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空间天文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4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内发射了数颗天文卫星,未来几年还将有一些天文卫星计划发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空间天文学过去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包括1970年代第一颗天文卫星计划、气球空间天文探测、基于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天文实验以及天文卫星等.此外,介绍了...  相似文献   

2.
正天文学发展遵循"观测-理论-观测"的途径,不断把人类的视野伸展到宇宙的新的深处。所以观测手段是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手段,由此逐渐形成了观测天文学。观测天文学是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常用于取得数据以与天文物理学的理论比对,或以测量所得的物理量解释模型的含义。在实物上,通过望远镜或其它天文仪器的使用来观测目标。伽利略被人们称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苏联已经选定了5个研究领域,以期在1982年或晚些时候可能进行的航天飞机/礼炮联合飞行中予以实施。它们是: 1) 高能天文物理(γ-射线、X-射线和宇宙线天文学),2) 大气研究,3) 磁层和电离层的活动实验,4) 医学和生物实验,5) 射电天文学。  相似文献   

4.
众眼看宇宙     
这张NGC55的近照,是欧洲南方天文台为庆祝国际天文年前不久举办的“天文学100小时”活动而公布的。NGC55是南天玉夫座星系团中的一员,横跨大约70000光年的空间,只比我们的银河系(直径100000光年)略dI一点,距离约750万光年。不过按照星系的分类而言,它和我们的邻居大麦哲伦星系更像,部属于不规则星系,只是大麦哲伦云是面向我们,而NGC55正好侧对着地球。这张照片由位于智利的欧南台2.2米口径望远镜拍摄,所显示的视场宽度为30角分。  相似文献   

5.
寻彗指南     
姜晓军 《飞碟探索》2008,(11):22-23
寻找新彗星是现代天文学中少数几个可以由天文爱好者使用自己的小望远镜发挥主要作用的领域之一。每个晴朗的黄昏或黎明,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都有一些令人尊敬的,不知疲倦的天文爱好者把各式各样的望远镜指向天空,他们的辛勤工作往往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每年都有一批新彗星被天文爱好者发现,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6.
<正>空间天文学的诞生由于地面天文观测要受到地球大气的各种效应和复杂的地球运动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因此,天文观测精度和观测对象受到了许多限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天文研究的需要。为了从根本上克服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天文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空间天文学",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1949年,美国天文学家用缴获的德国V-2导弹搭载一种空间探测器飞出地球大气层外,做了一次短暂的  相似文献   

7.
《空间科学学报》2017,37(6):779-779
正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生前为中国科学院原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他在天文科学和天文技术方法领域造诣深厚,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为中国天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自1994年起,南仁东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  相似文献   

8.
李鉴 《太空探索》2011,(7):60-61
人们常说,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人类有记载的第一幅图示开始,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天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伴随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个进程。但是与简练的牛顿三定律、漂亮的化学方程式和完美的几何学公理相比,天文学留给我们的恐怕更多的是疑惑。没错,斗转星移、四季更迭这些天文现象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这就是天文学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在实施一项具有跨世纪意义的“空间太阳望远镜”项目。这项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站首席科学家艾国祥院士领导的太空望远镜建造工程,在国际上尚无先例,已引起国际天文学界的关注。空间太阳望远镜是太阳天文学领域最大、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也将是下...  相似文献   

10.
交友台     
我的爱好很多,主要以天文学为主——了解学习天文知识、天文观测、探寻神秘未知的事物及相关科学知识等等。我很希望能通过《太空探索》来结交一些真诚愿与我有共同爱好的青年读者、我的通信地址是:  相似文献   

11.
空间技术,特别是地球轨道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为光学提供了平台,这种平台使得对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研究发生了真正的革命性变化。光学也由此获得新生。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天文观测和地球观测两个方面。 (一)天文观测在天文观测上,光学仪器借助于航天器,穿出了地球大气层的屏障,从一些行星附近通过,有的仪器甚至还在某些行星上着陆。观测的清晰度得到提高,光谱范围也大大扩展。因此可以说,空间光学观测的天文学成就可以和过去的全部成就相匹敌。随着1983年空间望远镜的发射,天文学将进入一个新时代。这部轨道天文设施(ST)将包括一部天文望远镜系统(OT人)和五部能够接收天文望远镜输出图象的仪  相似文献   

12.
斑节虾星云     
正这个发射星云位于心宿二以南,也就是星云密集的天蝎座尾部。附近许多存活了数百万年的年轻的炽热大质量恒星散发出不可见的紫外光,把电子从原子中剥离出来。这幅迷人的彩色影像是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广角欧米伽成像仪获得的数据与业余天文爱好者在加纳利特内里费岛黝黑的天空下拍摄的照片结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3.
1 理想的太空观测站□□据新华社 2 0 0 1年 4月 2 6日电 ,中国争取在 2 0 0 5年左右 ,把自己研制的第 1台“空间太阳望远镜”送上太空 ,从而使中国的空间太阳研究进入国际领先行列。此举对促进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理论和实践都表明 ,在太空进行天文观测 ,由于没有大气层的遮挡和地球引力等因素的影响 ,可以全波段、全天候、全天时、全方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无大气抖动、无散射光及超长干涉基线地认识地外精彩世界。天文卫星的问世 ,开创了空间天文学的新时代 ,使天文学产生了第 3次飞跃。所以 ,美国、欧洲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提议将2009年定为以"探索我们的宇宙"(The Universe,yours to Discover)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年。这项提议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支持,并在2007年12月20日由联合国正式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为使广大读者了解国际天文年的历史背景,编辑部和笔者共同策划了这个图说系列连载。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Catherine Cesarky说:"天文学是历史最悠久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人类智慧的集中展现,直到今天,天文学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刊载在这里的这些科学图片和历史图片,或许就是对Catherine Cesarky主席这一论述的很好注释。  相似文献   

15.
李元 《太空探索》2007,(9):60-61
法国天文科普大师吕都(Lucien Rudaux 1874-1947)是世界太空美术的先驱者,是一位真正的天文艺术家。他利用摄影和绘画来普及天文知识,先后达40多年,出版的天文科普巨著有《La Ciel》、(天,1923年)、《Sur Les Autres Mondes》(在别的星球上,1937年)、《ASTRONMIE》(天文学,1948年)均由巴黎著名的拉鲁斯出版社出版豪华版。  相似文献   

16.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0,(10):6-7
<正>[2010年08月18日][天文]这是前些日子在美国公布的Westerlund1星团想象图,强磁场线包围一颗磁星(一种中子星)。根据这颗磁星的年龄,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天文学家认为,它一定是在一颗质量至少是太阳40倍的恒星以超新星形式爆炸时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提议将2009年定为以“探索我们的宇宙”(The Universe,yours to Discover)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年。这项提议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支持,并在2007年12月20日由联合国正式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为使广大读者了解国际天文年的历史背景,编辑部和笔者共同策划了这个图说系列连载。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Catherine Cesarky说:“天文学是历史最悠久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人类智慧的集中展现,直到今天,天文学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刊载在这里的这些科学图片和历史图片,或许就是对Catherine Cesarky主席这一论述的很好注释。  相似文献   

18.
阿碧 《太空探索》2011,(6):54-57
为了激发人们探索太空的热情,欧洲空间局的南方天文台面向全球的天文爱好者举办了一项名为"隐藏的宝藏"的挑战赛,参赛者可以从欧洲南方天文台图片库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原始太空图片,然后设计相关的电脑程序,利用电脑对一些失真、对比度差的图像进行修复和处理,并对这些图像上色,从而将原始图片加工成一幅色彩绚丽、层次分明的艺术作品。最终,共有将近100  相似文献   

19.
自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的射电辐射,雷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射电望远镜,美国就成为射电天文学的发源地。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上形成了几个射电天文中心,以英国的实力最强:剑桥大学发展大型射电干涉仪,继而孕育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方案;曼彻斯特大学建造了  相似文献   

20.
文木 《太空探索》2004,(2):42-43
2003年的天空.对于天文学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来说,都是极富内涵的.它向人类打开了一扇绚烂多彩的梦幻之门。虽然这扇门只打开了一条缝.但是管中窥豹.仍然可以想见天文学的进展。在此,我们选编了发生在2003年的重要天文事件.以图的形式汇编在一起.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