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王金华载人航天的特点是技术难度高和耗资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讲,宇宙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对宇宙进行探索、开发和利用,应该是整个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在载人航天领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通过国际载人航天历史中双边、多边乃至区域性合作的成功,指出了全球性大合作是未来载人航天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简述了国际载人航天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及欧空局载人航天器标准化的做法,并以美国为例,说明了可靠性标准是载人航天计划获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3,30(3):229-229
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日前在京揭牌成立,中国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全面启动。该中心依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是载人航天工程国际合作工作研究、咨询和支撑机构,旨在发展成为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研究高层次、高水平的智囊,权威、专业的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交流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4.
载人航天故事(五)士元六、载人航天:昔日政治斗争的法宝载人航天是先进技术的代表,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因而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航天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投入了大量...  相似文献   

5.
<正>三、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在载人航天未来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的情况下,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有关国际机构对载人航天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推进,主要体现在载人航天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原则、方式等方面。1.美国一直以来,美国载人航天计划的发展倍受政治因素的困扰,缺乏连续性,尤其是近年来,探索计划屡次变动,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张叶 《航天员》2013,(5):30-30
2013年9月16日,由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开幕式后,举行了纪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十周年的活动,由联合国外空司空间应用专家土井隆雄(Takao DOI)主持.来自世界各国的航天员、航天机构代表分别致辞表达祝贺,不仅表达了他们对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高度赞扬。还对中国载人航天在未来太空探索中注重国际合作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7.
《航天返回与遥感》2012,33(1):88-88
2011年国际宇航众多变化,美国航天飞机退役、中国交会对接试验成功……国际宇航受到前所未有的瞩目,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应用等领域均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一、一年来世界载人航天的重要进展 2008年是世界载人航天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各国或地区在21世纪初宏伟航天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针对所面临的形势对载人航天计划进行了调整,美国“星座计划”等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航天飞机进行了多次发射,为国际空间站运去包括欧洲哥伦布实验舱、日本希望号实验舱等一批重要组件,国际空间站迎来了建站十周年纪念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载人航天迎来了全新的商业化浪潮,载人航天活动正逐步向私人公司开放。随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出台政策,将地球低轨道人员和货物的运输任务承包给私人公司,载人航天商业化得到了实质性的大幅推进。走下神坛的载人航天,引发了私人企业投资载人航天的热潮,太空游是其中典型的投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10.
9月16日—20日,由联合国外空司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名载人航天专家齐聚一堂,交流、分享载人航天技术成果,研讨探索载人航天未来发展,共同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许达哲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11.
前哨 《航天》2009,(5):45-47
近年来随着国际空间站的组装工作接近完成,到太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我国三艘神舟号飞船的成功飞行,载人航天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成为一种时尚,很多似乎毫无关联的事情,人们都愿意贴上一条“航天”或“太空”的标签。但事物总是相互作用的,当载人航天成为一种文化和时尚以后,又反过来促进载人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时装设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应用分析吴国兴前言载人航天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梦想。自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乘东方卫号载人飞船成功地飞上太空,开创了载人航天的新纪元以来,载人航天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30多年中,人类曾多次登上月球,研制出可多次使用的航天飞...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03,(3):31-33
从1961年初人类首次乘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载人航天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人类已发射了3种载人航天器,即载人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14.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这次试验的成功,是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官兵艰苦努力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晶。试验的成功再一次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位负责人说,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开始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新时代。载人航天一直是国际航天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高科技领域。我国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对促进科技进步,增强综…  相似文献   

15.
许铮 《中国航天》1995,(7):34-37
载人航天医学研究概述许铮载人航天飞行中需要维持航天员的生命并保证其有效的功能,这对航天医学和生命保障技术提出了挑战;载人航天器设计和一系列飞行计划的进展,又促进了生物医学领域中许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载人航天医学研究与载人航天技术之间的共生关系将继续推...  相似文献   

16.
吴国兴 《航天》2009,(11):32-34
88.因为太空行走技术的发展取决于载人航天的发展,未来载人航天将如何发展? 太空行走是载人航天的一项重要技术,太空行走是随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因此要了解太空行走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了解载人航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周建平 《航天》2013,(12):6-11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王兆耀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表示,中国航天人将坚持着眼国家整体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持续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针对读者关心的下一步,本刊特摘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贺信     
《上海航天》2005,22(Z1)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全国上下为之欢呼,世界各国为之震撼,这续写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开启了中华民族漫漫航天路的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新飞跃,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航天战线全体同志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勤奋工作、努力拼搏的结果,对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此,中国气象局对你们的辛勤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千年梦圆,举世瞩目,举国欢腾。作为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作者亲身参加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亲耳聆听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谆谆教诲,亲眼目睹了工程研制、建设、试验、实施中的累累硕果以及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该文对载人航天工程管理的经验进行了认真总结、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尽管俄乌冲突的爆发让世界航天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被排除在大量航天国际合作之外,不过载人航天活动仍然延续了近年来的活跃趋势,“国际空间站”任务数量与往年基本持平。随着“阿尔忒弥斯” 1 (Artemis-1)任务圆满成功,美国载人航天的重心按计划逐步往月球偏移,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加剧了载人着陆系统的竞争,创企也纷纷加入新一轮月球经济大潮;多家私营企业投入商业低地轨道空间站研制工作,希望填补“国际空间站”退役后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