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立 《中国航天》2011,(11):22-2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飞入太空,在宇宙中遨游。天宫一号上有两个舱段: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在验证我国未来建设载人空间站方面肩负了巨大任务,也吸引了较多关注,相比之下,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生产的资源舱就不是那么夺人眼球了,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却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2.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作为目标飞行器的重要功能系统,主要完成目标飞行器内部信息管理以及与地面和载人飞船的通信管理,确保目标飞行器的健康和稳定运行,支持目标飞行器各项任务的完成。文章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策略进行了概述,包括信息管理需求、设计原则、系统组成、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可靠性安全性设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信息系统的信息管理策略经过首次无人和有人交会对接任务验证,满足任务要求,为后续空间站信息系统详细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孙海荣 《航天员》2011,(5):21-22
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飞向茫茫太空,航天员将在太空拥有新家。天宫一号在太空运行两年,随时准备迎接航天员驾乘飞船入住。航天员要在其中工作、生活并开展科学实验,因此这个家“家具”众多,功能丰富。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11,(10):3-4
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的巨大轰鸣声中正式拉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有力托举着送入太空。火箭升空585秒后,天宫一号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中国人在浩瀚银河中拥有了自主空间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举世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入预定轨道,在太空等待与神舟九号飞船交会对接的那一刻。在为天宫一号成功发射付出心血和汗水的研制队伍中,有一个"特别"的群体——研制天宫一号年轻的总体设计博士团队。这个团队诞生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19名博士都是"70后"和"80后",其中6人是近两三年与天宫一号结缘的。走近这个博士团队,能够感受到他们充满多彩梦幻和追求现实的内心世界。受航天精神传承的航天年轻一代,正以只争朝夕的劲头,为载人航天工程奉献着青春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徐壮志  黄希 《航天》2011,(11):14-15
9月29日21点16分,中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大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传出的巨大轰鸣声中正式拉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被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有力托举着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7.
宋丽芳  许斌  黄希  杨蕾  刘淮宇  陈晓光 《航天》2011,(11):20-23
地面体检煞费苦心 天宫一号虽然使用了很多成熟的技术。但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也非常多。单看天宫一号的个头——长10.4米、直径3.35米,就比以往的飞行器大很多,如何保证它能够成功升空,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并在太空平安地飞行两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科研人员为此煞费苦心,做了大量验证试验。  相似文献   

8.
从茫茫戈壁起飞,在广袤太空准确寻找到自己的轨迹并稳定运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带着中国人对于空间站的美好希冀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这一步的背后,无数的技术和细节被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依托55年发展根基,集聚强大的航天技术优势,多项技术产品为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精准入轨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十年打造"天宫"动力储藏站从神舟到天宫,从飞船到未来的空间站,飞行器要反复使用,燃料必须反复加注,这在中国航天领域是一项全新技术.航天科工历经10年打造的金属膜盒,作为天宫一号大型液体燃料贮箱的核心部件,能够容纳燃料反复加注、反复使用,为载人航天未来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的储藏站,为解决这项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关键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9月30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召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飞行任务系统级评审会,审议通过了《天宫一号在轨飞行任务总结》,认为“天宫一号”在两年寿命期内飞行结果满足工程总体要求,在轨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2011,(11):37-39
从茫茫戈壁起飞,在广袤太空准确寻找到自己的轨迹并稳定运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带着中国人对于空间站的美好希冀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这一步的背后,无数的技术和细节被媒体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天宫二号的规模与天宫一号一致,也是一个长期在轨自动运行、短期载人的飞行器,是我国建造空间站之前进行技术验证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如果把这个对接组合体比作太空居室,那么天宫二号结构则是这个"大开间"的主结构,航天员将在其中工作与生活。那么这个大开间有哪些奥妙之处呢?记者走进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总体部,一探天宫二号结构机构分系统的奥妙。固若金汤  相似文献   

12.
《空间电子技术》2011,(4):37-37
正在382公里轨道上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正式转入长期管理,后续按计划将陆续开展各项科学探测试验。  相似文献   

13.
正嗨,大家好。我是神舟十一号的航天员秋丰白玉。什么?你问我为什么从没听说过我的名字?还问我为什么发射的时候只看到两位航天员的飒爽英姿,没看到我?因为那时候我正躺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29厂的哥哥姐姐们为我特制的太空屋里睡觉呢。哦,忘了告诉你了,我不是人类,我是一条蚕。这次"天神交会"任务中,两位航天员要在天宫二号这个太空之家中生活30天,还要完成很多科研试验任务,其中一项任务离开我可是没法完成哦。  相似文献   

14.
《空间电子技术》2011,(3):19-19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透露,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发射场的各项测试准备工作进展顺利,神舟八号飞船按计划已于8月26日空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15.
刘斐 《中国航天》2011,(11):14-15
镁光灯、聚焦台、扩音筒,一时间,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中国航天高技术水平、高可靠性能的最新代言,天宫一号在突破技术难关、开启中国未来空间站建设大幕的重大工程中,承担了哪些任务,又作出了哪些贡献?  相似文献   

16.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32(5):43-43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17.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结构模态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结构初样模态试验的激励方式、模态参数的识别方法及试验结果的评估等都有其独到的地方。多点激励模态试验的关键在于激励位置的选择及考核输入激励力的相关性,识别耦合紧密的模态结果重点在于参数识别算法。文章从模态试验原理出发,对多点激励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结构初样模态试验中的应用及耦合紧密的模态试验结果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的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的,采用实验舱和资源舱两舱构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货运飞船系统副总师查学雷说:"实验舱大家比较熟悉,出现在电视画面中航天员太空驻留的部分便是,相对而言,资源舱是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天宫二号资源舱顾名思义是整器能源的缔造者,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抓总研制,身高3米多,腰围接近3米,是个上下一般粗的大家伙。它的个头比实  相似文献   

19.
《航天员》2010,(4):6-6
8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近日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该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3月2日表示.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飞行任务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将于今年下半年先后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