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逃逸攻关,在苦与乐中感受着 作为载人航天工程逃逸系统发动机推进剂研制最早的一批科技工作者,已经退休近10年的李谨卫,回忆起研制工作刚刚起步的那些日子,脑海被一幅幅研制逃逸推进剂时的画面充满着.想到自主创新走过的风雨历程,想到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逃逸系统是长征二号F火箭为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而设计的一个安全系统.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火箭发射最危险的前120秒中,万一火箭出现故障,逃逸系统发动机点火,"拽着"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和轨道舱与火箭分离,逃逸到安全区域.在这过程中,动力源是逃逸系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陈立 《中国航天》2012,(7):23-24
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牵动国人心弦。对比去年的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此次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人"。因为涉及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发射神九的改进型长二F运载火箭上的逃逸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运载火箭发射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重要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作为救生装置,位于火箭顶部的逃逸系统将完成飞船发射阶段的护航使命,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一旦火箭发射出现意外情况,它可以带走飞船,帮助航天员逃离危险区。而在这个过程中,逃逸系统要力挽狂澜,就得仰仗拥有极高安全可靠性的逃逸系统动力装置——逃逸固体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苑文 《中国航天》2012,(7):44-45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电子技术研究院771所是我国微电子和计算机领域的核心研制生产单位,其与神舟九号飞行任务配套的产品均为飞行和返回的重要设备,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完成在轨工作息息相关,对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管分系统中央单元是数管分系统返回舱的主控计算机,在飞船飞行的过程中,完成对整个数管分系统设备的控制、管理以及对挂在总线上的其他分系统设备的控制,可靠性要求很高。中央单元完成的功能是以程控、校时、总线通讯、数据管理和故障处理为主,同时要求支持遥控、遥测、逃逸、应急返回和地面综合测试。  相似文献   

4.
应急救生分系统是载人飞船最具载人特点的分系统之一,该分系统的任务是在载人航天飞行的全过程中,一旦出现危及航天员安全的致命性故障或危险时,采取救生措施,以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本文介绍了应急救生分系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技术方案,以及飞行试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5.
李波  陈晓斌  李国强 《宇航学报》2004,25(3):330-333
倾倒故障作为火箭待发段的一种故障形式,严重地威胁着航天员的安全。待发段倾倒应急救生的关键在于及时获取准确可靠的箭体姿态与倾倒信息,为指挥员实时提供可靠的逃逸判决依据。本文从应用角度,综合光学与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火箭倾倒监测技术,并简要介绍了应用此技术实现的系统主要功能结构与性能特点。本文介绍的技术也可应用于其他需要定位与姿态监视测量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过程受控 确保质量 在神十任务中,149厂承担了神舟飞船推进舱、对接机构分系统的总装任务.为了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该厂指挥线、技术线、质量线以及生产一线都行动起来,以确保产品质量来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由于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导致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航天员自主识别、判断和控制的回收着陆新模式。首先从手动控制工效学、航天员主观识别和判断的参考物以及手控指令发送的时机等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然后分析了工程实现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航天员可通过载人飞船仪表系统显示和语音播报的途径获取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的关键时间点信息,通过亲身感受返回舱有无弹盖开伞时的振动冲击、脉冲噪声和过载来判断返回舱是否完成了弹盖开伞动作;同时在天气晴朗时通过舷窗进行对地观测可初步估计返回舱离地高度;当判断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时,航天员可以进行手动控制发送手控指令以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这种新模式不影响现有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执行,可以消除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导致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风险,提高了弹盖开伞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载人航天是一项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系统工程。其中的航天员医学系统就是研究和实施航天员保健、提高工作效能和保障生命安全的医学工程系统。它的工作重心立足于航天员生命与医学工程保障、航天员健康的医学保障、航天员工作效能保障和航天环境医学基础与应用的研究。航天员健康的医学保障包括航天员选拔、训练、医监和医保,以及航天员生活与饮食营养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船-服热真空联合试验对于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和飞行任务的成功非常重要.航天员可通过试验熟悉空间环境、增强心理承受力,通过试验还可暴露出载人飞船在设计、研制和制造过程中的缺陷.而试验的成功则与完善的地面试验设施、正确的试验技术、详细的试验大纲、合理的技术规范和试验程序密切相关.文章主要介绍了在KM6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中进行的人-船-服热真空联合试验,包括3个试验方案、潜在的安全问题的分析及相关对策、安全系统的介绍,详细介绍了设备的主要技术规范和10个主要的分系统:真空容器、液氮分系统、气氮分系统、复压分系统、环境控制分系统、热流模拟分系统、通讯控制分系统和消防分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王娟 《中国航天》2012,(7):25-25
提到中国的"神箭"——长征二号F火箭,很多人都会关心它的两个专属指标:0.97和0.997。这两个数字分别指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为载人,长二F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在我国所有在役火箭型号中是最高的。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如今,在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随改进型长二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承担着飞行器与航天员信息交互的任务,为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提供支持。分系统功能包括信息显示提示、越限报警提示、手动操作、工作生活照明、休闲娱乐等。文章给出了航天器仪表与照明分系统设计思路及分系统设计组成;分析了分系统技术应用情况;对应航天器设计和应用结果,提出了后续航天器的技术发展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从发射到返回,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故障,对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例如,当载人航天器在飞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紧急返回时,航天员就很难降落到原定的着陆场,而可能飘落于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地点。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航天员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下来,因此,航天员必须掌握各种恶劣自然条件下的生存技能。于是,野外生存训练也成为了航天员训练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NASA2004批航天员在他们的工作记录中讲述了他们野外生存训练中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箭体结构、火箭推进系统、控制系统、飞行测量和安全系统以及发射支持系统等分系统的组成,并对各分系统的组成功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实施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航天》2000,(7):30-34
载人航天是一项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系统工程。其中的航天员医学系统就是研究和实施航天员保健、提高工作效能和保障生命安全的医学工程系统。它的工作重心立足于航天员生命与医学工程保障、航天员健康的医学保障、航天员工作效能保障和航天环境医学基础与应用的研究。航天员健康的医学保障包括航天员选拔、训练、医监和医保,以及航天员生活与饮食营养等内容。这些内容有着重要的研究内涵,并在航天实践中充分地体现着“实施”的重要性和操作性的特点。美国将这些内容称之为载人航天“实施医学”(OperationMedicine),…  相似文献   

15.
石玉红  肖耘  徐卫秀 《宇航学报》2004,25(5):484-487
最大速度头试验是指模拟运载火箭在最大速度头状态(Qmax)出现故障时,考核逃逸飞行器的工作情况。通过试验获得逃逸飞行器环境及性能参数;考核其结构强度;考核栅格翼释放机构的功能。试验涉及逃逸飞行器结构、遥测系统、外测系统、火箭车动力系统、火工品控制系统等,属于大型综合性试验,难度大,风险高。本文简述了CZ-2F逃逸飞行器的功能,介绍了最大速度头地面模拟飞行试验目的、方案设计及结果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极轨卫星运载器(PSLV)首次商业发射的成功进行,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要求印制造行业改变角色,从单纯提供火箭分系统转向承担总体工作。印正在把PSLV作为一种灵活、通用的火箭对外推销。该火箭能把1200公斤的单颗卫星送入极轨道,但也能发射两颗各重500公斤的卫星,或在发射重1000公斤的卫星时搭载两颗微型卫星。ISRO称它将着重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把生产活动交给工业界;将来火箭的全部生产工作将交给一个工业集团,自己只负责发射。PSLV有60%的部件是由印150家公司提供的,包括结…  相似文献   

17.
今后航天医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医学是在航空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随着载人航天而产生和发展的,目的是研究航天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探讨其机理及制定有效的对抗措施,从而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和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18.
1979年12月24日,当地时间14点14分,“阿里安”火箭 L01在圭亚那库鲁靶场首次发射试验成功。这次试验的目的是:1.在实际飞行状态下,鉴定火箭各分系统性能及检验火箭总体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从地面接力到"太空握手" 早在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天时,通过测控与通信分系统的图像与话音设备传输,亿万人民观看到杨利伟在神舟飞船内沉着而冷静地完成各种操作,听到他清晰地报告在太空的感受. 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测控与通信分系统不断完善,在数次神舟飞船太空飞行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此系统,借助安装在飞船上的摄像机等设备,欣赏到从太空眺望地球的美景,听到航天员与家人的对话,看到航天员在飞船内的"空翻"表演……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测控与医学监测王德汉,陈广善在载人航天中,为了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和飞行任务的实现,飞行中的航天器环境和工作状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状态和工作情况都应进行监测和控制。载人航天测控网就是为此而设置的。它对航天器的发射、轨道运行、再入和返回以及航天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