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2,(11):6-7
【2012年9月24日】 [生命]大家都知道6500万年前恐龙是如何被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消灭掉的故事。但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保罗·奥尔森和地质学家丹尼斯·肯特研究称,恐龙能够幸存下来,可能还要感谢一颗小行星:2.01亿年前,一颗小行星可能为恐龙扫除了所有竞争者,让它们升级到食物链的最顶层。地球从此进入恐龙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尼安德特人说话了吗?恐龙开始了咆哮?曾经的鸟儿什么时候开始了唱歌?远古时代的声音居然真的可以回来。古生物学家的新发现2016年年末,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茱莉娅·克拉克领导的一个古生物学家团队证实,他们在一种灭绝的南极维加鸟的遗骸中发现了一个最古老的被称为"绪林克斯"鸟的咽喉化石。维加鸟灭绝于6600万年前,曾与恐龙共同生活。绪林克斯鸟在当时分布并不广泛,这表明在进化博弈  相似文献   

3.
铁文霖 《飞碟探索》2012,(11):53-53
在恐龙灭绝后的3500万年里,陆生哺乳动物的体形日趋庞大。在大约3000万年前,它们的体重达到了15吨,且体重的增长也趋于平缓。人们开展了一项全面的研究,首次对世界各地大型化石的尺寸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表明恐龙的灭绝引发了哺乳动物身型的骤长,后者历经劫难,最终占据了所有大陆。研究显示,在6500万年之前,随着恐龙的灭亡,全球的陆生哺乳动物全都不约而同地顺应了周遭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奇妙的「近亲陈瑜编你相信在感恩节时你大嚼大啖的火鸡是恐龙的近亲吗?研究恐龙演变的古生物学家发现了3个新的证据来推断我们今天所见的鸟和10亿年前漫步在地球上的恐龙有着联系。抱着挖掘证据来证明“龙鸟”理论的希望,一队来自纽约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  相似文献   

5.
恐龙的英文名词Dinosaur的意思是“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最初是由英国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在1842年创建的,“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指的是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后来,随着恐龙的大量发现以及对恐龙的深入研究,恐龙的含义发生了质的变化,恐龙不但是已经灭绝的、巨大的远古爬行动物,而且是能直立行走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6.
大灭绝     
全盘否决自从19世纪发现恐龙化石之后,它们就成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历久不衰的卖点,观众的最爱。人们站在这些庞然巨兽之前,不免兴起莫名的敬畏之心,念天地之悠悠,叹造物之神奇,神驰于想象的洪荒世界:三两头恐龙昂首天际,电炬似的目光与闪电辉映。它们在狂风暴雨里矗立,与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7.
正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品方:后浪出版年:2020-5《恐龙:创世之旅》是一本关于恐龙的图文百科读物。作者沿恐龙出现、发展直至灭绝的时间线,按照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划分章节,对300余种恐龙从体貌特征、生存时间表、食谱、地理分布等角度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本书除了帮助我们思考史前世界的奇迹,还鼓励读者走出去探索自己所在的美丽星球,帮助爱好者们开启自己的探险,了解作为一名古生物学家是什么感觉。书中充满了精美的插画,图文并茂地再现了恐龙时代的风貌,带领读者完成一场伟大的创世之旅。通过这本书,你还可以获得其他领域的知识:地质学、历史学、进化论、解剖学、天文学,甚至是北美原住民和中国的神话。生命在这个星球上已经存在了数百万年,通过探索恐龙这类不可思议的生物,也能使我们更加认真地思考生命的多样性。本书适宜各年龄段的读者,愿阅读本书使你获得新知、  相似文献   

8.
正腔棘鱼是一群古老的鱼类,具有古怪的附肢,多骨、多肉、多肌。它们大量存在于大约3.9亿年前泥盆纪时期的化石中。然而,在大约6600万年前,即与恐龙灭亡的时间同步,腔棘鱼完全消失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人员甚至认为它们已经灭绝了。但是,1938年,有人在南非沿岸发现了腔棘鱼。这件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证据的缺失(比如说缺少腔  相似文献   

9.
研究人员认为。鸟类由恐龙进化而来,但恐龙从什么时间开始变成鸟的呢?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进行的挖掘活动中,研究人员有了新发现.证明恐龙可能在其存在的非常早期的阶段,即2.4亿年前,便长有羽毛。化石记录清楚地表明,鸟类的祖先就是恐龙的一种。鸟类在大约6600万年前从可能由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大灭绝中幸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0.
汪凤 《飞碟探索》2014,(6):55-55
当几乎所有的恐龙于6500万年前灭绝时。有一种生物幸存了下来,那就是鸟。今天。有1万种这样的鸟类。是最具多样性的四肢动物。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为什么鸟类能够如此成功地延续:在其他恐龙消失之前,乌的数量也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1.
最数字     
《飞碟探索》2011,(12):63-63
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首次展出在北美发现的最小恐龙的化石。这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土的恐龙化石,是在最近才被科学家辨明和命名的。该博物馆展出这四具恐龙的化石,包括它们的头骨、脊椎、前肢和腿骨的碎片。科学家说,这个名为“Fruitadens Haagarorum”的恐龙,大约生活在1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期。它的体重不到900克,站起来也只有10厘米高,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远古巨型企鹅,并将这种企鹅命名为Kumimanu biceae(比氏库米企鹅)。通过对其骨骼化石的测量,研究者估计这种企鹅的站立高度接近1.8米,重量大约为100千克,生活在6000万至5500万年前。论文的第一作者、德国森肯堡研究中心的古生物学家杰拉尔德·迈尔称,这一发现表明"在企鹅演化早期刚刚失去飞  相似文献   

13.
媒体SCAN     
暴龙在青少年期,几乎所有肉食动物它都能“海扁”,直到它十几岁步入性成熟阶段之前,死亡率都很低,但是之后它们就碰到一个真正的问题——成年危机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艾里克森等人研究了群聚一地的几种白垩纪北美暴龙的化石。他们发现这些暴龙极可能是在干旱时为了寻觅水源而集聚一地,在几个星期之内先后“挂”了。利用它们腿骨的年轮估算它们在不同年龄层的死亡率,发现幼小暴龙可能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加上天敌环伺,死亡率蛮高。但是只要长到身长至少两米的暴龙大约有七成会活到14岁的性成熟期,然而过了这个阶段到23岁,死亡率又…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发现大规模的恐龙足迹群。据悉,该足迹群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侏罗纪早期蜥脚类足迹群,对了解中国侏罗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蜥脚类恐龙是著名的恐龙分支,在各大陆都有发现(包括南极洲),具有小型头部、长颈部、长尾巴以及粗壮的四肢。蜥脚类恐龙是目前已知陆地上出现过的最大的动物,包括雷龙、腕龙、梁龙等。侏罗纪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球的生物史上,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强盛时代.恐龙依靠自身的优势生活在广泛的地球生物圈内,称霸了地球达1.5亿年之久.然而,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恐龙,却在6500万年前神秘地消失了.这场灾难使某些生物伴随着恐龙一起灭绝了.但是仍然有数以千万计的生物在生存着、发展着,这就恰恰说明了恐龙  相似文献   

16.
方舟子 《飞碟探索》2012,(11):36-38
寒武纪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在寒武纪之前的地层中发现的动物化石较少,而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各门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都已出现,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最具代表性的寒武纪动物群是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1984年,在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动物群,可与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相媲美,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发现恐龙DNA     
美国研究人员相信,他们已发现生活在8000万年前的恐龙遗传物质——DNA,这是从美国西部犹他州深煤矿中发现的骨块中提取出来的。 科学家以前曾经试图从恐龙骨骼中提取DNA,但是这种古代骨骼已变成化石而DNA已经消失。但是犹他州研究小组声称,虽然骨骼在化石里边,矿物质却没有变成化石。他们认为,叫做泥炭的古代植物对骨骼起到了保护作用。领导这一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苏格特·伍德沃德认为,这一恐龙显然是死于古代内海的沿岸,然后很快被泥炭所覆盖。 其他科学家认为要说明在犹他州煤矿发现的是恐龙骨骼还需要更多的证据。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纽约)工作的罗布·德索尔认为这种骨骼可能来自当时生存的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家最近根据对部分恐龙化石的化学分析,发现了植物杀害这种史前动物的证据。他们选取了五十多个埋藏在四川盆地中部、北部和南部的侏罗纪不同时代的恐龙化石样本,并对照同时代的鱼类、龟类及植物化石进行了中子活化分析,发现恐龙骨骼化石中存在微量元素异常。主持这项工作的成都理工学院博物馆馆长李奎说:“这些恐龙骨骼化石中砷、铬等元素的含量明显偏高,有可能是恐龙生前过多食高砷、铬植物,新成代谢使砷、铬沉淀在骨骼中的结果。”对恐龙化石埋藏地的植物化石研究表明,植物化石中含砷量也非常高。砷即是砒霜,过量摄入会导…  相似文献   

19.
媒体     
《飞碟探索》2006,(9):5-5
暴龙在青少年期,几乎所有肉食动物它都能“海扁”。直到它十几岁步入性成熟阶段之前,死亡率都很低,但是之后它们就碰到一个真正的问题——成年危机了。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艾里克森等人研究了群聚一地的几种白垩纪北美暴龙的化石。他们发现这些暴龙极可能是在干旱时为了寻觅水源而集聚一地,在几个星期之内先后“挂”了。利用它们腿骨的年轮估算它们在不同年龄层的死亡率,发现幼小暴龙可能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加上天敌环伺,死亡率蛮高。但是只要长到身长至少两米的暴龙大约有七成会活到14岁的性成熟期,然而过了这个阶段到23岁,死亡率又增至每年两成多。成年暴龙会为求偶、争夺栖息地而争斗,有些成年暴龙的颜面化石就留下了打斗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马龙 《飞碟探索》2007,(4):26-26
鳄鱼是一种极古老的爬行动物,至今已有两亿多年的历史.当地球上还处于恐龙称霸的时代,鳄鱼就已经遍布全球的各个角落了.时至今日,庞大的恐龙家族灭绝已经有6500万年了,而鳄鱼还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许多地区,其形态、生存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