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超重-星舰”第二次综合飞行试验情况及首飞失利后的系统升级改进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超重”助推级、“星舰”飞船级、星基地及“猛禽”发动机方面的未来动向,可供我国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京 《航天员》2012,(2):49-51
2012年1月18日,英国每日邮报正式揭晓了“百年星舰”计划的机长人选——由世界首位黑人女航天员梅·杰米森(Mae Jelllison)担任。这是继1992年进入太空后,杰米森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她将领导这项由数代人来完成的太阳系外探索任务。一时间,许多研究机构和组织也向梅·杰米森抛出了橄榄枝,他们希望能够借助“百年星舰”这个平台研制出能穿越太阳系的星际飞船。  相似文献   

3.
<正>重复使用是航天运输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实现安全、可靠、快速、自由、低成本进出空间的有效途径。当前,垂直起降、重复使用方案渐趋成熟,“猎鹰”9火箭已经实现常态化的回收复用,“超重-星舰”或将借此实现全箭复用,美俄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主力火箭也都瞄准采用垂直起降方案实现重复使用。在航天飞机实现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方案突破和相关技术基础的积淀后,近年来轨道级和亚轨道级重复使用运载器持续取得进展,2022年X-37B和“追梦者”等轨道飞行器均有所突破,美国商业公司也在推进亚轨道级的研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星舰的总体参数和气动布局进行反演建模,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分析星舰的气动布局特点、前后翼面操纵控制策略、典型载人登月任务推演等。结果表明:星舰再入返回采用低质阻比有翼锥柱体外形设计,与传统航天飞机的返回方式不同,再入时末端速度较低,前后翼面在小、大攻角下均能实现对舰体姿态的有效控制,采用创新性的气动翼面和发动机反推组合控制技术,充分利用气动减速,实现舰体平躺再入返回和垂直降落的回收模式。经分析可知,星舰载人登月任务需发射在轨补给星舰次数偏多;采用轨道式投送方案时,星舰具备实现全球1 h快速抵达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际     
《航天员》2012,(6):8-13
美国开展“百年星舰”计划;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敦促在空间碎片跟踪方面加强合作;欧空局航天员为能搭乘中国飞船培训汉语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世界航天大国集中进入主力火箭更新换代期,例如,美国的“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猎鹰”火箭、“星舰”、“新格伦”火箭、“火神”火箭,欧盟“阿里安”6火箭,日本H-3火箭,俄罗斯“安加拉”火箭等,这些火箭的研发均将低成本、高效率作为突出要求,特别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猎鹰”火箭的商业发射报价大幅下调,更刺激了各航天大国对新型主力火箭成本控制的追求。除了控制火箭研发、制造成本之外,从火箭测试发射技术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7.
<正>2022年8月24日,美国发布《2022年航天工业基础现状——为可持续发展、繁荣和地球赢得新太空竞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美国太空军、国防创新小组、空军和空军实验室联合撰写,政府机构、工业界、学术界共同参与研讨。《报告》提出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太空竞赛”开端,特别突出了中国将赶超美国的现实威胁,再次强调了制定“北极星”太空愿景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充分肯定了商业航天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作为提升国家基础创新能力、丰富人类认知、拓展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领域,太空持续受到主要航天国家的高度关注,各国纷纷制定太空政策,加强对空间探索的战略部署,尤其是对提升深空探测技术创新和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投入。但目前来看,空间资源开发处于“窗口期”,太空军事化趋势明显,空间资源“争夺”日趋白热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进入太空领域,我国太空力量建设、空间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严峻复杂形势。  相似文献   

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6,15(4):67-67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2006年10月12日报道,“保卫美国卫星免受攻击,最终阻止对手破坏卫星的任何能力”,正成为美国太空官员最优先考虑的事务。美国战略司令部已经启动一项“对美国太空控制活动进行指导和提升优先级”的新计划。美国战略司令部二号人物,美国空军罗伯特&#183;凯勒中将,10月11日在战略太空与防御会议上说,改进态势感知至关重要,态势感知包括跟踪太空中的所有目标,识别那些对美国卫星构成威胁的目标,保卫美国卫星免遭它们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与“国际太空卫星”通信组织(INTERSPUTNIK)联网的国际太空卫星电视地球站——CCTV北京国际卫星电视地球站,于1990年5月18日正式开通。这是继前不久我国发射“亚洲一号”卫星成功之后,在卫星应用方面的又一成果。 CCTV北京国际卫星电视地球站是通过苏联在印度洋上空,东经80°的静止-13号”卫星转发器进行电视信号传输的,主要用来为中央电视台与苏联、东欧国际广播电视组织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商业航天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壮大,其军事应用价值不断显现。2022年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商业卫星在冲突中的重要应用,使得商业航天的巨大军事潜能得以彰显。美国非常重视商业航天的军事应用,通过开发“火箭货运”(Rocket Cargo)项目,探索集“链”成“盾”技术,建立“混合太空架构”,来进一步打造太空综合军事优势,谋求独霸太空。  相似文献   

12.
《航天电子对抗》2010,(4):53-53
2010年5月7日至5月27日,美空军太空司令部在内华达州的内里斯空军基地,进行了第6次太空演习,代号“施里弗-6”。演习的假想作战时间设在2022年,具体科目和前5次一样,保持高度机密。关于此次演习,美国军方对外仅说了3个重要目的:1)研究太空空间和网络空间的“替代概念、能力和力量态势”,  相似文献   

13.
<正>太空出舱活动有着难以想像的困难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太空环境与地面殊异:1)太空处于高真空环境;2)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也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100℃,无阳光照射时温度-200℃;  相似文献   

14.
2023年11月1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在自建发射场,进行了星舰运载火箭的第二次轨道级发射试验,火箭一级上升段飞行正常,顺利通过最大动压,一二级火箭成功完成热分离,随后一级火箭在翻转过程中多台发动机工作异常,最终爆炸解体,二级火箭在飞行数分钟后发动机异常,触发自毁,未能达到预定轨道,发射失利。通过调研梳理了火箭一二级在发射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可能造成异常现象和飞行失利的原因,并总结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英国富豪理查德&#183;布兰森7月28日在美莫哈韦沙漠向公众展示了将用于把游客送到太空边缘的一种飞机,作为维珍银河公司太空旅游计划的一部分,称为“白衣骑士二号”的这种飞机将作为“太空船二号”飞船的载机,而“太空船二号”将在到达高空后离开载机,把两名机组人员和6名乘客送入太空。这种高空飞机还用布兰森母亲的名字被命名为“伊夫”(Eve),而“Eve”也有“前夕”之意,体现了维珍银河公司在太空旅游事业上的开拓精神。它的首批飞行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5,(10):45-46
曾组织了蒂托和沙托沃斯的私人太空旅游飞行的美国太空历险公司8月10日宣布推出飞往月球背面的商业太空旅游项目。项目称为“深空探险-阿尔法”,是该公司“深空探险”(DSE)系列月球旅游计划中的第一个项目,将与俄联邦航天局和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合作进行。飞行最早可在2008年进行,将采用联盟号飞船,飞船由一名俄宇航员驾驶,可载两名游客。游客每人需付1亿美元的“天价”。飞行前需完成一系列的研发、  相似文献   

17.
李书成  朱保魁 《航天》2014,(10):54-57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最近提出和制定的“凤凰计划”,旨在将沦为太空垃圾的报废卫星进行回收并再利用,以降低太空开发的成本,但从军事角度讲,“凤凰计划”隐含着美国未来太空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正着手建设"星链"宽带星座的太空探索技术(SpaceX)公司2019年新融集到了超过10亿美元资金。由运载厂家变身而来的这家卫星运营商在5月24日报给美国证交会的文件中称,它通过两轮融资分别融得了4.862亿美元和5.357亿美元。该公司眼下正在做两个很烧钱的项目:一是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超重"助推火箭及其"星船"上面级;二是拟由多达1.2万颗卫星组网的"星链"宽带巨型星座。公司首执马斯克2017年曾表示,"星船"和"超重"(原称"大猎  相似文献   

19.
在不到10年之前,中国已经将自己的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轨道。现在,北京正努力创造自己在太空中的多舱前哨,推出了“天宫”计划。  相似文献   

20.
《中国航天》2001,(2):8-9
据《解放日报》报道,我国准备发射第一颗专门用于空间农作物育种的返回式“种子卫星”。目前发射所需的各种技术条件已经具备,国家农业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以及中科院正在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时机成熟,即可操作实施。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农作物种子,开展空间育种技术研究和探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全新尝试,也为培育更多农作物优质良种,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开辟了诱人的前景。在此之前,我国已成功地完成了十多次农作物种子卫星搭载育种试验,并培育出了“太空水稻”、“太空小麦”、“太空青椒”、“太空番茄”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