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单轴速率转台的捷联惯测组合标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的"位置+速率"捷联惯测组合(SIMU)标定方法标定时间长、对标定设备要求高,且需要北向基准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单轴速率转台的捷联惯测组合标定方法。该标定方法只用一台单轴速率转台。捷联惯测组合3个轴分别垂直向上及向下时转台匀速旋转一圈,通过对单轴速率转台的姿态角及捷联惯测组合测量模型进行适当的数学变换,分离出捷联惯测组合的误差系数。建立了标定模型,推导了误差系数的分离算法,编排了标定流程,给出了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对标定设备要求低,无需北向基准,标定时间短,适合于中等精度捷联惯测组合的标定。  相似文献   

2.
某型磁航向传感器是机载导航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定期对其进行标定,以确保所测磁航向的准确性,而标定精度不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是标定中经常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分析磁航向的测量原理和误差来源,结合当前的标定方法进行分析,明确故障原因,提出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航天测量船船载外测设备长期存在的方位误差超标现象,研究了测量船轴系误差修正方法和船载设备角度误差修正原理,发现测量船船载外测设备光机偏差修正模型与方位零值标定方法不匹配,存在重复修正光机偏差误差的现象,从而导致该项误差偏大时引起方位误差超标。提出了测量船方位零位以机械轴为基准标定时的光机偏差修正的改进模型,并利用测量船校飞数据和卫星发射测量数据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改进模型的正确性,解决了测量船外测设备方位误差超标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发动机测振截面选择的建模方法和优化算法。确定测振截面选择思路,建立转子-支承-机匣整机模型,计算正常和故障条件下转子动力学特性,并依据总体方案规定的传感器数目,确定测振物理量较大的转子截面或支承位置,完成振动传感器布置方案的初步确定。进一步提出测振方案优化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实测信号的信噪比和信息冗余性,确定各测点振动数据有效信息量,判定测振方案是否合理,并选择机载测点。以某型发动机为例,设计监测点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机载测点与该型发动机实际机载传感器测点位置相同,验证了测振方案的建立方法、优化方法和机载传感器选择方法正确可靠。单元敏感度越高,反映转子振动越明显。振动相似度越低,反映发动机整机振动特性越全面。研究结果为航空发动机测振截面布置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DQPSK信号差分解调的软件实现方法,通过瞬时测频实现位同步,利用正交测相实现解调。文中详细介绍了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了解调过程中引起测相误差的原因及对解调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主要部分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和实际应用效果。该方法简单,解调性能优越,便于软件编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机载液冷系统随着大功率电子设备的发展成为飞机制冷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而目前液冷剂流量作为制冷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标定方法尚不成熟.在分析差压式流量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液冷系统中原有的变径管和直角弯头产生的压力变化来获得差压式流量计算中流量系数的方法,同时搭建了机载液冷系统流量标定试验台.研究了制冷液温度和测量段入口压力对流量测量的影响,并据此获得了流量修正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流量测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该影响跟流量的变化关系不大,并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减少.压力对制冷液流量的测量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结果对机载液冷系统的计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载入飞船返回舱返回过程和一系列目标特性出发,探讨了采用光测设备对返回舱再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提出了初步的方案设想。通过对探测能力的分析论证,确认光测设备昼夜均可以实现返回舱再入段40km高度以下、60km斜距以内的轨迹测量和返回舱红外热成像的实况图像。在白天再入时,可见光电视还可以实现斜距15km以内伞况变化过程的实时监视。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作为参考物、利用GPS位置对Ku波段地面及机载定向天线进行快速标定的方法;研究了将地心大地坐标变换到地心空间直角坐标参数和将地心空间直角坐标变换到站心极坐标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定向天线的标定实施步骤。测试结果表明,地面定向天线标定角度误差可达0.1°,机载定向天线标定角度误差可达1°,该标定精度可以满足大部分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光电经纬仪测角精度评定的星体标校方法。该方法以天体恒星的理论角度值作为标准,将星体的观测角度与理论角度之差进行最小二乘统计分析,获得光电经纬仪静态测角误差。该方法具有投资小、评定精度高、可靠等优点.已成功地应用于飞行试验研究院光电经纬仪系统的精度评定中。  相似文献   

10.
DEA点位测量机较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受到我国工业界的青睬。但它有个明显的不足,即测头管理(标定和校正)仍然使用手工采点,尽管该机《应用手册》P.26给出了半自动方式,由于在实际校正之前动态半径的数值是未知的,故此方式实际上是毫无使用价值。手工采点管理测头对保证零件测量准确度、缩短工时、方便操作和降低工作人员的疲劳度等均不利。而且,测头管理的手工采点与测量机自身的自动化功能也不相称。为此,笔者编制了一套自动化软件,该软件可以自动标定和校正测头,而且操作简便、节省工时、消除了上述人工来点的缺陷。现将本…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压电测压系统在弹道压力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计算机压电测压系统的组成、压电测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压电测压系统等效电路和标定  相似文献   

12.
在2.4m风洞中进行全模测压试验,可以充分利用该风洞尺寸大的优势,更精细地模拟试验对象的几何外形,在流场变化比较复杂的地方,可以尽可能多地布置测压点,更准确地测量部件性能和整体性能。但进行大规模的测压试验,对测量设备及测量技术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讨论了在2.4m风洞进行大规模测压试验需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SINS/USBL组合系统在导航与定位前需要对一体化样机进行精确标定的问题,对复杂水下声场环境下高精度SINS/USBL误差标定技术展开了研究,包括对安装误差角和空间杆臂误差的估计.基于标定模型的几何关系,推导了标定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并提出了新型的基于相对量测信息滤波估计的误差标定技术.为解决标定过程中由于存在声学野值而导致滤波估计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高斯牛顿迭代将Huber M估计嵌入到变分贝叶斯框架中,推导了基于M估计的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标定算法,在精确校正后无需重复标定.仿真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空空导弹捷联惯导系统提出了一种空中标定方法。该方法是在载机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利用机载主惯导到弹载子惯导的数据传递过程,利用卡尔曼滤波估计算出惯性器件误差的一种标定方法。通过数字仿真分析,该方法可以实现对陀螺常值漂移和加速度计常值偏置一定程度的标定,并能够延长其定期标定的周期。  相似文献   

15.
航空发动机状态监视、故障诊断研究及验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薛薇  郭迎清  李睿 《推进技术》2011,32(2):271-275
提出了发动机状态监视、故障诊断的理论方法并搭建了该系统的软硬件平台,为建立机载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建立并验证了含有健康参数的发动机线性化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用于故障诊断的卡尔曼滤波器;其次,用设计好的滤波器可以准确估计出反应发动机运行状态的不可测参数;随后又用了一组卡尔曼滤波器诊断、隔离了传感器故障;最后,介绍了该部分机载系统原理样机的软硬件配置,并进行了算法平台验证,从操作和实现方式上验证了软硬件平台。该设计满足算法需求且界面人性化、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6.
将空域广义单脉冲测角算法扩展至空时二维,提出基于降维STAP的自适应单脉冲测角算法,通过实时自适应修正鉴角曲线来降低角误差,实现杂波环境下的目标角误差估计,并且计算复杂度较低,从而保证机载平台在强杂波环境下对目标的稳定跟踪.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17.
测角精度是光电跟踪系统计量确认中最重要的技术指标,通常是以校准塔和方位标为基准进行单项误差标定的,其过程繁琐、周期长。为了提高测量及校准精度,缩短确认周期,本文在实践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应用星体标定技术开展光电跟踪系统计量确认的原理、方法、程序;讨论分析了误差来源、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结合图像中值滤波和试件参考点的风洞压敏涂料(PSP)试验图像数据处理方法。与通常用校准箱获取校准曲线进而得到PSP试验试件表面压力或压力系数(Cp)的方法不同,该方法通过空心中值滤波技术恢复PSP光强比图像中测压孔处的光强比数据,结合若干参考点处常规测压技术实测所得Cp值,获得Cp值和PSP图像光强比数据的关系曲线,进而得到整个试件表面的Cp值数据,该方法获得的数据结合了风洞试验诸多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利用MATLAB对PSP技术试验图像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将PSP方法获得的Cp值与常规测压方法获得的Cp值进行了比较,得到的结果显示,笔者采用的方法获得的Cp值与常规测压方法获得的Cp值吻合较好。该方法为PSP图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某型航空发动机机载振动监测点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出某型航空发动机机载振动监测测振点较为合理的选择方案,基于转子支承和传力特点以及该型发动机实测振动信号的分析对比,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各测点振动信号对于结构故障的反映和敏感程度。得出三个测振点能够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该型发动机的振动情况,但对于不同部件的振动敏感程度各测点又有所侧重的结论。即前测点主要反映低压压气机的振动;中测点综合反映高低压转子的振动,对以高压压气机为主导的组合故障反应更为敏感;后测点主要反映低压涡轮的振动,一定程度反映高压转子的振动,对以涡轮部件为主导的组合故障反应更为敏感。结合13台次故障发动机试车台振动测试超限报警结果的统计,给出了机载测振点较为合理的选择方案。若采用单点测振应重点考虑后测点,若采用两点测振应一个为前测点,一个为后测点。  相似文献   

20.
从1991年6月到1992年3月,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西安飞机维修厂先后两次运用频谱分析技术对Д-30ку-154发动机的振动进行测试分析。其目的是:针对该型发动机零、部件损坏故障多、测振系统功能和工作可靠性差,由此导致多次空中停车的问题,寻找一种新的振动监控设备和监控方法取代现有机载振动监控系统。虽然这只是一种尝试,但对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