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2,21(1):10-10
据新华网2011年12月27日报道,中国已经发射了10颗“北斗”卫星,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基本系统。这一系统于当日开始试运行,并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免费服务,目前有用户十万量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兼有短文通信能力。前期系统测试和试验评估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25m左右的定位服务精度。  相似文献   

2.
正卫星导航技术实现了为人类提供空间位置、时间参量的一体化信息服务,已成为人类活动获取时空信息数据的基本和主要途径。作为国家综合导航定位和授时(PNT)体系的核心,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可为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连续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已成为国家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随着GPS系统与应用的发展,GPS系统与其提供的全天时、全天候的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PNT)服务能力已经成为美国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最重要的使能能力,由卫星导航应用催生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也与互联网、移动通信共同成为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随着GPS应用的不断普及与深入,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国家基础设施高效稳定地运行与民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GPS系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然而,固有的脆弱  相似文献   

4.
孙家栋 《航天》2010,(7):30-32
世界卫星导航发展中的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都十分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卫星应用》2013,(1):9-12
引言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为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的广大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拓展人类活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卫星导航正在使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自古就利用北斗七星来辨识方位,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司南,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成为对人类社会的又一贡献。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  相似文献   

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发展GNSS系统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同时,GNSS产业已经成为国际上八大无线产业之一。本文站在GNSS产业推进和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应用情况,分析了北斗产业发展瓶颈,研究了国外主要卫星导航系统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的主要策略,最后给出了促进北斗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以及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重要性不断凸现,日益广泛地为军事、通信、海洋、交通、国土资源及大众消费市场提供高精度位置、定位和授时服务,特别是在军事应用领域,GPS系统已为美国的各类武器装备系统、高精度制导导弹提供精准导航位置信息服务。然而,对于依  相似文献   

8.
谢军 《中国航天》2013,(3):7-11
一、前言我国于2012年完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的建设,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服务,定位精度水平方向优于10m,测速精度优于0.2m/s,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同时可为特定用户提供短报文通信业务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卫星导航系统作为高精度的空间位置和时间基准,能够直接为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的广大用户提供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是当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系统一般由空间段卫星星座、地面  相似文献   

9.
云空 《卫星应用》2013,(2):60-63
一、引言自1995年GPS实现全面运行能力以来,卫星导航系统通过提供全球覆盖的定位、导航与授时服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从飞机的导航与精密进场着陆,到汽车的路线指示,再到各种五花八门的个人定位服务,可以说卫星导航的应用无处不在。同时,卫星导航的应用并未局限在地面和大气层以下,更是不断地向空间扩展。卫星导航接收机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低消耗、全天候、高精度、连续观测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安装在卫星上。实际上,早在上世纪80  相似文献   

10.
《航天电子对抗》2020,(5):27-27
2020年11月5日,SpaceX公司用“猎鹰9号”火箭发射了美太空军的GPSⅢ4号卫星(GPSⅢSV04),即GPSⅢ星座的第4颗卫星,为军事和民用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PNT)信号。GPSⅢ卫星旨在帮助美太空军利用新技术和先进能力实现当前GPS星座的现代化。与当前星座中的卫星相比,这些卫星的精度提升了3倍,抗干扰能力提升了8倍。GPSⅢ还增加了新的L1C民用信号,与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兼容,将提供更广泛的民用用户连接。随着GPS卫星星座现代化的继续,GPSⅢSV04到位后,轨道上的四颗GPSⅢ卫星将占GPS星座31颗卫星的12%左右。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而言,GPS提供的定位、导航与授时(PNT)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即使在民用和商用领域同样如此。美国NDP咨询公司的调研表明,交通运输、建筑测绘和农业领域高度或严重依赖GPS及其服务的比例高达89%。军事领域对GPS及其服务的依赖程度更为严重。然而,GPS及其服务不可避免地具有导航卫星系统固有的脆弱性,从而使GPS的服务与应用受到限制。2011年引起轩然大波的光平方公司4G移动通信网络干  相似文献   

12.
一、卫星导航应用的前景 “卫星导航应用只受人们想象力的限制”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这句话恰当地描绘了卫星导航应用的美好前景.是当今世界对该产业的共同认识。卫星导航具有全空域、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可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有的还可提供通信功能.其应用几乎涉及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种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导航系统,可全天候发送高精度的导航、定位和授时信息,是一种可供海陆空领域的军民用户共享的信息资源。目前世界上正式投入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有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4.
天基定位、导航、授时(PNT)系统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PNT体系结构的核心,能为海、陆、空、天的军、民、商和科研用户提供精确的位置、速度和授时服务,带来巨大的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航天器工程》2017,(3):1-8
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首个面向大众服务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系统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研究和总结其关键技术成果对于我国后续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程和主要贡献,论述了北斗二号工程特点和卫星系统的创新成果,重点介绍了以混合卫星星座、卫星平台技术、多频段多业务载荷兼容、星载核心产品设计为代表的一批技术成果,总结了北斗二号卫星开展的可靠性专项工作,简要说明了组批生产和高密度测试的经验。最后展望了下一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发展,将全面提升系统的服务性能和自主运行能力,积极拓展特色服务,以成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与授时(PNT)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北斗系统和北斗产业的现状及趋势1.北斗已完成区域组网基本系统建设从2000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到2012年2月底,我国共发射了11颗北斗导航卫星,完成了区域组网基本系统的建设,并于2012年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  相似文献   

17.
王杰华 《中国航天》2008,(1):39-40,42
一、日本"准天顶"卫星导航系统 由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全球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关产品和服务市场迅速扩大,发展成了一个重要产业;同时,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具有重要的军民两用价值,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和军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近几年来,以卫星为基础的全球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在国内已有不少单位在研究,但具体应用方面还甚少,本文就GPS在海上舰船导航定位及水中兵器试验中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简介。据美国国防部GPS联合计划办公室计划,到1990年,GPS在全球范围内作连续的三维定位、测速和授时,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北斗”一代导航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是首个集定位导航、短信息通信、高精度授时为一体的实用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相比,导航和授时功能基本相当,并且增加了短信息通信功能,方便位置报告及导航信息的交换。  相似文献   

20.
刘斐 《航天》2011,(5):10-13
当下,一提到卫星导航系统,人们就会不由地联想到美国的GPS,它几乎成为导航的代名词。GPS以其高精度的定位服务、精准的授时服务和发达的应用开发,大大拉近了太空与普通人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