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神箭"动脉的卫士 火箭直飞九重天,靠的是燃料燃烧的推动.而输送燃料的管路系统,可以形象地说是火箭发动机的"动脉".这根"动脉"和我们身体内的血管不同的是,它无法做成一个整体的管路,必须靠各种各样的接头与燃料贮箱、发动机相连;为了保证火箭能够产生充足的动力,燃料输出的时候还要进行"高温增压"处理,管路内燃料的温度、压力都很大,非常容易泄漏.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这套管路的密封技术就是事关发射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密封件也可以被形象地称之为火箭"动脉"的"卫士".打造"神箭"动脉卫士的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703所.  相似文献   

2.
1979年12月24日,当地时间14点14分,“阿里安”火箭 L01在圭亚那库鲁靶场首次发射试验成功。这次试验的目的是:1.在实际飞行状态下,鉴定火箭各分系统性能及检验火箭总体参数;  相似文献   

3.
严上加严 以前,拧紧一个螺钉很简单,几秒钟就可以快速完成;在发射神九的长二F火箭生产中,该厂开展了力矩拧紧和测量工作,不仅要施加力矩拧紧,还要进行测量并把数据都记录下来. 在执行神十任务的火箭生产中,这项要求更为严格.涉及箭体结构生产、装配及总装过程的31169个紧固件中,除4856个紧固件由于结构限制、涂胶、打冲等原因无法进行定力矩控制外,其余26313个紧固件都进行了力矩控制,比上一枚火箭增加了13319个,提高了约42.7%.  相似文献   

4.
"高可靠"不等于"无风险" 众所周知,长二F载人火箭的可靠性非常高,航天员的安全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然而,火箭的高可靠不等于完全没有任何风险,一些小概率事件仍然存在出现的可能性. "这就需要故障诊断系统发挥作用了."火箭副总设计师助理刘烽说.  相似文献   

5.
天浪 《航天员》2011,(1):64-67
1926年3月26日,一位科学家在自己的农场成功发射自制的火箭,这也是全球第一枚液体火箭,它的研制发射成功,打开了液体火箭技术的大门,开辟了人类航天史的新纪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与1903年莱特兄弟第一次飞机试飞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但不同的是,这位科学家当时非但没有声誉鹊起,相反却受着世人嘲讽,并被贬称为"火箭人"、"月球上的人"。这位科学家就是罗伯特·戈达德。  相似文献   

6.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神舟飞船第一次执行应用性飞行任务.在神舟飞船定型的同时,一直用于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也进入"成熟期". 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近日表示,长二F火箭已基本定型,并将在空间站建设和运营中继续执行载人发射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联合发射联盟公司6月15日宣布结束了对宇宙神5火箭3月22日发射"天鹅座"货运飞船时出现的性能不足问题的调查工作。在那次发射中,火箭第一级提早约5秒关机,最终靠半人马座上面级将工作时间延长了约67秒才成功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调查发现,故障出现在起飞后3分42秒,当时一级RD-180发动机混合比控制阀两侧的燃料压差出现意外变化,流入燃烧室的燃料流量减少,导致推进剂混合后呈富氧状态,造成一级性能下降。混合比控制阀用于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1996,(3):30-30,34
宇宙神火箭将出新型号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了抢占更多的世界商业运载市场,正在研制下一代的宇宙神运载火箭,并有意将这种新型火箭作为该公司新的运载器家族中的核心成员。新火箭称为宇宙神2AR,目前已进入高级研制阶段。一些研制周期较长的项目两年前就已开始采...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我国执行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这距离去年完成的首次无人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不过半年时间,而距神七航天员出舱已经时隔4年。再度载人,而且首次有女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这条消息,迅速触动了各界的敏感神经。于是,作为天地往返工具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为扣人心弦的首要环节。从火箭点火到飞船入轨,前后也就10多分钟。但是,这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第一步,也是危险性较大的一个环节。火箭研制团队要为此忙上无数个日日夜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相似文献   

10.
庞丹 《中国航天》2012,(7):61-63
当挺拔的改进型长征二号F火箭呼啸而起、直刺太空,将载有2名男航天员和1名女航天员的神舟九号飞船送入太空时,长二F火箭总指挥刘宇再次热血沸腾。伴着火箭发射的巨大轰鸣声,一个多月前发射试验队出征的话语——"长二F火箭即将开始它最闪耀的生命之旅。我们将在过程完美的基础上,实现结果圆满"——犹在耳畔。刘宇和他的团队兑现了"十全十美、神箭完胜"的诺言。自2005年以来,执掌"神箭"总指挥帅印的他,带领同事们一起在天地间搭建了一条无形的"天梯",将多名航天员送上神秘的太空,去更广阔的空间探索那神秘世界。  相似文献   

11.
<正>从2019年4月初至5月初,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国外商业小火箭领域有一系列新举措,各家进展显著,这预示着未来一两年内将释放出一批小火箭正式执行入轨任务。"电子"火箭:完成了第6次飞行,已连续5次成功完成入轨任务。这次发射主要是帮助美国陆军验证商业微小卫星平台与合成孔径雷达(SAR)在轨提供对地观测影像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从而服务于军事作战。随着执行  相似文献   

12.
王娟 《中国航天》2012,(7):25-25
提到中国的"神箭"——长征二号F火箭,很多人都会关心它的两个专属指标:0.97和0.997。这两个数字分别指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为载人,长二F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在我国所有在役火箭型号中是最高的。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如今,在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随改进型长二  相似文献   

13.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新型"心宿二"商业运载火箭4月21日在位于NASA沃洛普斯飞行设施的中大西洋地区航天港进行了首次发射,主有效载荷是模拟该公司"天鹅座"国际空间站货运飞船重量特性的一艘模拟飞船,代号A-1,重3800公斤.模拟飞船上配备了各种传感器.此次发射还搭载了4颗微小卫星.模拟飞船于火箭起飞约10分钟后成功地同火箭分离.这是一次验证飞行,旨在验证火箭性能,以为向国际空间站发射"天鹅座"货运补给飞船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一、发射失败事件回顾 2013年2月1日,海射公司使用"天顶"3SL运载火箭发射"国际通信卫星"27失败.发射过程为: 1.世界标准时间2013年2月1日6时55分59秒,"天顶"3SL火箭从"奥德赛"海上平台点火发射;发射前火箭按程序进行测试,所有系统及发射状态符合要求; 2.火箭飞行11.4秒时,箭上飞行控制系统探测到"天顶"3SL箭体的滚转超出预先设定的界限值,火箭随即自动做出响应,启动箭上推力终止程序;  相似文献   

15.
海上发射火箭在提升火箭运载能力、降低残骸坠落风险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我国已成功实施多型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相比固体火箭,液氧煤油火箭具有更高的比冲和环保性。根据液氧煤油火箭陆基发射的特点规律和固体火箭海上发射任务流程及实施方案,研究了海射系统港口基地、海上发射船、运载火箭、保障船等运行的基本方案,提出海上发射任务实施流程,分析了牵制释放、连接器零秒脱落和自动对接、无人值守推进剂加注技术在海上发射火箭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6.
江雅芬  廖少英 《上海航天》1990,(4):55-59,63
在综合比较固体火箭助推器和液体火箭助推器的方案之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次使用的返回式液体火箭助推器方案,概述了此方案的返回轨道;液体火箭助推器结构和主推进剂箱、推进系统设计;助推器的性能计算.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的成熟技术,以减少成本和研制时间.这种液体火箭助推器设计是一种适应性更强、更安全的航天飞机助推器.  相似文献   

17.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和喷管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是采用液体作为氧化剂,固体作为燃料的一种典型的混合火箭发动机.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中的燃烧和流动问题是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对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和喷管进行一体化计算很有必要.利用二维轴对称N-S方程和组分方程对选用液氧/端羟基聚丁二烯推进剂的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和喷管进行了一体化计算.计算采用LU时间隐式格式、MUSCL空间离散和Van Leer矢通量分裂方法,采用有限速率化学反应模型,对化学源相进行了点隐式处理.计算中分别采用了一步化学反应模型和两步化学反应模型方案,计算了多个氧化剂流速和燃烧室压强下的燃烧室和喷管流场分布,对化学模型进行了选择,为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扩大航天飞机的发射能力,美国正在进行航天飞机的下一步发展研究,其中包括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ASRM)的研制。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计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几项措施,较大地改进航天飞机的安全性和性能。这些措施是:1.使现场接头在受到压力作用时是封闭的而不是开放的;2.减少工厂接头和零部件的数量3.ASRM 要设计得能使航天飞机主发动机在最大气动压力区域时不再需要调节;4.把加工控制和自动化结合起来,并改进发动机的质量、重现性和安全性。由改进加工控制提供节约潜力的一个例子是赫克利斯宇航公司用于大力神4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新型自动化制造设施。同需要大约35个劳动力的较旧的联合工艺公司的设施比较起来,赫克利斯公司的设施一次可以浇注多出三倍的推进剂而只需要11人。  相似文献   

19.
1981年12月19日22点19分(当地时间),阿里安运载火箭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库鲁靶场第四次点火起飞,成功地将1642公斤重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轨道。这是阿里安运载火箭最后一次研制性发射,它的成功,标志着阿里安火箭已可交付使用,西欧国家终于拥有了可同美苏抗衡的通信卫星运载工具。这次鉴定试射的目的是: 1) 检查降低远地点离散度的调节程度;  相似文献   

20.
庞丹 《中国航天》2012,(7):57-60
每次见到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他总是在为工作忙个不停。好不容易,他能挤出点时间接受采访,第一句话就是"多写写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吧,他们才是最值得宣传的。"但实际上,性格低调的他是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从1993年起至今,他就一直跟着火箭走,方案论证、研制生产、综合测试、发射试验……十几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攻克技术难关二十几年前,荆木春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保送上了重点高中。1980年他又顺利地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7年从自动控制专业硕士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一部11室,历任可靠性组工程组长、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