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士元 《中国航天》2004,(2):14-16
2003年12月28日,我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简称“双星”计划)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又叫“赤道卫星”)发射升空。双星计划的第二颗卫星——探测2号(又叫“极轨卫星”)也将于2004年发射,并将成为我国首次飞越两极高空的空间探测卫星。这两颗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女神”绕月探测器在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月女神”由一颗重3t的主卫星和两颗各重50kg的子卫星组成,一颗子卫星承担着地面和主卫星之间的电波中继工作;另一颗子卫星用于甚长基线干涉无线电测量。“月女神”搭载有14台观测设备,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6,(6):24-25
轨道科学公司的“星”卫星平台是一种已得到飞行验证的平台设计,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各类静地轨道卫星,也可用于低地轨道卫星。该公司可为用户提供交钥匙服务,包括卫星制造、发射、地面站、用户系统和业务支持。“星”静地轨道卫星平台设计寿命为15年,发射质量低于  相似文献   

4.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是兼具导航定位、移动通信和广播功能的卫星系统。其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2005年12月28日,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首颗试验卫星由俄罗斯联盟FG火箭发射入轨。这是庞大的“伽利略”计划向前迈出的一大步,标志着该计划进入了真正的轨道验证阶段。  相似文献   

6.
2005年5月21日,美国用德尔它2-7320火箭成功发射了“诺阿”N极轨气象卫星。该卫星由洛马公司制造,是美第三代“诺阿”极轨气象卫星(又称“极轨环境业务卫星系统”(POESS))中的第4颗。它入轨后改称“诺阿”18,将替代2000年9月开始运行的“诺阿”16,并与2002年6月发射的“诺阿”17一道工作。工程总耗资高达3.41亿美元。2006年5月24日,美又用德尔它4M 火箭发射了首颗第四代静止气象卫星“戈斯”N(GOES-N,亦即“静地环境业务卫星”N)。该卫星原定于2005年7月发射,后因技术原因而推迟。开路先锋在气象卫星出现之前,场地观测是气象工作者获…  相似文献   

7.
周其焕  尹萍 《卫星应用》1999,7(3):14-20
该文以1999年初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计划和GPS民用改善的相继出台为主线,分别介绍了“伽利略”计划和GPS增发第二民用频率的梗概,论述两者在欧美九联合中的微妙关系,使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展现了多极化前景,最后举了新形势下的某些特点,为我国卫星导航和发展提供决策参数。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1,(8):13-13
曾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我国东方红3号卫星,已在太空成功运行4年。“东三”储箱中的燃料足以保证卫星工作8年以上。 “东三”于1997年5月10日在西昌发射升空,10天后定点于东径125度赤道上空。4年来,该卫星的24个通信转发器主要用于中国电信的公众通信网业务,此外,还承担了转播足球四甲A比赛等临时性任务,卫星通信转发器表现非常出色。专家认为其功率、频率优于中星5号。据有关部门统计“东三”仅公众通信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数千万美元。同时,“东三”的成功运行,为通信卫星的研制和在轨运行管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20 0 3年12月30日,“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1号卫星在长征2号丙新改进型火箭的携带下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进入地球赤道区附近的倾角2 8 5°的大椭圆轨道。“双星”计划是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的简称。该计划由中国科学家于1997年4月正式提出。2 0 0 1年2月,“双星”计划正式启动。同年7月,中国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正式签署了“双星”计划的合作协议,使该计划成为第一个以中国为主的国际空间探测合作计划。“双星”计划拟利用运行于地球赤道区附近的大椭圆轨道的探测1号卫星和运行于通过地球两极地区上空的大椭圆轨道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 ,为其照相侦察卫星等间谍卫星安装人造“眼睑” ,以防侦察卫星被敌人激光破坏。侦察卫星都装有特别灵敏的摄像机 ,用来侦察敌领土的战略、战术目标。但这些敏感的光学传感器特别容易受到强功率激光束破坏。美国MCNC电子公司 ,最近发明了一种能保护间谍卫星“眼睛”的“眼睑” ,遇到强光时可在0 2 5ms内闭上“眼睛”。据报道 ,这种“眼睑”由一系列透明和不透明的电极组成 ,透明电极用铟锡氧化物附在薄薄的玻璃片上制成 ,不透明电极粘在每个透明电极的一边 ,涂有透明的聚合物层。当它被加热到40 0℃时 (也就是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