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5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比赛于1995年8月8日~12日在四川广汉机场举行,来自全国3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及教练员参加了这次比赛。航天模型作为国家体委认可的正式比赛项目,首次列入全国青少年航模比赛,引起广大模型爱好者的极大关注。这次比赛中,航天模型共设飘带留空时间(PS6A)和火箭助推滑翔机留空时间(PS4A)两个项目,共有21个代表队,3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模型火箭发动机由四凯模型火箭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2.
据悉,今年8月初,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全国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现介绍竞赛项目之一的S6A(带降留空)模型火箭的设计制作方法,供有意参赛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     
《太空探索》2012,(12):4-5
我国航天项目首次商购火箭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举行了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卫星工程运载火箭研制合同签字仪式。依据合同,中国科学院将为其抓总研制的相关卫星项目向集团公司批量采购三发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总承包商,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火箭研制单位。  相似文献   

4.
正4月下旬,第十二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八届中国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本届展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重点展示了长征五号火箭模型、商业遥感卫星模型,其中商业遥感卫星模型及项目是首次在重庆高交会上展出。集团公司围绕"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主题,展示了在卫星应用、节能环保装备、特种装备、先进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产品等重点方向的优势项目与产品。此外,集团公司对商业航天、智慧  相似文献   

5.
长征二号火箭是我国在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的两级常规燃料运载火箭,于1974年11月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首次发射,以后在长征二号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捆绑等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则是为适应铱星发射的需要而在长征二号丙的基础上研制的新型多用途的低轨道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14,(4):7
<正>美卫星和火箭制造商轨道科学公司在新的一年里正在加大商业项目力度,已首次用其新型"心宿二"(天蝎座α)火箭进行商业发射竞标;为使其"静地星"商业通信卫星平台产品具备全电推进能力,还将投资2500万美元来对平台进行升级。随着"心宿二"火箭和"天鹅座"货运飞船找到其生产与发射节奏,轨道科学公司同美航宇局签署的19亿美元"商业补给服务("CRS)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项目合同的利润率正在提高,2014年将达到6%。该公司已进行了3次"心宿二"火箭发射,全部取得成功。1月份的这次发射是该公司在CRS项目下拟进行的8次正式飞行中的第一次。2014年还将进行2次,2015年拟进行3次,  相似文献   

7.
2017年5月25日,美国火箭实验室公司(Rocket Lab)自主研制的"电子"(Electron)专用小卫星运载火箭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火箭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但本次试飞成功验证了多项火箭性能指标,标志着该火箭向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1960年9月13日我国实用探空火箭——探空七号气象火箭首次发射成功,揭开了我国火箭探空活动的序幕。自那时以来,我国火箭探空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在过去的30年间,我国共发射了17种型号的探空火箭;此外,一种新型号探空火箭——织女三号高空研究火箭也将于近年内发射。本文从火箭气象探测、火箭生物试验、火箭大气取样、火箭试验研究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概略回顾。  相似文献   

9.
<正>NASA打算在其"航天发射系统"(SLS)重型火箭首次发射时就载人,这可能让该火箭研制工作进一步推迟,并带来其它复杂问题。按现行规划,EM-1任务要在2018年底发射,但不载人。首次载人飞行将是定于2021年发射的EM-2。不过,2015年在"猎户座"飞船开展"关键决策点"C研制节点评审时进行的一项评估表明,EM-2任务不晚于2023年4月发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青少年科技知识、培养青少年科技竞争意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在夏令营、冬令营及课余科技活动中开展了模拟火箭飞行原理,制作并发射表演小火箭(在此称其为水箭)的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现在这里介绍给大家,供开展此项活动时参考(本项活动适宜于中学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 水箭的构思原理:大家对我国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的景象恐怕都不陌生吧。火箭飞行原理是遵循物理学的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火箭燃料燃烧时的动量与火箭箭体自身的动量,它们两者动量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同人们在划船时,划动的双桨给水一个作用力,水则给船一个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7年6月北京召开的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航天再次公布了未来的重型火箭方案,并提到火箭预计2028年进行首次发射。巧合的是,6月8日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提前进行重型火箭的研制,同样打算2028年在东方发射场进行首次发射。美国的SLS重型火箭将于2019年首飞,但完全版SLS Block II也将在2028年左右发射。中美俄三国的重型火箭将几乎同时投入使用,将在十余年后开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史上,长征二号F火箭是一枚战功赫赫的明星火箭,有着"神箭"之称。之所以赢得这样的美誉,在于它曾经7次问鼎长天,将7艘神舟飞船和6名航天员成功送入太空。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它的可靠性设计指标最高,达到了0.98。2011年,随着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1月21目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日本丸红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卫星搭载微重力试验样品的交接仪式。 这次搭载是由我国第17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提供的。卫星于1996年10月20日由我国的长征2号丁火箭发射,11月4日卫星顺利返回。回收的搭载样品完好无损,遥测数据齐全。日方对长征火箭的再次发射成功、卫星及搭载样品的顺利回收表示祝贺。在我国发射的17颗返回式卫星中,16颗获得成功,成功率达94%。 这次搭载是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首次为日本用户提供服务。这是继为法国、德国提供微重力试验搭  相似文献   

14.
日本空间活动委员会(制定政策机构)总负责人道幸岩动于7月11日宣布了该委员会对 H一Ⅱ火箭结构做出的最后决定,并将这项决定直接报告了中曾根首相。H-Ⅱ为两级火箭,可将两吨重的卫星送入静止轨道,其运载能力是即将在明年进行首次发射的 H-1火箭的两倍,可望于1990年进行首次发射。  相似文献   

15.
作为第八期中国-新加坡青少年航天科普交流活动暨"复旦万科杯"火箭模型国际友谊赛活动的组成部分,由上海市宇航学会主办接待的新加坡青少年赴上海航天科普访问团近日来沪.在沪期间,新加坡青少年通过各种参观活动和科普互动,不仅增加了对航天科普知识的了解,更加深了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的理解,同时对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感到异常兴奋.  相似文献   

16.
全球商业航天发展新趋势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迅速发展,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诞生多项里程碑式节点,火箭复用次数屡创新高,多个大型星座快速启动,空基发射液体运载火箭实现突破,太空亚轨道旅游迈入实际载人飞行阶段,推动全球航天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商业航天领域已日益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重要前沿阵地。2021年5月,猎鹰-9 (Falcon-9)火箭首次实现"一箭十发",迈过火箭重复利用常态化的关键一步,给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带来巨大冲击。而"星链"(Starlink)卫星的密集发射,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千颗以上规模卫星的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17.
太空新航线     
首位太空游客有意投资 太空旅游 世界上首位太空游客丹尼斯·蒂托准备向一亚轨道火箭项目投资,但表示首先要搞清这种项目由谁管理。他是在美国参众两院举行的一次关于商业载人航天飞行的听证会上表达这种意向的。蒂托原是美国航宇局工程师,后在华尔街上发家,并在2001年乘俄飞船登上国际空间站,成为第一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疫情拖慢或中断了3个"阿里安6"研制项目的工作,欧洲阿里安6火箭的首次发射几乎肯定要推到2021年。如果推迟,"阿里安6"将与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火神"和蓝色起源公司"新格伦"火箭一样,成为因遭遇挫折而把首飞时间从今年推到明年的又一种火箭。  相似文献   

19.
经过卓有成效的1995年以后,商业发射工业1996年预期有两大进展:一是欧洲的阿里安-5火箭的引入,二是俄罗斯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将首次作为商业发射场面世。已用了9年时间研制、共耗资70亿美元的阿里安-5运载火箭计划于1996年5月在法属圭亚那的圭亚那空间中心作首次发射。阿里安-5火箭将在1997~2000年间逐步取代已获得极大成功的阿里安-4火箭,并在今后20年中保持欧洲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地位。在把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上,阿里安-5火箭将比强劲的阿里安-4火箭多发射30%的重量,而在制造和发射的费…  相似文献   

20.
日本首枚H-2B火箭成功发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2009年9月11日,日本H-2B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将“H-2转移飞行器”(HTV)送人预定轨道。9月18日空间站机械臂成功捕获该转移飞行器,并安全停泊在空间站上。H-2B火箭是在已投入使用的标准型H-2A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