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轨或计划中的近地轨道科学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和全球通信卫星数据的迅速增长,要求一种大大降低地面测控费用的方法。从经济上考虑,为每个近地轨道卫星建立单一、专用的卫星测量站已不再可行。为了拓展商业空间市场,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降低近地轨道卫星数据业务的费用。本文论述了近地轨道测控所需的性能,提出一种独特的、创新的办法提供测控服务和有效载荷服务。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双星定位系统距离和观测数据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数值融合联合定轨算法;为进一步提高近地卫星定轨精度,考虑融合双星及备份星距离和观测数据,建立了基于双星和备份星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模型及实现算法,并针对不同仿真条件进行了联合定轨仿真实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联合定轨方式较传统近地卫星精密定轨方式可以更好地抑制双星星历误差对近地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近地卫星和双星的定轨精度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融合备份星观测数据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精度得到进一步改善,达到5.17m。  相似文献   

3.
1957年,东靶场首先提出了用近地卫星来校准导弹无线电外测系统的设想。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来自下述两个方面:①合作卫星处于自由下落状态,因此具有“平滑”的可预测的轨道;②卫星处于足够的高度,可由许多站进行重迭跟踪。1964年中期,这一计划终于作为一项专款项目来实施。在制定这一计划时,必须详细研究一下东靶场准备用于C波段和连续波雷达的飞行试验事后分析和处理的方法。第一步工作是作出完整的系统模型并尽量找出重要的误差源。找出了11种可能的误差源。对每一误差源开展了具体研究。有些作了深入的研究,有些仅仅浏览了有关文献,选择了校准工作所用的最理想的模型或方法。东靶场主要在下列几方面作了工作:①外测设备测量值及其误差的特性鉴定;②数据压缩和选择;③计算机程序鉴定;④卫星数据最佳区间的选择;⑤站址大地测量。最后将各项研究汇总起来形成初步处理校准卫星数据指导思想的雏型。本文扼要介绍这些研究结果以及初步处理校准卫星数据所得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4.
浦控总体远站跟踪转换方程的推导速度状态参数的最优观测几何试验靶场的GPS转发信号跟踪系统方案利用转发的GPS信号测定弹道 无线电外测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校准无线电外测系统的方法—卫星校准法用跟踪卫星的方法对陆上脉冲雷达进行自校准阿里安运载火箭飞行试验用的C波段雷达的卫星校准用GEOS一3卫星校准C波段雷达的研究C波段雷达校准及其在GEOS一I计划中的应用无线电外弹道测量系统校准卫星文献目录双向相干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误差美国陆军白沙导弹靶场动目标分辨技术的开发模糊距离研究报告用距离游标法提高外测能力白沙导弹靶场的…  相似文献   

5.
相比地基测控站,以中继卫星为代表的天基测控资源,对于近地卫星跟踪任务具备极大的优势。本文分析了近地卫星的跟踪特点,分析了天地测控资源本身的使用能力,采用通用的资源分配软件模拟计算天基、地基资源对低轨星群的跟踪能力和效率,提出了适合测控资源的任务比例,作为测控资源分配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定标场的地面接收机是卫星雷达外定标的主要设备之一,由于整个雷达系统对精度要求很高,因此作为系统外定标的地面接收机,其自身参数的实时校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地面接收机的接收通道设计了一种自校准方案,阐述了其校准原理和校准步骤,并给出了设计实现框图,分析了其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长征”火箭是我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它有4个系列12种型号,适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的各种卫星。至2000年底,“长征”火箭进行了65次发射,使49颗国产卫星和飞船升空。目前,我国正在研究新一代火箭,并进行了大量预先研究和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测量量可促成一种简化动力学法,用于近地卫星的近厘末级定轨。利用这种方法,不同观测时刻的卫星状态间的转移由正规的动力学模型和由连续GPS载波相位数据以运动学法导出的卫星位置变化来完成。动力学信息和运动学信息间的相对权重可自由变化。协方差分析表明:当观测几何差而动力学模型好时,模型支配着状态转移的计算;动力模型差而观测几何好时,载波相位统治着状态转移的计算;而当运动学和动力学信息间没有明显优劣时,简化动力学联合法可显著提高轨道精度。本文给出简化动力学法中准最佳的择权准则,并研究了求解精度对权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叙述了作者对近地卫星轨道确定技术目前状况和将来趋势的看法。文中只讨论不载人的人造卫星,“近地”定义为地球同步距离之内的卫星。文章评述了轨道确定系统的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每一部分各要素的演变情况,概述了当前轨道确定过程可达到的典型精度以及限制上述精度的各因素,并列举了当前改善轨道确定过程所用动力学模型的几个例子;介绍了近地卫星轨道确定方面将来的某些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星上定轨和实时定轨方面的一些方案和试验。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介绍了直流数字低电阻表(简称低电阻表)的两种校准方法——直接校准法和间接校准法,重点介绍了后者的实现过程和可行性评定。通过对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充分体现了间接校准法的优势,为直流低电阻表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测量不确定度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地空间”是指20~100km高度的上部大气层,处于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之间。  相似文献   

12.
张辉  周向东  汪新梅  田宏 《航空学报》2020,41(8):623719-623719
星敏感器是一种以恒星为参考源的姿态测量设备,在卫星、导弹、舰船等平台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需在大气层内全天时工作的近地空间平台,如舰船、飞机、导弹、高空气球等,星敏感器面临白天强烈天空背景条件下探测暗弱恒星目标的难题。首先介绍了近地空间全天时星敏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分析并总结了全天时星敏感器实现的主要技术途径;最后梳理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分析结果可为近地空间全天时星敏感器系统的研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袁建平  黎涌 《飞行力学》1996,14(1):30-35
以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特点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和近地空间,全天候地提供飞行器的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  相似文献   

14.
文龙  龙斌  陈颖 《航空计测技术》2007,27(4):39-40,64
在地面卫星测控系统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有塔校准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本文针对已有的卫星测控系统设备提出一种无塔校准方法,给出了具体无塔校相和无塔校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联合定轨概念的产生与发展、联合定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一种联合定轨技术的分层次研究方法,并以基于双星定位系统的近地卫星精密定轨为例,重点讨论了基于模型结构层的联合定轨建模方法及实现算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欧空局(ESA)的新型多用途卫星跟踪系统。该系统能为近地卫星到深空探测器的多种任务提供精确的卫星测距和多普勒测量位。对测距信号以解析方法进行了分析,由此可以导出系统性能的极限。最后给出了系统总体模型,并将得到的少量仿真结果与从欧空局Glotto和Hipparcos科学卫星任务得到的测量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组成与应用,利用本实验室的短基线场,对定位定向接收机进行实际大地坐标的定位与定向校准实验。给出了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并通过仿真机产生标准信号对接收机进行校准实验,对两种校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目前某型飞机的迎角位置校准的试验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提出采用微波空间定位校准法进行迎角位置误差校准优于目前风洞试验校准法。  相似文献   

19.
1996年5月,美国国防部(DOD)、航空航天器(NASA)、海洋大气局(NOAA)和侦察局(NRO)着手为2010以后众多国家级卫星任务的操作研究一种新的基础设施。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对下列诸多问题作了全面深入调研,即当前基础设施和操作方法,新设想,商业机遇,技术,标准化,卫星定位新方法和自主。结果表明,已存在一种高度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着近地、载人和不载人,直到深空的120多项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20.
郑航  胡晓军  郭海  唐志平 《推进技术》2007,28(5):467-470,474
为研究激光微推进器用于微小卫星在轨空间飞行任务的可行性,利用已建立的激光推进微小卫星仿真平台,对微小卫星在轨姿态调整、轨道维持和轨道转移等飞行任务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星载激光微推进器可满足在轨微小卫星的高控制精度姿态调整、近地观测轨道维持以及较长时间要求的轨道转移等空间任务对推进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