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人作战飞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无人作战飞机(UCAV)的概念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它是一种集合了侦查、监视、作战以及其他多项功能的作战平台。UCAV系统是一种无人的自动控制系统或远程武器控制系统,可执行海、陆、空作战任务。无人战斗机作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产物,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继第四代战斗机之后下一代战斗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喷气战斗机的换代喷气式战斗机的划代不仅是从研、生产年代上来划分,更主要是从其技术特征和作战效能上划分。这些技术特征又与各代飞机设计时的战术思想分不开。自40年代末喷气战斗机形成作战装备,至今已经历了4次更新换代。通过分析4代飞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及对正在发展的以F-22为代表的第四代飞机的特点提出初步看法,有助于展望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DebateonSingleandTwinEngineConfigurationofFighter在战斗机的发展历程中,“单发和双发之争”似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关于发动机配置方案的选择,一开始主要是着眼于飞机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设计思想的演变,以及作战需求的变化,这个问题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广泛,问题的考虑因素和处理角度也随之深化。渊源流长的单双发之争随着航空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战斗机的机动性、敏捷性和其他各种性能都不断提高,机载系统也日臻完善。同样,有着飞机“心脏”之比喻的战斗机发动机也随着各项相关技术的飞速发…  相似文献   

4.
未来战争中的高超音速飞行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的发展,常常是按“否定之否定”的法则演进的。60年代,一些国家曾研制了速度达到M3一级的高速作战飞机。尔后,又觉得这类高速作战飞机的实用效果并不好,因而第三代战斗机的最大速度一般不超过M2.5。60年代初,美国曾研制了一种巡航速度高达M3的高超音速轰炸机XB─70。原准备用来取代B—52战略轰炸机。但1960年,美国的U—2高空侦察机被原苏联防空部队击落后,使人对XB─70这样一种雷达反射截面非常大的飞机,能否有效地突破苏联的防空系统,产生了怀疑。另外,60年代初,战略弹道导弹的问世,更使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胺电…  相似文献   

5.
詹光  孙颖 《飞机设计》2008,28(1):16-19,32
采用有人战斗机去除人生理条件限制方法,探讨了无人作战飞机机动过载的增长潜力(机动能力)。结果表明,对比有人战斗机,无人作战飞机还具有很大的过载能力提升潜力。通过对影响有人战斗机的机动过载提高主要因素的分析,指出设计高机动无人作战飞机的技术途径及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战斗机的发展对隐身与气动技术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斗机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未来空战中获得主动权,各国都非常重视高性能战斗机的研制和发展,作者分析了战斗机及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战斗机隐身性的作用及在飞机布局设计中采用的减缩措施,提出了新一代战斗机的阢身及气动力性能的指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雷.怀特福德关于航空电子设备的第二篇文章中,也研究了自50年代末期以来航空电子设备的发展情况,这包括能使航空电子设备在战斗机作战飞行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的一些新发明,象晶体管和微型芯片的发明已对探测器的能力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伟林 《国际航空》1999,(8):51-52
“幻影”2000战斗机是法国达索公司研制的单发、单座轻型超音速战斗机,主要任务是防空截击和制空,也能进行侦察、近距空中支援和战场纵深低空攻击。而苏一30MK是苏一27战斗机的改进型,是外形极像苏一27UB的双发单座超音速重型战斗机,即可用于夺取制空权,也可实施对地攻击,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作战飞机之一。国内外有关专家曾对“幻影”2000与苏一27战斗机进行过多方比较与评估,结论各不相同,大多数专家认为苏一27优于“幻影”2000,但也有一些西方媒体称俄制飞机的作战性能要逊色于欧洲国家的现代化战术战斗机。本文根据俄罗斯近…  相似文献   

9.
改进改型和更新换代是提高战斗机作战能力的两条途径。改进改型具有风险小、费用低、周期短的优点,但是它对战斗机作战效能的提高程度有限;更新换代需要的时间较长、资金较大,风险较高,但是它却可以大幅度提高飞机的作战能力。为了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必须综合考虑军事需求、改进潜力、技术储备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制定适合国情的装备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UECTOR─—FromVisiontoSuccessStory今年4月,美国、德国和瑞典签订了一个联合技术研究计划(VECTOR),它的含义是“带矢量推力的超短距起飞着陆控制和无尾作战研究”计划。目的是研究把推力矢量用于一种无尾的飞机和用于超短距起降滑跑飞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这种能力的飞机对于在航空母舰上使用的舰载喷气战斗机特别有用,从而已引起美国海军的极大兴趣。同时,这个计划的研究内容对于增强现役战斗机的作战能力也十分有用。VECTOR的“飞行试验平台”是基于X—31试验机发展的。该试验机在德一美联合的“战斗机高机动性研究”计…  相似文献   

11.
1月31日,印度宣布其中型多用途作战飞机(MMRCA)项目最终选择了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的“阵风”战斗机,而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台风”战斗机出局。这次采购不仅给印度带来了大量机会,也拯救了法国的战斗机制造业。  相似文献   

12.
隐身技术对飞机作战效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完善的飞机,火控和武器系统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应用分布式仿真原理的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了隐身飞机对实规第三代战斗机作战效能的仿真研究以及常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对作战效能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未来的隐身飞机较常规第三代战斗机在 超视距作战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可以提高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战斗机机动性是其性能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评估战斗机作战能力和设计方案中经常使用,与传统性能评估指标相比,过载极曲线在一张图上综合反映了飞机的机动特性,因此更加直观和易用,讨论了过载极曲线,稳定盘旋过载包线的原理,计算过程及其在评估,比较飞机机动性方面的应用,并与传统机动性指标进行了对比,计算并比较了一架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和一架典型第三代战斗机的过载极曲线。  相似文献   

14.
在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西方各航空报刊经常报道苏联米格-21比斯歼击机,当然也把它与美国的F-16战斗机进行比较,画出了许许多多的曲线和其他图表,西方观察家们借此以证明F-16优于米格-21比斯。 不过,西方专家们所进行的这种比较是不公平的,要知道,F-16是第四代战斗机早期的代表机种,而米格一21则属于第三代后期的战斗机。米格-21比斯对两种飞机谁优谁劣的问题是无法简单作出答复的。米格-21比斯是米格-  相似文献   

15.
现代战斗机机载火力控制系统,是其完成作战任务的基础和保障.随着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不断涌现,飞机的机载火控系统也有了不断地更新和全面的发展.为了对这一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飞机机载火力系统的发展过程和阶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且指出了飞机机载火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美国掀起无人攻击机研制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音公司的X-45A无人战斗机验证机刚刚亮相,洛克希德·马丁秘密研制中的隐身无人战斗机计划又露端倪,波音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还在合作研制适于海上和海岸作战用的海军型无人作战飞机。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无人攻击机(UCAV)很有可能加入空中进攻力量的主体之中,未来的空中打击行动也很有可能发展为以无人攻击机为先导的战术行动  相似文献   

17.
这种轻型战斗机具有对空对地多用途能力,精选远耦合鸭式布局使飞机实现了超音速巡航,飞机的无顾虑操纵和最新先进武器使其空战效能将是改进型第三代战斗机的1~2倍,对地作战效能将是1.25倍。  相似文献   

18.
从90年代初期美军在“沙漠风暴”行动中使用其秘密研制的第一代隐身战斗机F-117A起,到90近代末发生的“科索沃冲突”中美国采用了最先进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隐身飞机的作战效能一再引起各国的关注。然而,隐身飞机的维修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一个难题。由于隐身飞机的生存主要依赖于小的雷达反射面(RCS),然而雷达反射面受飞机起落架舱门的缝隙、采用紧固件固定的检查口盖缝隙以及飞机蒙皮表面的电磁间断特性等的影响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飞机的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快速检查口盖的数目,对于在空中飞行的必须打开的武器舱门、…  相似文献   

19.
《国际航空》2012,(2):8-8
1月31日,法国官员证实,印度的中型多用途作战飞机(MMRCA)项目招标最终选择了法国达索公司的“阵风”战斗机,而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台风”出局。该项目的总采购量为126架.印度也因此成为“阵风”战斗机的首个海外买家。  相似文献   

20.
姚渊  张曙光 《飞行试验》1999,(4):16-20,26
现代战斗机的飞行包线向过失速扩展,使得以往的空气动力学模型对真实情况的适用性变差,这就需要建立一个适合于大迎角和超大迎角条件的更真实的模型。本文以一架实际的战斗机为例,将静态风洞数据、旋转天平风洞数据,强迫振动风洞数据结合起来,同时纳入了非定常气动力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动模型,然后将它运用于飞机运动的数值仿真,并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一些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