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篇文章中,我简要描述一下近几年来关于星际旅行的一些基于现有科学的观念:·虫洞传送·阿尔库比埃尔的"曲速引擎"·负质量推进·米利斯的"太空驱动器"假说虫洞传送正当你觉得迷惑不解的时候,物理学家就想出了虫洞,其理论依据如下:尽管狭义相对论认为,在时空内任何物体的速度都小于光速,但是据我们所知,时空本身可以被扭曲。虽然这种扭曲  相似文献   

2.
超越光速     
在太空中,一大团气体运动的速度超过了光速?这听起来就像科幻小说一样.但是,几年来,天文学家们发现,在遥远的垦系中心有物质猛烈地喷射,这些喷射速度可能是光速的几倍.现在,科学家们首次发现,在我们自己的这一星系中也有同样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45 能以超光速宇宙航行吗? 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质能等价原理,运动物体的动能使物体的质量增大。在宇宙飞船的速度达到光速时,它的质量会变得无限大,因此,不可能有足够的能量使它再增加速度。 但是,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引力使时空弯曲的理论,超光速宇宙航行又是可能的。因为在弯曲时空中有虫洞连接着相距遥远的各个宇宙区域,如果弯曲时空像一张因弯曲而两端靠近的纸,通过连接两端的虫洞,瞬间就可到达本来是相距遥远的宇宙另一端,这自然是超  相似文献   

4.
发现X射线(1895年)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射线,但一些著名科学家认为"X射线没有任何用途",进而否认这一发现的价值.但非常幸运,一些实验物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却发现了X射线对人体透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实践证明,X射线不仅有用,而且X射线的发现还揭开了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伦琴也...  相似文献   

5.
在1905年以前,科学界从未认为速度存在极限.1905年狭义相对论问世,其中却有一条"光速极限法则".我们知道,A.爱因斯坦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纵观他的一生和他的工作,称他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是没有问题的.他的光子学说以及他的其他科学贡献,确实可以彪炳千秋.但是,对他的相对论人们却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早在1962年~1971年,H.邦迪、P.G.伯格曼和N.罗森就指出,相对性原理和宇宙学原理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正人们对量子的认识,与对光的认识密不可分。而对光和量子的认识,又离不开爱因斯坦。在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创立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由发光体引起,与声波一样依靠媒质来传播。到18世纪,牛顿等人提倡光的微粒说。这种观念反映在1704年出版的《光学》一书中,认为光是发光体发出的弹性微粒流,直线行进。这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常把时间比做一条笔直的长河,在这条长河里,我们只有两个方向——过去和未来。留给鱼儿的疑惑是:时间是否还有其他方向 ?在我们的时间直线以外,是否存在着垂直的时间矢量 ?那样的时间矢量是否会像我们的时间长河一样源远流长,没有始点,没有终限 ?对超光速现象的研究大约可以追溯到 1932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麦考尔曾指出:“当一个粒子穿行一个障碍时,它好像瞬间就穿过去了。”到今天,超光速的实验对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粒子,从而发现了更多的莫名其妙的物理表征,比如,实验对象常常诡异地消失。但只要引出一条垂直的…  相似文献   

8.
刘岩 《飞碟探索》2011,(4):42-43
近几年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几乎都是涉及人类步人第三类文明的,如卖座的大片《星际迷航》等。人类迈入第三类文明,面临的二个最大的难题是,万有引力和超光速运动。前者涉及已困惑人类近5个世纪的万有引力的根源问题,后者涉及相对论的基础,这是当代物理学中最大的二个难题。  相似文献   

9.
霍金的宇宙     
刘岩 《飞碟探索》2012,(5):42-43
霍金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创造了科普书籍发行的世界纪录。 从20世纪60年代起,霍金就致力于把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奠基理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整合到一起,从而为新物理学找到入口。但是,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否可以走到一起呢?霍金也难以判定。在20世纪90年代,霍金发出这样的感叹: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水和油一样不相融的。  相似文献   

10.
超光速星体     
天文学家首次测出银河中表面上比光速更快的气体喷流运动。以前,人们认识到,只有在遥远的类星体和活动星系中才存在着“超光速的运动”。 巴黎Saclay学院的费利克斯·米拉贝尔和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路易·罗德里格斯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Socorro,用超大型天线阵观测在天鹰星座中的γ射线源——GRS1915+105。 从1994年3月27日到1994年4月30日,这两位天文学家对这个波长在3.5厘米的物体每星期都绘制了图像。图像显示,有两道电离气体喷流正在作相互排斥的运动。 据估计,该物体(GRS1915+105)与我们相距4万光年。天文学家对所观测到的跨天运动的速度进行了推测:一道喷流的运动速度看来好像要比光速快25%;另一道喷流的运动速度则是光速的2/3。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电离气体喷流表面上的速度是几何学  相似文献   

11.
在英国独立电视台2014年4月播出的节目《今早》中。英国妇女萨曼塔·麦克唐纳告诉主持人菲利普·斯库费尔德和霍利·威洛比,她曾多次被外星人绑架。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最后一次是在2013年。  相似文献   

12.
讨论 地外文明探索与超光速研究大约是同时(约在1960年)开始的,这是非常有趣的事.可以说,科学界关于地外文明探索的研究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研究黑洞将近20年,我们常常被人问道:"黑洞是什么样的?"说实话,我们并不确定。除了在论文课件中自制的效果图,第一次"亲眼"看到黑洞形象是2015年在电影院里——美国电影《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卡冈图雅",是由相对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为影片设计的黑洞形象——深不见底的黑色中心与明亮立体的气体圆环,和想象中的相差无几。从广义相对论推知而来的黑洞,就存在于宇宙深处,这一点在21世纪的今天或已无可置疑。黑洞确凿地存在于无数观测数据之中,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用卫星观测到了伽马射线暴,由此引起了天文界的兴趣,并成为最大的天文学困惑之一。由于暴的时间短暂,故长期未能对暴精确定位,理论界对暴的机制也众说纷纭。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 80年代初,随着“飞碟”一词引入中国,诞生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飞碟探索》。 20世纪末,随着在中国领空不断出现的 UFO,掀起了又一“飞碟热”。 《中国 UFO目击案 (1990~ 1999)》就是在这一热潮中诞生的。很多年以来,面对众多国外 UFO方面的译作,中国的 UFO爱好者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 UFO总是光顾外国,而从不在中国出现呢 ?”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通过飞碟探索编辑部的不断收集、整理,终于将石沉大海的种种发生在中国的 UFO目击案例积累成册。在书中 148起案例中,如按地区划分共涉及 31个省…  相似文献   

16.
91什么叫泡泡宇宙论?什么叫泡泡宇宙论?2我们知道,黑洞的边界叫视界。视界是光线能否逃逸的分界线。在视界以内,由于光线不能逃出,所以看不见,得不到内部的任何讯息。视界正是表面逃逸速度达到光速的星体尺度。经过数学技巧上的简化这个尺度r=2M为天体的质量。如果太阳的半径缩小到3千米,地球的半径缩小到1厘米,那么,它们表面上逃逸速度就达到了光速,即光线也不能逃逸出来了。由于这是德国物理学家卡尔·史瓦西在1915年首先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史瓦西半径。在我们的宇宙中,光有一个能达到的最大距离(目泡泡宇宙是由暴涨宇宙理论产生的多宇宙…  相似文献   

17.
林书帆 《飞碟探索》2013,(11):18-19
达尔文演化论和基督教教义之间的冲突,在大多数人(包括我)的印象中可能都是从《物种起源》出版后开始的。但跟20世纪初原教旨主义兴起后的冲突比较起来,之前的论战似乎又平和得多。原教旨主义的宗旨是坚持从字面理解《圣经》,原教旨主义者的争执聚焦在义务教育的内容是否应该包括演化论。他们一开始的目标是将达尔文学说彻底赶出学校,而且也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事态的发展对原教旨主义创世论越来越不利,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试图将创世论包装成一种科学,以取得和演化论同等的地位。查尔斯·佛斯特在《当上帝遇见达尔文》中就做了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我现年59岁,大专文化程度,现供职于上海一家上市公司,从事宣传工作。我从小就对探索地外文明感兴趣,平时喜欢看书读报,写些文章,富有理性、激情与幻想。20世纪80年代中期,听说中国西部地区出了一本《飞碟探索》杂志,这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于是我通过邮局的报刊订阅目录,查到了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则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基本粒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周围旋转,原子核的直径不及原子的万分之一,这样,原子内部就存在着巨大的空隙。假若质子和电子撞在一起,就会形成中子。于是,科学家提出一个有趣的设想:如果设法把所有的质子和电子都结合在一起,形成全部由中子组成的物质,其密度就大得惊人。因为原子内部几乎没有空隙了。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非常强大的压力,把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压回到原子核里去。早在20世纪初,就有物理学家提出过:宇宙间可能存在着完全由中子组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这是一个从文明诞生之初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直到最近两个世纪,这个问题才逐渐有了准确的答案。19世纪的化学家发现,世界万物都由几十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合而成。到了20世纪30年代,物理学家进一步发现,每一种化学元素都由原子组成;而每一个原子都包含了一个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若干个核外的带负电的电子;每一个原子核则由不同数目的带正电的质子以及电中性(正负电荷平衡)的中子构成。在原子中,质子与中子的质量占据了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而质子与中子的质量非常之小,小到什么程度呢?每1克物质,都包含了将近1亿亿亿个质子或中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