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崇俊%金志浩%郑金煌%马伯信 《宇航材料工艺》2000,30(3):25-29
用两种经高温处理的碳纤维织物,以酚醛树脂作为基体先驱体,制备了二维C/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两种碳纤维(TCF和JCF)的表面状态,测试了C/C复合材料(TCC和JCC)的层间剪切强度,拉伸性能,SEM观察表明,TCF及JCF表面都有沟槽,但TCF横断面呈腰子形非圆形,XPS分析表明TCF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多,力学测试结果为:TCC层间剪切强度(ILSS)高于JCC,达到16.1MPa;TCC拉伸强度,模量均高于JCC,而JCC断裂延伸率达1.1%,是TCC的3倍,拉伸断口SEM分析表明,TCC断口平整,无纤维拔出,呈脆断,JCC断口有纤维拨出,是纤维控制的多层基体断裂。 相似文献
2.
提高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C/C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入手,研究了基体添加剂及碳纤维表面处理对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C复合材料复合成型之前,在基体中增添抗氧化物质及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都能改善高温抗氧化性能,并在实践中发现,碳纤维用量也与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玉东%曹海琳%邵路%刘玉文%马恒怡 《宇航材料工艺》2002,32(1):19-24,29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界面问题,首先研究了碳纤维表面改性对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方法和γ射线辐照技术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通过处理前后纤维性质及其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分析,阐明了纤维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规律。同时,研究了电子束固化技术中存在的弱界面问题,通过对电子束固化机理的研究发现增强体表面化学成分对固化过程影响较大,合理的偶联剂选择可以使电子束固化复合材料界面粘合性能得到提高。此外,研究了碳纤维超声连续处理,通过对树脂基体和碳纤维表面性质的分析,说明超声处理可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4.
5.
B/Al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及X-射线能谱仪研究了B/Al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况良好,除极少数的Al4C3外没有其他界面反应产物。增强纤维由β-菱形B的超微晶粒组成,其表面涂层中除主要的B4C微晶外还存在游离的石墨碳团。B4C涂层有效地阻止了纤维与基体间除Mg以外的其他元素扩散,而由基体中扩散过来的Mg则完全被涂层中的游离碳吸附,从而阻止了Mg进一步向B纤维内扩散。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抗氧化涂层及工艺对碳/碳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覆后的材料强度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涂层工艺使材料层间结合强度增大是引起弯曲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李瑞珍%是旻%崔红%李贺军%郝志彪 《宇航材料工艺》2004,34(2):54-57
研究了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的SiC抗氧化涂层对3D整体编织C/C复合材料的密度、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D C/C复合材料经抗氧化处理后,其密度、开孔率以及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SEM微观结构可以看出,其力学性能提高是由于气态Si渗入到材料基体内部,并与内部的C反应生成SiC,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材料中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带拉伸实验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SiCP/7075Al复合材料进行了动态原位观察和拉伸断口分析,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iCP/Al复合材料的界面状况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界面结合状态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0.
C/C复合材料刹车盘是一种昂贵的航空易耗产品。对使用到寿的C/C刹车盘进行维修后重新利用,其经济效益显著。本文提出了一种粘结维修办法,试验结果表明,粘结维修的C/C刹车盘能够满足飞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C/C复合材料的宏观强度是由纤维束强度起主导作用,而纤维束强度受纤维/基体界面剪切强度影响.本文建立了界面剪切强度影响下的纤维束强度计算模型,用以计算纤维束或碳布强度.针对细编穿刺C/C复合材料利用其周期性结构单胞,纤维柬和碳布采用Tsai-Wu准则,基体采用最大应力准则,纤维束/基体界面采用内聚力单元,并对其采用二次应力准则,将单胞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计算了纤维束/基体界面处于弱界面剪切强度并与纤维/基体界面剪切强度在一定比例协同变化时的材料宏观拉伸强度,分析了材料的破坏模式.通过计算结果表明:材料宏观拉伸强度会随两类界面剪切强度的协同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13.
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提出并制备一种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其基本结构为TiC粘结层/SiC氧阻挡层/ZrO2-MoSi2外涂层,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对各单一涂层的防氧化作用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比较四种成分组成的抗氧化陶瓷外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外涂层中MoSi2含量的增多,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增强,其中带有TiC/SiC/MoSi2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1300 相似文献
14.
石晓斌%王金明%许正辉%杨志翔 《宇航材料工艺》2004,34(6):24-26,44
对C/C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并对不同编织结构和不同基体组元的C/C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基体组元相同时采用多向结构的C/C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编织结构相同时,舍有沉积碳组元的碳/碳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余惠琴%陈长乐%邹武%闫联生 《宇航材料工艺》2001,31(2):28-32
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法和液相浸渍有机物先驱体混合工艺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抗烧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在基本保证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抗氧化和抗烧蚀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提出了制备兼具C/C复合材料与陶瓷材料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周红英%刘建军%黄寒星 《宇航材料工艺》2005,35(2):47-51
采用CVI PIC工艺制备了四种碳毡增强碳基复合材料(C/C), 其中对三种样品A、B、C在2 500℃进行了一次石墨化处理,样品D未进行石墨化处理。为与900℃碳化对比,研究了1 500℃碳化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温度由900℃提高到1 500℃后,样品A的开孔率下降11. 6% ~13. 5%, 1 000℃的xy向线膨胀系数由1. 75×10-6 /K增大到2. 17×10-6 /K; xy向和z向的800℃热导率分别由65. 07W/(m·K)、45. 98W/(m·K)增大到75. 44W/(m·K)、54. 86W/(m·K);xy向和z向的比热容分别由1. 70kJ/(kg·K)、1. 43kJ/(kg·K)增大到1. 79kJ/(kg·K)、2. 19kJ/(kg·K)。样品B和样品C也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趋势;随着碳化温度由900℃提高到1 500℃,样品D中微晶尺寸由2nm增大到4nm。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碳纤维难熔金属纤维混杂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中难熔金属与碳之间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条件不同,难熔金属W丝、Ta丝与不同形式碳的反应程度、反应产物及结构有很大的区别。低温区,难熔金属与碳不发生明显化学反应,中温区W丝可与气态的碳氢气体发生轻微化学反应,高温区W丝、Ta丝可与固态沥青碳以及碳纤维发生反应。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难熔金属纤维碳纤维混杂着增强基体、含难熔金属碳化物的难熔金属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碳基体和难熔金属碳化物纤维碳纤维混杂着强碳基体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C/C复合材料脆性问题,对密度为1.60 g/cm3的碳布叠层针刺C/C复合材料进行了1800、2 000、2 200和2 500℃的高温处理,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对C/C复合材料微晶结构、力学和抗热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针刺C/C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和面内拉伸强度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抗热震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其中,1 800℃高温处理后的C/C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和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