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量光栅一般为增量制,当用作数控加工机床的检测元件时,有可能造成过冲量积累妨碍加工精度的提高。即使采用过冲补偿,加工精度仍受到限制,而且线路复杂,因而有的便采用绝对制的码盘、码尺作为检测元件。但又出现脉冲当量不是整数,译码线路比较复杂等问题。为了比较简单地解决这些问题,可在光栅的检测范围内设置一个或几个绝对零位,采用归零的方法,实现停电记忆、座标原点寻找、消除误差积累、进行误差修正等功能。使增量制与绝对制兼容。  相似文献   

2.
介绍直接加荷式工作基准(标准)洛氏硬度计的目视读数显微镜测量装置,改为光栅微机测量装置的自动检测方法,及其原理、使用要求、操作步骤和故障处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七、老设备改造罗·罗公司也搞老设备改造,但搞法与我们有所不同。在Sundland分部看到一台美Pratt&Whitney产的座标镗床,属于老掉牙的产品,但经过改造加装上philip的粗光栅显示器,精度可达2.5微米,现仍正常使用。达比分部的普通立车多数都加装了数显装置和机上光学对刀仪(不是机外对刀仪),不仅提高了精度,还缩短了测量时间。 PC09生产中心在螺纹磨床上另配一套冷  相似文献   

4.
大口径光栅是激光核聚变啁啾脉冲放大装置的核心元件,拼接方式是获得大口径光栅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一种宏/微结合的并联驱动式光栅拼接装置和有轴式旋转调整装置,角度调整精度可以达到0.2μrad,平动调整精度可以达到10nm。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啁啾脉冲放大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并使用动态信号分析仪对装置的动态特性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放大装置的一阶固有频率可达30Hz。  相似文献   

5.
本成果是在普通万能工具显微镜的导轨上加装轴向光栅传感器,光学分度台上加装圆感应同步器,中央显微镜处安装电感测头(或多向触发式测头),通过接口电路与微机联接所形成的一套微机辅助座标测量系统。在使用时,被测零件的座标值由采样开关控制送入计算机,通过相应误差软件处理,便可迅速得到被测零件的几何形状误差。  相似文献   

6.
视频投影器     
GE 公司的视频投影器是一种采用光阀管的彩色电视装置(光阀管是分离式的密封电子管型,采用了纹影法原理)。这种装置利用了透明油膜上的衍射光栅,具有利用一个电子枪引起彩色化等独特的优点。下面介绍一下它的工作原理、设计基础和工作特性的概要。  相似文献   

7.
研制了由计算机控制的磁记忆自动扫描装置,该装置在金属磁记忆检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磁记忆扫描装置由硬件和控制软件组成,硬件部分包括步进电机、控制卡及驱动、高斯计和扫描嚣,扫描装置执行机构由步进电机驱动,可对同一工件进行多种方式的扫描;控制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VB编制.为用户提供了可视化控制界面,方便用户控制硬件并对扫描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光栅镀膜机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台专用长光栅镀膜机。近年来,随着数控、数显技术的发展,长光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国内外高精度长度计量仪器和自动化加工装备,其基准检测元件大多采用长光栅。长光栅的制造水平(包括精度、均匀性、直流电平漂移,线条质量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些设备的质量和先进性。在制造长光栅的复杂工艺过程度中,镀膜机及镀膜工艺是其主要关键之一。过去国内镀制长光栅尺都是在普通真空镀  相似文献   

9.
线性独立增量过程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提出了线性独立增量随机过程的概念和定义,建立了线性独立增量过程回归模型及其分析方法,给出了回归方程和高置信度、高可靠度的置信上、下限曲线.传统回归分析方法只能对数据点进行分析处理,线性独立增量过程分析方法则能够对过程进行回归分析,因此可以对性能退化、裂纹扩展等线性独立增量过程进行整体推断,具有信息量大、精度高的特点.大量Monte Carlo模拟和工程应用表明,在试样数相同的情况下,该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而在精度相同的情况下,则可减少试样.   相似文献   

10.
在超精密测量和控制技术中,对测量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尺寸精度1nm和角度0.001。由于光栅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寿命长和价格便宜等优点,最近几年光栅干涉测量技术被广泛研究和使用。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在超精密测量和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微纳米光栅干涉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复合材料气瓶应变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光纤光栅传感器植入碳纤维缠绕铝合金内衬的复合材料气瓶的方法,首先在室温下将光纤光栅传感器粘接在经过喷砂处理的铝合金内衬外表面,然后对粘接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铝合金内衬进行高温老炼,最后进行碳纤维缠绕和固化。开展了8只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植入复合材料气瓶的试验,其中6只传感器在复合材料气瓶150 ℃/1.5 h固化后保持存活,实现了复合材料气瓶固化、水压疲劳、高温试验等过程中的应变检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减小内衬的粗糙外表面导致的光纤光栅信号衰减,验证了光纤光栅传感器植入复合材料气瓶进行应变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座标测量机出现二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对它的系统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展望了座标测量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航空工业如何配置测量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如何开展测量机研制工作的一些见解,可供有关科技领导部门和科技人员在制定测量机发展规划和研究、制造、使用测量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座标测量机出现二十年来的发展历史,对它的系统结构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展望了座标测量机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航空工业如何配置测量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如何开展测量机研制工作的一些见解,可供有关科技领导部门和科技人员在制定测量机发展规划和研究、制造、使用测量机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利用量子力学中隧道效应原理工作的纳米级轮廓仪.它可对直径为130mm的光盘、磁盘等较大工件表面直接进行测量,扫描范围为1×1~140×140μm2,X,Y方向扫描步长为1~800nm可调,横向分辨率达几个纳米,纵向分辨率优于1nm.利用该装置已测得精密光栅、精磨祥块、金刚石镜面车削等表面的纳米级形貌.  相似文献   

15.
植入到复合材料内部的布拉格光栅可用于监测复合材料内部应力应变及温度变化,但是现有研究里对于光栅植入过程中对光栅传感检测特性造成的影响却未见报道。在植入过程中,植入光栅与碳纤维存在的夹角将会产生内应力,这会对光栅传感检测效果产生影响。为了研究其影响规律,通过将光栅植入到准各向同性复合材料的不同层中,研究光纤与相邻预浸带中碳纤维之间的夹角对温度与应力检测特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栅植入角度会对其温度和应变传感检测特性造成较大影响,当光栅与相邻预浸带碳纤维存在夹角时,光栅拉伸应变测量值与应变片测量值出现偏差,发生啁啾现象;同时光栅与相邻预浸带碳纤维的夹角越大,光栅温度检测曲线线性拟合度越差。  相似文献   

16.
高速聚焦纹影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焦纹影技术能对垂直于光轴的特定平面内的流场细节进行显示,该特点使其成为近年来被重新研究的流场显示技术之一。本文在综合考虑了锐聚焦深度、非锐聚焦深度、灵敏度和清晰度等指标情况下,结合风洞实际情况,研制了一套聚焦纹影装置。主要在均匀照明流场、切割光栅的制作和不通过成像屏的高速相机直接记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工作,得到了较好的显示结果,并在小激波风洞上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工作。同时,对采用聚焦纹影显示高速变化的流场也进行了探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对惯性器件的动态性能评价能力,通过对被校传感器施加标准正弦角振动激励,精确测量角振动过程,实现了对角振动传感器的校准。基于不同频段的特点,将校准频段划分为低频和高频2部分,并提出空气轴承与无刷直流力矩电机相结合的低频角振动台方案,以及轻质空心杯精密空气轴承与框式电磁驱动结构相结合的高频角振动台方案;分别采用精密角度编码器和衍射光栅激光干涉仪实现对低频和高频角振动的测量,成功研制出频率范围为0.25~550Hz、角加速度范围为0.1~1 760rad/s2以及角速度波形失真小于2%的角振动绝对法校准装置。与德国国家物理技术研究院的角振动校准装置相比,该装置能够显著提升承载能力,可广泛用于惯性器件动态性能的测试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圆盘光栅广泛应用于自控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有一定的精度,需要对光栅组进行认真的调整。本文指出了影响圆光栅精度的一些因素和解决方法,并根据非研究单位的具体条件,提出了一些简易调整方法,供实际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9.
提出无迹增量滤波(UIF)的概念,建立一般无迹增量滤波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并对具有加性噪声的无迹增量滤波进行了详细讨论,给出其递推算法.在工程实际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测量设备的不稳定性、模型和参数的选取不当等原因往往带来未知的系统误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无迹Kalman滤波方法(UKF)在递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误差,甚至导致发散.提出的无迹增量滤波方法能够成功消除这种未知的系统误差,提高滤波的精度.该方法计算简单,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0.
程天威  王爽  杨影 《航空动力学报》2017,44(12):25-29, 133
控制系统中的轴扭振会引起系统控制量的振荡,加大机械传动装置磨损,甚至会导致传动轴断裂。在工业应用中,多采用陷波滤波器抑制轴扭振,而陷波频率的选取通常未考虑控制系统延迟因素。基于电机角速度增量、轴转矩增量和电机电磁转矩增量的相位图,分析了控制系统延迟对轴扭振频率的影响。仿真结果对分析结论给予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