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里氏硬度计使用特点及原理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材料硬度,特别是对材料硬度测量精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台式硬度计使用不方便,测量比较大的试件时要进行取样操作,里氏硬度计体积小,重量轻,不用工作台,并且可在任意方向上使用,便于现场硬度测量,精度高,还可以进行多种硬度值的转换。所以里氏硬度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单晶铝纳米级硬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纳米硬度计对单晶铝进行了纳米压痕试验,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压痕形貌进行扫描并计算硬度值,重点观察和分析了纳米级条件下单晶铝的硬度性质,结果表明,当压痕深度小于2000nm时,单晶铝纳米硬度存在尺寸效应现象;从材料性质的角度分析了纳米硬度尺寸效应现象;探讨了纳米硬度和传统硬度本质上的区别,指出其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尺度下人们对材料性质的关注点不同。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一种纳米尺度下测试材料显微硬度的试验方法——深度硬度试验法。并研制了深度硬度试验装置,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实现微位移和激光测试超低载荷,该试验装置分辨率高,可以实现纳米级压痕的显微硬度测试。  相似文献   

4.
无锡市无线电九厂最近生产一种HR_3—IC_1型超声波硬度计,这是一种借助于传感器在进行显微压痕过程中谐振频率的变化来测量材料硬度的新颖仪器。由于作用力小,试件表面的损坏极小。适用于大小型不易搬、拆零部件以及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的测量,这些都是其它硬度计无法比拟的特点。这种硬度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是:  相似文献   

5.
硬度决定度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按规程进行外,还要注意下列问题。1定度前标准硬度计的检定首先,用过期或废硬度块多压几点(10次以上),使硬度计处于工作状态。其次,检定标准硬度计的基准(比对)硬度块应尽量选择均匀性好的,以减小传递误差。再次,在硬度块上应尽量接近原压痕处打硬度,以便接近原试验条件,减少传递误差。见图1。2检定标准硬度计和定度硬度块要同一个人,换人要重新检定标准硬度计,以减小人员操作误差。对于非数字显示的硬度计,操作人员的眼睛视线应尽量与读数装置保持同一位置,以免造成视线变化,引起读数误差。3对…  相似文献   

6.
纳米尺度下材料显微硬度测试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一种在纳米尺度下测试材料显微硬度的原理,并对这种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了Ni20合金熔覆层,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涂层相及冲蚀形貌,采用HV-1000型显微硬度计测试熔覆层截面显微硬度,利用自制冲蚀设备对Ni20合金熔覆层耐冲蚀性能进行研究,并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TC6钛合金激光喷丸强化(Laser Shocking Peening,LSP)处理后对振动疲劳寿命的影响,采用不同喷丸次数的方法对TC6钛合金进行LSP处理,采用振动疲劳测试系统对振动试样进行振动疲劳测试,用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测试LSP前后试样的残余应力和硬度,研究LSP对TC6钛合金振动疲劳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按照计量法和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 ,各企、事业单位开展计量检定 /校准工作 ,都应建立计量标准 ,其最高计量标准要经上级计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方可开展工作。各企、事业单位的硬度计 ,都是用于试件和零件的硬度测试 ,因此 ,这类硬度计是测试用的工作计量器具 ,而不用于量值传递 (定度硬度块 )。但是 ,各单位的主标准器 (标准硬度块 )都是从上级计量部门购买 ,而不是在本单元溯源 ,所以 ,就成为该单位的最高标准 ,要进行自检 ,就要写建标报告 ,申请建标考核。1 使用中的硬度计的检定要求JJG1 5 0 - 90金属布氏硬度计检定规程规定…  相似文献   

10.
表层材料硬度检测及结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表层材料硬度检测中常用的几种显微硬度仪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同乡会米压痕技术,对比分析了各种硬度仪的特点及其使用范围,着重指出了显微硬度仪与纳米压痕仪的定义在物理本质上的差别。最后针对最常用的维氏显微硬仪与目前先进的纳米压痕技术,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并结合纳米压痕实验数据,给出了两种硬度值在数量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搭建局部热处理试验装置,对镀锌钢压印接头部位进行火焰淬火处理。然后对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制备金相试样观察分析经过局部热处理后接头显微组织,并对比热处理前后组织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火焰淬火使接头失效时颈部撕裂程度变大;拉剪强度提高16.7%;经过火焰淬火处理接头部位材料组织呈现为板条状马氏体,该组织较未经过热处理的组织显微硬度提升了12.1%。  相似文献   

12.
对TC11钛合金进行激光冲击强化处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参数下TC11钛合金的微观组织变化,用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应力测试仪分别测试材料表层硬度和残余应力,并通过TC11钛合金标准疲劳试片高周振动疲劳试验验证激光冲击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激光冲击波作用后表面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当冲击次数增加,先后出现了高密度位错、位错胞和纳米级晶粒等微观组织特征.冲击10次后,表面残余应力最高达到-632.5MPa,相应的塑性变形层深度达到1500μm左右;同时表面硬度在冲击1次即可提高19%,硬度影响深度为700μm,随着次数增加而提高,但幅度不大.经3次冲击处理的TC11钛合金标准疲劳试片的疲劳极限由原始483MPa提高到593MPa.   相似文献   

13.
纳米力学探针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材料微区力学性能检测系统NanoIndenterII纳米显微力学探针。纳米显微力学探针是一个压入系统 ,其实验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 ,压头的位移精度可达到 +/ - 0 .0 4nm ,因此可以研究材料的微区力学性能 ,它更适合于分析各种镀膜材料、离子注入材料、表面改性等材料的硬度分布及其弹性模量。它与显微硬度计的最大差别在于它能连续记录载荷 位移数据 ,通过载荷 位移数据计算材料微区的硬度和弹性模量 ,而不需要通过光学方法测定压痕面积 ,因此避免了测量和材料弹性恢复引入的误差。本文阐述了它的实验原理、硬度及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并列举了它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TIG堆焊方法在Q235钢板上堆焊铜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接头界面的组织形貌,分析了焊接工艺对铜合金层中泛铁量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对堆焊接头的硬度分布以及焊接工艺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合金层和界面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发现基体元素向铜合金层中熔解产生不同形状的泛铁相;堆焊层硬度由于微观组织的不均匀性和Fe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具有很大的波动,平均显微硬度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扩大搅拌摩擦搭接焊在镁合金异种材料的市场应用范围,采用搅拌摩擦搭接焊工艺对AZ31镁合金和LA141镁锂合金进行焊接。借助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等仪器设备研究了搅拌摩擦搭接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测试了接头的显微硬度和剪切拉伸。结果表明,当旋转速度为1800 r/min,焊接速度在80~120 mm/min之间时,AZ31/LA141搅拌摩擦搭接焊成形良好,无明显缺陷。在相同的焊接工艺参数条件下,上层AZ31和下层LA141前进侧热机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均小于后退侧热机影响区的晶粒尺寸,而前进侧热影响区却与之相反,其晶粒尺寸均大于后退侧热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当焊接速度变大时,上层AZ31和下层LA141前进侧热机影响区的晶粒尺寸均随之变小。上层AZ31和下层LA141焊核区的显微硬度值变化趋势不同,前者先变大后变小,而后者却呈现变大的趋势。AZ31/LA141搭接接头拉剪力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详细阐述了对金属布氏硬度计检定中出现示值超差时的排查思路及调修方法,分析了影响布氏硬度值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主要以综合评定法对硬度法测定渗氮层深度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进行了分析,分别讨论了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和有效渗氮层深度由于界限硬度值要求不同,导致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不同,并对每个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条件和方法下,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明显小于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其原因在于试验测定结果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是硬度法测定总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而硬度法测定有效渗氮层深度结果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却是由计算模型中插入的界限硬度值引入的。另外,采用硬度法测定深度,应注意硬度计工作台移动的分度值和垂直度偏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洛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OM)、电子拉伸试验机等技术对7075铝合金时效行为、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7075合金的硬度及强度都具有时效双峰特征.两个时效峰的硬度和强度相差很小,在较低温度下时效第二峰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以碳化钨(WC)/钛合金(TC18)混合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18基材表面制备了耐磨涂层,分析了涂层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在室温条件下测试了涂层的接触疲劳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冶金结合良好,WC颗粒呈不规则块状均匀分布于β-Ti基体中,WC显微硬度在2122~2271H...  相似文献   

20.
引言曲轴是我厂发动机的关键部件,其齿轮最终热处理工艺是表面中颇感应淬火。生产现场的热处理质量及工艺考核的手段,是简捷明了的硬度检测。因此,硬度检测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产品生产现场质量管理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根据我厂在采用普通格氏硬度计检测曲轴斜齿轮齿项硬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及多年来的实践体会,依据洛氏硬度试验原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1原检测方法及其存在问题1·1尿检和方法将曲轴斜齿轮置于硬度计工作平台上,另一端的主轴颈置于一附加的可升降的V型工作台上。检测齿轮齿顶硬度时,对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