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测定断裂力学中应力强度因子的守恒积分 光测弹性力学方法,推导了守恒积分中位移梯度的应力分量表达式,从而可由应力光图所提供的信息计算守恒积分,并确定应力强度因子.本方法克服了单参数法与双参数法固有缺点.由此所得结果与由边界配置法所得结果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2.
通过与有限元等数值方法及实验结果的比较,说明了关于两共线半无限裂纹问题的新应力强度因子公式的重要工程实用价值,同时也说明国内外重要工程手栅中的相应旧公式不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3.
测定三维体内部裂纹前沿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可搞清裂纹扩展规律,进行飞机结构的损伤容限设计,将反射焦散线法与应力冻结、解冻技术相结合,使焦散线法能够用于测量三维体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分布,并综合使用光弹法和焦散线法和三维体裂纹混合型应力强度因子进行实验测定及分离。  相似文献   

4.
含偏轴裂纹三维有限大体剪切型应力强度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能量差率方法,首次导出了含偏轴裂纹三维有限大体剪切型应力强度因子封闭解,根据此方法,可充分利用二维结果解决三维问题,由此所得的解答退化到对称情况时与现有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本方法的计算效率很高。  相似文献   

5.
主要探讨了应用局部配置法求解拉伸载荷下和热载荷下陶瓷隔热涂层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对于陶瓷隔热涂层,其陶瓷层与粘结层之间的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是复型的,它包括应力强度因子的模和相位角.其求解与传统均质材料的应力强度因子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能量释放率方法与计及剪切变形的工程梁理论导出了一个计及根部变形效庆的DCB试样应力强度因子的便于应用的改进型公式,并对原有不计根部变形效应的公式精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夹持边界条件下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求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行试验室条件下表面裂纹扩展行为研究,需要进行试验机夹持边界条件下的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求解.通过对夹持特点的分析,将其等效为均匀拉伸和弯矩的共同作用,并使得试件端部转角为0°.以自由均匀拉伸和纯弯载荷作用下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解的Newman-Raju公式为基础,计算得到了等效模型弹性位能表达式,应用卡氏第一定理求得了弯矩与拉伸载荷的关系,采用叠加原理得到了夹持边界条件下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解.为了验证解的适用性,采用Abaqus软件计算得到夹持边界条件下若干典型表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数值解,对比表明了提出的应力强度因子解法是足够精确的.随后探讨了裂纹形状、试件长厚比等对夹持边界条件下应力强度因子修正因子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守恒光滑法CSA(Conservative Smoothing Approach)是解决传统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法稳定性问题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研究发现在SPH法中运用所谓的守恒光滑法并不能保证系统的总物理量(质量、动量或者能量)在每个时间步均守恒,而是随着时间在理论值附近波动,对计算结果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对此提出了守恒光滑法的修正公式,对SPH控制方程得到的各个粒子的物理量进行CSA光滑,然后运用文中提出的CSA的修正公式把对该粒子物理量的改变量加权平均给邻域内各个粒子,从而确保了SPH算法中系统的总物理量(质量、动量以及能量等)在每个时间步均守恒,而且由于减少了CSA对SPH得到的各个粒子物理量的过分光滑,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物理意义、理论推导以及文中的算例均证明了这种修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广义扩展有限元法(GXFEM)是一种结合广义有限元法和扩展有限元法特点的新的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分析双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SIF)的广义扩展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材料界面裂纹尖端富集函数,将裂纹尖端富集函数由12项缩减为6项。双材料界面不连续,在常规有限元法的位移模式中加入基于水平集的富集函数,同时将裂纹单元结点和裂纹尖端单元结点自由度广义化,提高了计算精度。通过与文献结果的比较,表明了提出方法的精确度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10.
旋转部件载荷复杂,易萌生裂纹,引发疲劳断裂失效。针对含裂纹受热旋转部件,在全局无裂纹区域使用有限元法(FEM),发挥其在大型结构仿真分析方面的优势;在裂纹附近局部子域使用对称伽辽金边界单元法(SGBEM),发挥其在结构断裂分析方面的优势。构造考虑旋转惯性载荷和热载荷影响的SGBEM超单元,该超单元刚度矩阵对称半正定,且施加的旋转惯性载荷和热载荷仅影响等效力向量,可实现与有限元刚度矩阵和力向量的直接装配,从而耦合求解旋转部件的热弹性断裂问题。采用构造的SGBEM超单元FEM耦合法计算了含裂纹受热旋转圆盘的应力强度因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两共线半无限裂纹板的弯曲问题,应用Schwarz对称原理和复应力函数的奇异性分析,将问题化为全纯函数的“联结问题”,求得了问题的封闭形式解和应力强度因子公式,并通过与有限元结果比较,说明了它们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将磁力线按流线进行绘制是地磁场可视化的通用方法. 磁力线种子点的选取 决定了绘制磁力线的疏密, 其疏密程度能否真实反映地磁场强度分布是评价地 磁场可视化效果的关键. 基于磁经圈均匀角度种子点选取算法绘制 的磁力线通常不能客观反映地磁场强度的空间分布, 针对这一不足, 提出一种等分磁场强 度线积分的磁力线种子点选取算法. 利用该算法对地磁场IGRF模型和T96模型 描述的地磁内外源场进行可视化绘制, 对磁力线追踪结果中出现的冗余磁力线 进行过滤, 统计分析了绘制磁力线的空间分布与地磁场强度空间分布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较好地实现对地磁场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3.
疲劳裂纹扩展随机过程相关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数正态随机过程模型是可靠性与损伤容限分析中常用的裂纹扩展随机模型.在裂纹扩展对数正态随机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由试验数据估计一般平稳正态随机过程相关参数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由试验数据估计随机过程的相关参数.同时,给出了用Monte-Carlo方法估算置信区间的方法.最后,给出了用具体试验数据,这组试验数据共有237个数据点,估计随机过程相关参数的算例.  相似文献   

14.
复合材料层合梁分层问题解析解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叠加原理将含有分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梁在横向载荷作用下的受力状态分解为对称与反对称受力状态,再将反对称受力状态分解为无分层梁受反对称横向载荷状态与含分层梁在分层表面承受附加剪切载荷状态.将分层问题归结为在附加剪切载荷状态中,层合梁附加位移与附加应力的分析,并据此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力学模型.最后,根据工程梁理论得到了由分层引起的附加位移与应力的解析解答,并用能量释放率方法确定了应力强度因子.  相似文献   

15.
星载GNSS确定GEO卫星轨道的积分滤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星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确定地球静止轨道(GEO),以解决目前应用星载全球定位系统(GPS)时导航卫星可见性差的问题。以风云卫星为例,分析了未来的GNSS相对于GEO卫星的可见性,针对GEO轨道上导航接收机采样间隔较长的问题,综合轨道积分和卡尔曼滤波方法的优点,提出了确定GEO卫星轨道的积分滤波方法。并利用STK软件仿真产生所需数据,用MATLAB对提出的算法编程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性能优越,定轨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孔边倒角裂纹是含孔下陷细节的常见裂纹形态,为进行含孔下陷细节的经济寿命评定,需要确定倒角裂纹的原始疲劳质量(IFQ)。首先,为探究倒角对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有、无倒角2种情况下应力强度因子的有限元分析。计算表明倒角对相对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影响显著。其次,为合理表征该种裂纹的IFQ,将初始缺陷当量为萌生于倒角和试件表面交点,前缘为圆弧的初始裂纹,以萌生点到裂纹前缘沿孔径向的距离作为裂纹特征尺寸。最后,采用相对小裂纹扩展方程描述倒角裂纹的扩展规律,反推得到倒角裂纹的当量初始缺陷尺寸(EIFS)分布。统计分析表明,采用本文定义的裂纹特征尺寸得到的EIFS分布参数与应力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SISE-90 model as the reference atmosphere, we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and method of deducing the peak densities of the undisturbed atomic oxygen profiles in the MLT region (the mesosphere and lower thermosphere region) from OI (557.7 nm) night airglow intersities. The peak densities for different seasons, latitudes and longitudes are deduced from OI (557.7nm) airglow intensities through this expression. We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inversion relative errors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on inversion err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inversion errors are less than 5% except for those at high altitudes in the summer hemisphere. And the impact of the variations in temperature on errors is not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