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惯性器件用铍材的微屈服强度的测试方法。通过对试样加载、卸载和用电阻应变计测量残余应变的手段,测定了RJY-40和RY-40铍的微屈服强度σ_(Mys)(10×10~(-6))和σ_(Mys)(5×10~(-6))。分析讨论了微应变测量仪器、试验温度,以及加载串偏心度等因素对微屈服强度测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屈服强度测试、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对经过不同冷热循环工艺处理后的SiCp/6061复合材料的微屈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冷热循环次数虽然对SiCp/6061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宏观规律没有本质的影响,但是仍然影响着SiCp/6061复合材料的微屈服行为。研究还发现,冷热循环次数影响SiCp/6061复合材料微屈服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其位错组态和残余应力在不同的循环次数下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1Cr21Ni5Ti双相不锈钢的屈服强度,对其进行了铌微合金化,通过化学分析、金相观察、拉伸试验等,对微合金化前后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经过Nb微合金化处理的1Cr21Ni5Ti屈服强度σ0.2显著提高,达到了技术条件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氧化铍对铍材微屈服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粒度相同、不同BeO含量的铍粉开展了BeO对铍材微屈服强度(σmys)的研究;结果发现,与BeO含量相比,BeO在铍中的分布状态对σmys的影响更大。在晶界及晶内较小弥散分布的BeO对基体铍有弥散强化作用,使σmys较高;如果BeO较粗大地成簇状聚集在晶界,反而对σmys有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21 mm厚度2195铝锂合金板材为对象,研究了T8态时效时预变形量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对屈服强度的贡献。结果表明:随着预变形量增大,时效时析出的T1相尺寸减小,数密度增大;而θ′相尺寸和数密度都减小。148 ℃/38 h时效时,预变形量从3%增加到15%,屈服强度由596 MPa增大到638 MPa,但伸长率由13.8%降低到10.7%。随着预拉伸量逐渐增大,时效析出相对屈服强度贡献逐渐降低,而加工硬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逐渐提高。合金的屈服强度取决于加工硬化和时效析出强化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钛合金板材Ti-6Al-4V是先经过多步等温锻造,然后在650℃以下辗轧制成,微观上呈现亚微晶粒结构,晶粒大小为0.3μm,这种板材在板平面内各向同性并具有较强的基部组织,其室温下的屈服强度、极限抗张强度以及疲劳极限均是微晶粒板材的1.2~1.3倍。该板材在650~750℃时出现超塑性能,在750~800℃时用这种板材通过超塑成形/扩散连接加工过一个复杂的壳式结构,该结构具有高的微观结构一致性,扩散粘接质量很高。  相似文献   

7.
 用抛光的恒位移试样对不同强度的四种低合金钢在各种致氢环境(如电解充氢,H2和H2S气体,水.H2S水溶液等)下,跟踪观察了应力腐蚀裂纹和氢致滞后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过程。结果表明,当钢的强度和K1大于临界值后,在任何一种致氢环境中都能产生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即随着原子氢的扩散进入,原裂纹前端塑性区及其变形量逐渐增大。当这个氢致滞后塑性变形发展到临界状态时,就会导致氢致滞后裂纹的形核和扩展。 用光滑拉伸试样,弯曲试样,Ⅰ型,Ⅲ型以及Ⅰ-Ⅲ复合型预裂纹试样研究了氢对表观屈服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光滑拉伸和预裂纹扭转试样,氢对屈服强度的影响是不明显的。但如试样中存在拉应力梯度(如弯曲试样,Ⅰ型或复合型预裂纹试样),当钢的强度和进入的氢量超过临界值时,氢就能明显地降低表观屈服强度,这就是氢致滞后塑性变形的原因。根据表观屈服强度对进入的氢量和强度的依赖关系,可以解释Klscc和da/dt对强度和环境的依赖关系。 研究了变形速度,试验温度以及预先塑性变形程度对氢致表观屈服强度下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氢使表现屈服强度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功能雾化沉积装置制备了Ni-Al-Mo 系Ni3Al基高温合金。拉伸性能测试表明,喷射沉积Ni3Al-Mo 合金的屈服强度具有明显的“R”特性。利用TEM 位错结构分析,阐明了合金微观结构与屈服强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合金所具有的屈服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主要是由不同温度下γ′及γ相内的位错缠结状况、位错对的形态及数量和六面体滑移系的开动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磁悬浮区域熔炼的方法,制备了PST晶体,在800℃对其压缩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其变形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800℃时的屈服强度取决于片层界面与压缩轴的夹角,在=90°时屈服强度为最高,而=45°为最低。800°时屈服强度有较大程度的下降,这与α2相中锥面滑移系{1121}〈1126〉的临界分切应力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某飞机在全机疲劳试验和剩余强度试验中由于多裂纹导致的破坏情况。也给出了通过疲劳试验中应变测量推算剩余强度破坏部位应力的方法。文中斜线裂纹被处理为与测量应力方向垂直的投影值。同时采用了多处损伤剩余强度净截面屈服判据预测破坏载荷。研究表明,推算破坏载荷和净截面屈服判据是合理的,可用的。  相似文献   

11.
梁志勇  张佐光  宋焕成 《航空学报》1992,13(10):567-570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比较浸胶丝束拉伸强度实验分布与理论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的偏离。结果表明,丝束强度分布受纤维种类和基体性能影响。在95%置信度下,浸胶丝束强度分布既可用正态分布描述,也可用Weibull分布描述;但随着基体韧性的提高,浸胶丝束强度分布呈现由正态分布向Weibull分布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为从PIV测量的速度场中获取更多的定量信息,如涡尺度和涡结构等,本文利用bior5.5双正交小波4层分解,重构后得到各层分解速度场,并求出对应分解速度场对应的涡量场和旋转强度场来分析流场中涡的旋转强度及结构。应用这种方法分析冲击射流流场,得到了流场中大涡和小涡的分布以及携带的能量等信息。  相似文献   

13.
 在Windows环境下,以MSC/PATRAN为平台,利用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PCL(Patran Command Language),并结合C++语言,通过客户化、增设特定的命令和窗体等技术开发了飞机结构强度静力试验数据实时跟踪与处理系统TestDTAS(Test Data Tracking,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在结构试验进行中,TestDTAS可以实时地监测结构试验件中应力和位移的变化情况,并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而在试验结束后,TestDTAS可以进行试验数据回放和分析,从而将试验与理论分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结构静力试验和结构设计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理解旋转帽罩表面积冰的甩脱机理和过程,采用水杯法在万能试验机上分别测得积冰/铝板界面黏附强度值和积冰内部拉伸强度值。参考试验测得的这2个数据,结合内聚力模型(CZM)和扩展有限元法(X-FEM),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分别模拟得到积冰与旋转帽罩之间的界面分离区域和冰形内部裂纹路径及其扩展过程,对旋转帽罩表面积冰甩脱的位置和体积作出预测。预测结果与帽罩表面积冰甩脱试验结果作比较,证明了CZM和X-FEM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可行。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热气或者电防冰系统的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由发动机强度设计规范及准则、强度设计软件及方法、强度设计数据库及准则库构成的航空涡喷、涡扇发动机强度设计系统。用该系统可进行发动机构件的应力、振动和寿命分析。  相似文献   

16.
压气机叶片的振动疲劳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关于采用11CrNi2MoVA材料制造的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第3级叶片振动疲劳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1)叶片振动疲劳破坏模式随使用寿命增加而变化。新叶片的破坏位置在叶背最大应力点附近处,而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叶片破坏位置转向进排气边缘。(2)叶片振动疲劳强度随使用寿命增加而逐渐下降。采用升降法对新叶片、200小时、400小时叶片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一点。(3)采用现行方法对叶片的维修有利于叶片疲劳强度的恢复。对使用寿命为400小时的未维修叶片和已完成维修叶片的对比实验表明,维修可使叶片疲劳强度提高,但叶片破坏位置仍在叶片的进排气边缘。   相似文献   

17.
闫文胜  陆富梅 《航空学报》1995,16(2):108-112
采用“断裂丝法”与“应力强度因子片法”测得某机翼下壁板的加筋结构的应力强度因子与剩余强度。依据12块试件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获得概率剩余强度曲线。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8.
李湘郡  李彦斌  郭飞  吴邵庆 《航空学报》2019,40(8):222853-222853
针对碳/碳(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离散的特点,开展穿刺C/C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分布与可靠性评估研究。首先通过残差分析确定用于强度分布分析的样本数量,然后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两参数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模型的参数,进而探究穿刺C/C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分布规律,最后通过Kolmogorov-Smirnov检验、Anderson-Darling检验和极大似然方法对3种强度分布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用于获得穿刺C/C复合材料压缩强度分布的最少样本数量应不少于30;Weibull分布、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均可表征穿刺C/C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分布,其中Weibull分布的拟合优度最高;基于强度分布模型可得到不同可靠度所对应的穿刺C/C复合材料的设计强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19.
陆富梅  王斌  刘狄青 《航空学报》1989,10(12):653-658
 In this paper, the stress strength factor of fuselage stiffened panels of transport airplanes 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analytical solution, curvature correc tion and nonuniform stress correction. Based on the Kc criterion critical crack length has been obtained. By using the fast integral technic the residual strength and residual life under random spectra for skin circumferential crack at the typical broken stringer and for longitudinal crack at the typical broken frame were obtained and analysed. Then by analyzing the above numerical results, the basic informa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life of the transport airplane has been provided. The above calculation is conducted on a IBM236 microcomputer.Due to the use of analytical and fast integral approaches the method used in this paper is convenient and economic.It can be used for crack tolerance analysis of other airplane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微流控芯片模具在微电铸工艺中铸层与基底结合力差的问题,在光刻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掩膜电化学刻蚀和微电铸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出了结合力较好的镍基双十字微流控芯片模具。针对掩膜电化学刻蚀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选定了制作微流控芯片模具的最佳工艺参数,解决了酸洗引起胶膜脱落失效、刻蚀引起侧蚀等问题。使用剪切强度表征界面结合强度,运用剪切法测量了微电铸层与基底的剪切强度,定量分析了酸洗工艺和刻蚀工艺的参数对界面结合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洗20s后电铸层与基底的剪切强度相对于直接电铸提高了98.5%,刻蚀5min后剪切强度提高了203.6%。刻蚀5min后的剪切强度相对于酸洗20s后电铸的剪切强度提高了53.0%。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铸层与基底的界面结合强度,延长微流控芯片模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