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锡恩公司完成了首枚作为有控测试弹的GBU-53/B小直径炸弹II的试射。试验中,一架F-15E战机在飞行中投放了一枚GBU-53/B小直径炸弹。在炸弹与载机安全分离之后,该武器展开弹翼,按照预编程指令进行了一系列的机动,然后飞向预定位置。试射达到了所有的测试目标。  相似文献   

2.
重达907千克的增强型宝石路Ⅲ(EPWⅢ)掩体破坏者制导炸弹,已经运至意大利南部的焦亚·德尔科莱基地。英国皇家空军将借此提升打击坚固建筑目标的能力,比如指挥中心、通信节点等。第一批炸弹已经准备投入作战使用,作战飞机能够在仅仅数小时之内完成挂弹,并攻击利比亚境内的卡扎菲军事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这次“自由伊拉克”行动中,有两种美国首次投入实战的武器,第一种F/A-10E/F战斗机,另一种则是被称为“炸弹之舟”的MOAB。  相似文献   

4.
雷锡恩公司已经完成了小直径炸弹II(SDB II)的一系列挂飞试验,目的是演示验证炸弹导引头对机动目标的捕获与跟踪能力。试验中,SDB II导引头安装在了美国陆军的一架UH-1“休伊”直升机上,通过直升机的机动,模拟了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及不同高度以非制冷红外成像及毫米波雷达的模式跟踪机动目标的行为。直升机也还按照炸弹的弹道轨迹进行了模拟飞行,测试导引头的性能。3名机组人员分别测试了导引头在跟踪静止目标、机动目标甚至是多个沿着同一路径机动的集群目标时毫米波雷达、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1967年5月12日,越南河东地区上空,美军的一群F-105“雷公”正扑向“越共”目标。突然云雾中冲出了两架米格-17,美机连忙抛掉笨重的炸弹,调头迎战。战机飞舞翻滚,天空中霎时充满了武器的硝烟和轰鸣。混战之中,一架F-105咬住了一架米格-17,只见F-105的机炮射出一道鞭子般的红光,伴随着嘶嘶的低鸣扑向米格机。在远处,红光发散为一颗颗炽热的流星,撞进了来格-17的机身,米格立即带着浓烟倒头栽向地面。F-105成功的打退了米格,返回了己方基地。这门夺命的机炮,就是本文要描写的M61“火神”(Vulcan)加特林炮。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洛克希德&;#183;马丁公司和美国海军在加州中国湖试验场,成功对227千克的GBU-12“宝石路”Ⅱ双模制导炸弹(DMGB)进行一系列投放试验。由F/A-18“大黄蜂”战斗机共每次投放4颗DMGB,并配合各种复杂的机动飞行,以对这种炸弹在各种战术环境下的作战能力进行验证。试验表明,飞行员既可采用预先装定的目标坐标、也可采用由现有瞄准吊舱所获得的目标坐标,实施GPS/INS制导飞行、投放该双模制导炸弹。一次投放多颗DMGB对某一目标实施攻击的同时,可以采用激光照射方式对另一目标进行跟踪。  相似文献   

7.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实现了地球上第一次核爆炸。不到一个月后,相继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在波茨坦国际会议上,当杜鲁门向斯大林神秘地炫耀“新型炸弹”时,斯大林似乎“并不在意”。其实斯大林并不聋。就在那天晚上,这位喜欢在谈判桌上用红铅笔漫不经心地画着一个又一个狼头的苏联统帅,立即用电报向莫斯科发出了“加快进程”的命令。4年后的1949年8月29日,苏联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8.
2001年10月.美军在阿富汗展开“持久自由”(Enduring Freedom)反恐怖行动后.首度动用RQ-4A“全球磨”(Global Hawk)无人飞行载具担任侦察任务.这是有史以来人类首度在实战中使用高空长期滞空(HALE)无人飞行载具。  相似文献   

9.
欧洲“赫尔墨斯”号航天飞机将携带一套助推器火箭,以使乘员在起飞失败时能被弹离主火箭,使乘员能得以救生。这是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后,人们审查“赫尔墨斯”号的安全问题时做出的新决定。这些助推器将装在“赫尔墨斯”号航天飞机和“阿里安”火箭之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新型空面武器,如“智能”炸弹、巡航导弹、遥控飞行器和反辐射导弹等的长足发展.以及作为远程反坦克导弹发射平台的作战直升机的成熟和壮大,陆地机动防空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高价值军事目标提供保护(如行进中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必须具备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对各种袭击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伊战争中美军战机共投放了约7000枚制导炸弹,攻击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其命中目标的精确度极高。偏离目标的距离约在3-5实以内。这些制导炸弹皆系接收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的信号电波进行定位,通过装置于炸弹尾部的制导控制组件飞向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瓜达卡纳尔岛战役结束后,美日双方有近四个月的时间在南太平洋按兵不动,“弗莱彻”号于1943年2月11日执行护航任务时,接获发现潜艇的报告并随即赶往现场,舰上声纳在2500米外确定目标位置后,“弗莱彻”号驶向目标并投下9枚深水炸弹,6分钟后水面下传来了两次大爆炸,并浮上大量油渍和气泡,5分钟后又发生一次更大爆炸,海面上则浮出许多残骸碎片。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9日,在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的爆炸曾引起渲然大波,而车臣总统卡德罗夫的不幸身亡也引发人们对国家元首安全警戒的关切。在美国,短短200多年的历史中,便有4位总统在任内遭到了暗杀,有6位总统幸运逃过此劫。而现任总统布什从2001年第一任期就任总统以来,招致的暗杀阴谋尤甚以往,美国安全部门已经粉碎了20多起袭击事件,堪称美国之最。一些专家们认为,暗杀布什总统的阴谋如此频繁,和布什推动的外交政策有很大关系,在“9·11”事件后,布什先后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虽然作战目标达到,但是仍没有逮到罪魁祸首——本·拉登,也未根除国际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4.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果多首次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原子弹代号“三位一体”,是美国制造的第二颗原子弹。塔爆,爆高约30米,为内爆法钚弹,当量1.9万吨。 1949年8月29日,  相似文献   

15.
欧空局是国际空间站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早在1985年1月,自由号空间站方案论证之初,欧空局部长级(罗马)会议就通过决议,在自由号空间站上对接一个名为“哥伦布”的欧洲实验舱,并为此投资开展方案设计工作。随着自由号技术方案的不断变化,“哥伦布”舱的技术方案也几经修改。然而,世事沧桑。冷战结束后,自由号空间站合作集团中的“大哥大”美国,在基本上没有征求欧空局意见的情况下,就把原计划演变为以美、俄两家联合牵头的阿尔法号国际空间站计划。在新的形势下,欧空局对是否继续参加国际空同站活动,如果参加则以何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空间用燃料电池是美航宇局(NASA)专门为载人航天器而研究开发的。它曾在双子星座及阿波罗宇宙飞船、天空实验室、航天飞机这些载人航天器上应用过。它的优点是质量轻、体积小、无污染,且副产物为水,因此可用它作为饮用水的来源,这对于今后建设的自由号国际空间站和月球基地等空间基地,无疑是十分诱人的。燃料电池用的是将氢与氧送入发电装置,经化合后在其电极上发电的原理。例如最近研究成功获得实用化的“磷酸型”燃料电池,它是把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爆发至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兵败如山倒,恐怖主义领袖拉登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到处流窜,随时可能遭到出卖、猎杀或逮捕归案。在反恐怖战争告一段落之后。美国将面对阿富汗战后重建.中东谋和、巴勒斯坦建国等更重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田丰 《太空探索》2023,(6):44-51
<正>北京时间4月20日21时许,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星舰”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自建发射场点火起飞。火箭升空后即发现一级有多台发动机工作不正常,升空85秒后火箭姿态失稳并开始旋转,最终解体爆炸,发射宣告失败。虽然未能完成首飞目标,但“星舰”技术指标的确刷新了运载火箭的指标纪录。那么“星舰”采用了哪些新技术、新设计?这款运力强悍的运载火箭有着怎样的应用前景呢?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战术弹道导弹、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和无人飞行器等新型具有高机动性能的防空目标,为提高成功拦截的概率,采用多枚拦截弹进行拦截。应用微分对策理论,将双拦截弹拦截单目标的末段制导问题建模为“二对一追踪-逃逸”对策模型。考虑最大加速度约束,研究了两枚拦截弹的拦截空间分解和对策空间分布,并通过仿真研究了制导律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两枚拦截弹拦截时,脱靶量对目标机动方向的转变时间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雷神”M1被北约给予SA-15“铁手套”(Gauntlet)的系统代号,这是一种高机动性中低空防空系统,用于保护野战部队和军事设施。理论上,“雷神”M1可防御包括无人飞机在内的固定翼与旋翼航空器、巡航导弹和大型制导炸弹等目标,该系统自1988年开始少量进入前苏联陆军服役,在1991年定型供出口和自用,是用于取代SA-8师属防空导弹系统,中国陆军也引进装备了防空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