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提高用有限元法进行桨叶动力分析、特别是动内力计算的精度是本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本文建立了变剖面旋转梁协调单元族;提出利用单元动刚度矩阵直接由节点位移计算桨叶内力(简称为计算内力的“动刚度法”)。作为例子,用所导出的不同精度的有限单元和建议的内力计算方法计算了具有不连续结构特性的变剖面桨叶弯曲振动固有频率、振型和模态内力。计算结果表明,工作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4.
共轴式双旋翼气动力特性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在N-S方程中加入动量源项以取代桨叶作用的思想应用于共轴式双旋翼的气动力计算。尾迹是用N-S方程求解的,故能更好地模拟两旋翼的干扰。计算结果与实验比较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预估共轴式双旋翼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直升机的旋翼不仅是直升机的操纵面,还是直升机的升力面。因此,直升机的性能品质及安全性等等无不与旋翼桨叶及其操纵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动力特性有关。且不难明白在飞行条件下,它即取决于操纵系统中随频率或时间而变化的刚度特性也即动刚度特 相似文献
6.
对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带刚度约束的优化设计 ,在刚度及尺寸约束下使结构重量最小化。铺层的厚度分布由一个双二次多项式描述 ,其 6个系数被用作设计变量。刚度分析用有限元法完成 ,其中采用了一种考虑横向剪切影响的三角形单元。敏度分析用解析法完成。优化问题用约束变尺度法求解。对一个梯形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复合材料叠层板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叠层板可靠度分析方法 对一般材料结构系统,美国Frcd Moses提出增量载荷法来牧举、确认结构系统的主要破坏模式和求得相应的系统强度。 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叠层板常用0°、90°、+45°和-45°4种定向层组构成,是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8.
在系统地对桨叶结构设计流程、结构分析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桨叶组件参数化定义及桨叶铺层三维几何建模方法的扩展,自动获得各桨叶剖面相关组件的几何和材料信息,并基于闭口薄壁梁理论,给出了复合材料桨叶剖面扭转刚度的高效计算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充分考虑了复合材料蒙皮铺层的复杂结构以及梁、肋等组件的细节几何模型,避免了三维几何模型简化误差;另一方面,提出了铺层块、等效厚度以及长厚比概念,并采用解析表达,将模型几何解构完全集成于桨叶设计过程自动完成,十分便于工程应用.实例验证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可靠地完成桨叶剖面扭转刚度计算,显著提高设计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9.
复合材料斜交铺层层合板应用广泛,尤其是对称斜交铺层,制造工艺较简单。同时,若采用不同的铺层角,可得预期的两个垂直方向不同的弯曲刚度比。关于在小挠度下,薄板的弯曲问题已有多种解法,但一般说,计算较烦,计算量大。这里提出一种简化方法,计算简便,适于工程应用。试验表 相似文献
10.
贴地飞行的旋翼尾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研究了贴地飞行的重要气动问题—地面涡现象。通过对旋翼近地尾迹的分析,建立了计算地面涡的离地高度、纵向位置和强度的计算模型、公式和方法,并以此计算了桨盘处诱导速度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作了比较,达到了相当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2.
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研制中的几个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的主要特点,结合国内自行设计研制的复合材料桨叶设计及制造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实际问题及处理措施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并对复合材料桨叶开发研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复合材料的损伤模式与金属材料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了解复合材料破坏判据对复合材料零部件的定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声发射技术的基本理论、应用现状和声发射技术在复合材料桨叶疲劳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旋翼/动力传动链扭振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某型机为例,对旋翼/尾桨/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进行了综合建模分析与试验,试验表明整个传动链的扭振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结果正确,为消除动力传动链扭振与发动机燃油调节系统耦合动不稳定性提供了可靠的设计依据,提出的传动链扭振与发动机燃调系统耦合稳定性检查试验方法,首次在该型机的研制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各种厚度复合材料叠层板弯曲分析的应力杂交元模式。当板厚度变薄时此模型不会发生Mindlin板的闭锁现象。与Spilker文中所提出的V2元素比较,在保持相同精度的情形下,可以大量节约计算机时及内存。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