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科学家距离在不使用精子和卵子的情况下制造出人工生命又迈出了一大步。研究人员将来自小鼠的两种胚胎干细胞在培养皿中结合之后,这些干细胞会长成类似囊胚——可植入子宫的早期胚胎形态——的结构,研究人员称其为"类囊胚"。囊胚是一团球形的细胞群结构,由滋养层、内细胞群和充满液体的囊胚腔组成。当植入子宫之后,这种"类囊胚"先是触发子宫发生改变,像3.5天的正常囊胚一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甚大望远镜的观测首次确认了恒星可以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形成。利用甚大望远镜上的多目标光谱探测仪和X-shooter仪器,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团队研究了两个星系正在进行中的碰撞情况。研究团队在这两个星系中位于南部的星系中心处,发现了源自超大质量黑洞的巨大物质喷流。  相似文献   

3.
迈克尔·杨     
正迈克尔·杨博士的研究对象是昼夜节律钟,这是一种内源性机制,能够记录和调节在大多数生物体上观察到的日常活动。杨的研究描述特定基因及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单个细胞中制造分子振荡的情况。这些细胞生物钟在大多数动物组织中表现活跃,并且在生理机能和行为上形成了明显的昼夜节律。杨博士的发现对于研究睡眠和情绪紊乱,以及  相似文献   

4.
今天," UFO"这个名词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了。   世界各地已发生的 UFO案例多达数万起。但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还没有人能对 UFO的成因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虽然已有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但对于每种假设,似乎都能找到言之凿凿的证据来否定它。对于这些假设,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认为 UFO是高智慧生物 (一般认为是外星人 )所操纵的飞行器,不妨称之为"飞碟观";另一类认为 UFO是自然现象、幻觉、假象等,可以称之为"非飞碟观"。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爱好者,我更倾向于"非飞碟观"。希望能通过本文表达出我的飞碟观,并…  相似文献   

5.
人类和猿在体格上和功能上都有区别,但在基因上,人类和猿,尤其是黑猩猩,极其相似。美国加州大学的医学教授维奇和一组研究人员,把人类和黑猩猩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做了比较。发现两者在细胞表面分子的结构上有些许分别。  相似文献   

6.
飞碟与人类     
飞碟或许是人类所面对的最大的、最难解开的谜。据说在当今的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人相信或相信过飞碟是真实的。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飞碟纯属无稽之谈,是某种未知的自然现象,或是某些狂热分子头脑中的一种幻觉。飞碟研究中的主要流派认为,飞碟来自遥远的外太空和外星球,而飞碟上的乘客和驾驶员则是神秘的外星人。其中主要的一类,据说是个头只有1.5米左右的小矮人,俗称小绿人,或许是因其皮肤呈现绿色的缘故。1967年,剑桥的一位研究生约瑟琳·贝尔,在太空中发现了一种可以有规律发射脉冲电波的物体。起初,贝尔和她的导…  相似文献   

7.
候涛 《飞碟探索》2010,(9):12-13
<正>平心而论,人类对"外星人入侵"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夸张渲染。在这些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各种类型的外星人相继入侵地球,企图消灭和取代人类,或是建立殖民体系奴役人类,更有甚者,还有将人类作为食物和摧毁地球的外星生物。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由一种被称为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组成的。一个人体细胞中全部的DNA总称人类基因组,包含了人体的所有遗传信息。遗传信息由DNA中四种不同的碱基来编码,它经常被比喻为一部用  相似文献   

9.
以经典的气体分子运动论计算了低轨道(300km)恒速飞行的5m直径平板型轨道分子屏所受的环境大气的撞击作用。大气分子和轨道分子屏的相互作用取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两种极端形式,由此可认为轨道分子屏所受的撞击作用就介于这两者之间。计算结果表明,六种主要的大气成分中,原子氧的撞击作用最大,约占总的撞击动量的80%,Ar的撞击作用最小,要比原子氧小4个数量级,作用于分子屏的总的作用力为0.041N~0.082N。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更详尽的了解轨道分子屏在空间飞行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隐花色素二号蛋白质是感应地球磁场的关键,实验发现将人类的隐花色素二号放进缺乏该蛋白质的果蝇里,可以修复果蝇的地磁定向感应力。果蝇和人类是天差地别的两个物种,但是人类的蛋白质却能在果蝇身上起作用,令人眼前一亮,而我们的眼睛里有很多这种蛋白质。神经科学家史蒂文·瑞波特表示:"人类视网膜上是否可以分泌大量隐花色素,而成为有光感的磁场感应器呢?我们不知道这种蛋白质分子是否在人类视网膜上也可以起到感应地磁的作用,但似乎是有可能的。"在该研究发表之前,隐花色素的导航功能只是一种推论和观点,而之后的科学家则形容隐花色素就好像量子罗盘,当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能射束反卫星武器的可行性仍在研究之中,而常规的反卫星武器已经进入试验和实用阶段。常规反卫星武器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导弹携带可爆炸的弹头,从地面或空中发射,瞄准并摧毁目标;一类是卫星本身就是一种武器,直接冲向目标星进行破坏。下面简单介绍美国的常规反卫星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2月下旬落下帷幕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由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团队对外正式宣布,阿尔法磁谱仪发现了弱作用重粒子(WIMP)存在的证据,而这一粒子则是一种暗物质的候选体。物理学或将迎来重大革命,人类认知或将掀开新的篇章。而这其中,深深地印上了中国航天的贡献。前沿探索新奇不断暗物质"面纱"即将揭开?前沿探索领域总是能给世人带来  相似文献   

13.
<正>●他用了四瓶化学物质为他们的人造细胞设计出了染色体,然后把这个基因信息植入另一个修改过的细菌细胞中,这个由合成基因组控制的细胞具有自行复制的能力——这就是人类成功制造的第一个合成生命,取名为:"辛西娅"。  相似文献   

14.
北辰 《飞碟探索》2003,(2):35-37
广泛存在的星际分子1963年,由于射电望远镜的使用,人们开始陆续发现遥远的星际云中含有一些星际分子。此后,对星际分子的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星际分子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的四大发现之一。那个时候,天文学家谈论星际分子成了一种时髦。这些星际分子种类繁多,在空间的各个方向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主要分布在银河系的旋臂中。在众多的星际分子云中,人们研究最多的是人马座B2和猎户座A,已发现的绝大多数分子在这里都可以找到。人马座B2被称为星际分子的宝库。现在,已发现的星际分子多达100多种,主要有OH、H…  相似文献   

15.
<正>"云-气溶胶传输系统"(CATS)用于测量大气中的云和气溶胶。CATS的简写和"猫"一样,但这不是猫,是一种用来研究大气的国际空间站搭载设备。这二者对全球能量平衡及其后反馈机制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了解。但这些知识对于人类来说非常关键。气溶胶是一种微小的颗粒,是灰尘、烟、空气污染和雾的产物。最近一直困扰我们的雾霾,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气溶胶。  相似文献   

16.
正相比于人类的肤色,昆虫的体色堪称色彩斑斓、艳丽夺目,甚至还能呈现变幻莫测的金属色泽。那么,你可曾深深地疑惑,为何昆虫能拥有如此丰富多样的色彩,这些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色素色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大都使用色素来产生颜色。例如,植物的叶子看起来是绿色的,是因为叶绿素分子吸收了光谱中红色和蓝色部分所有波长的光,反射出我们能看到的绿色和黄色。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航天技术与防灾减灾已经密不可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批防灾减灾的航天"神器"为人类保驾护航。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些神器中的一些"明星"。国内篇风云三号卫星风云三号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主要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参数,并监测大范围自然  相似文献   

18.
失重是特定空间运动条件下的重要环境物理特征之一, 一般以微重力环境来表示. 几十年来人类利用空间失重环境进行了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探索. 由于真实空间失重环境下科学实验机会稀少, 人类为研究空间失重环境或效应, 开发了多种地基的空间模拟实验技术方法. 然而, 对于空间生物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研究而言, 已有的各种模拟实验技术手段在原理上和应用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介绍了抗磁性物质在大梯度强磁场中的悬浮现象, 及将其用于模拟空间失重环境的方法与原理;简述了近年来利用抗磁性物质悬浮方法进行生物大分子晶体生长、分子细胞生物学及整体生物学等方面研究与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空间失重环境引起的航天员健康问题(心血管疾病、免疫抑制、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日益突出,这已成为人类探索空间的一大阻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微重力条件下机体及细胞的变化.近期的研究表明,在细胞水平上,微重力会引起细胞降解,改变细胞骨架,并造成细胞在分子水平(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粘附、信号转导等过程)的一系列改变.本文对微重力条件下免疫细胞、内皮细胞、骨细胞、癌细胞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可为微重力条件下机体及相关细胞的研究提供指导,为治疗或缓解微重力条件造成的疾病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候涛 《飞碟探索》2010,(9):14-14
<正>除了1938年"火星人入侵美国"和1949年"外星生物入侵基多"这两起举世闻名的恐慌事件外,全球各地还发生过众多鲜为人知的"外星人入侵"集体恐慌事件。从这些事件中,科学家和社会学者担心,一旦宣布外星人来到地球,那么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将被彻底打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