是影响着陆精度的重要因素。文章围绕火星大气进入过程,简要介绍了着陆器运动学方程,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针对进入点(接触大气层)存在的初始状态误差,借助MonteCarlo法进行了着陆器开伞点分布情况分析。通过1000次重复仿真试验得出结论,着陆器开伞点的纵向误差在20~40km,横向误差在5~10km。最后,针对提高开伞点精度,提出两点建议并简要介绍了相关制导算法。  相似文献   

14.
飞向火星     
吴国兴 《太空探索》2004,(10):40-43
多年以来,人类一直向往着能飞向火星.在火星上建立人类的长久居留地。这一切听起来似乎更像个梦想,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一梦想有没有可能变成现实呢?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航宇局的“参考任务”计划。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外星来客的传闻日见增多。很多科幻电影和电视都证明了这一点。今天很多人相信人类并不是孤单的,因为还有外星人存在。看到 UFO的人日渐多了起来。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这种迹象,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无论如何瑞士的著名作家埃里希·冯·丹尼肯完全相信这一点。 在他的一本发行量将近 600万册的书中说,人类在远古时期就有外星人来访。他将这个被称为“史前宇航”的论点,第一次和意大利的瓦卡蒙尼卡的壁画联系了起来,这一做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超过 10万幅的壁画中,有两幅就展现了“史前宇航”的情景,从而也就支持…  相似文献   

16.
欧空局打算开发一新技术,其基本思路是将传输信息的激光集中起来,用于信息的高效率发送与接收。最近,德国的卡尔·蔡司集团已完成这项新技术的基础试验。以后将把望远镜用于卫星间通信的试验,日本也打算让其卫星参加这项试验。在进行这项试验时,将利用望远镜发射与接收进行卫星间通信时所需的激光。激光的优点是:可以向目标发射很窄的光束,但由于在空间传输的距离较长,因此激光束的宽度变宽。这样的激光束,其接收信息的能力太弱,而使用望远镜可以将这种激光进一步集中。欧空局打算于1996年在‘月亮与狩猎女神”(Artemi…  相似文献   

17.
从一假想的卫星的返回轨道分析出发,论述了返回式卫星回收系统的“过载一时间”控制方案,说明了该方案是无人卫星回收的一种简便的、可行的控制方案。建议对某些卫星采用长的抛罩后的滑行段,以降低开伞马赫数及速压。  相似文献   

18.
对不带气室翼伞和带气室翼伞的气动特性和结构变形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气室对翼伞气动特性和结构变形的影响.流场方面,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控制方程,选用剪切应力输运(SST,Shear-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模型;结构方面,假定翼伞有初始形状,使用插值方法映射传递流固交界面的压力数据,通过ANSYS计算翼伞伞衣的气动变形.结果表明:气室对阻力影响不大,对升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迎角情况下;翼伞柔性和尺寸大小对其有利迎角的范围影响不大;翼伞的气动变形和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在气室中前部分,带气室翼伞由于有肋片加强的缘故,伞衣气动变形较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翼伞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弱耦合的翼伞气动变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不带气室翼伞和带气室翼伞的气动特性和结构变形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气室对翼伞气动特性和结构变形的影响.流场方面,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Navier-Stokes控制方程,选用剪切应力输运(SST,Shear-Stress Transport)k-ω湍流模型;结构方面,假定翼伞有初始形状,使用插值方法映射传递流固交界面的压力数据,通过ANSYS计算翼伞伞衣的气动变形.结果表明:气室对阻力影响不大,对升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迎角情况下;翼伞柔性和尺寸大小对其有利迎角的范围影响不大;翼伞的气动变形和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在气室中前部分,带气室翼伞由于有肋片加强的缘故,伞衣气动变形较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翼伞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最数字     
正140万亿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先进国家竞相发展的重要领域。2017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大连光源"成功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个皮秒激光脉冲产生了140万亿个光子,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目前,"大连光源"是世界上唯一运行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也是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