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1月,山西空管分局航务部气象台从桂林引进了一套新的观测编发报软件。这套软件能按照最新《民航航空气象地面观测技术手册》、《民用航空机场特殊天气报告标准与规定》、《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3》及民航总局空管局气象处制定的有关补充规定的要求,根据原始观测数据,准确地编制正点实况报(METAR)、特选天气报(SPECI)、半点实况报和临时天气报告,并支持近时天气组及NSC组的自动编发,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民航气象服务在美国,为民用航空飞行提供气象服务是由多个部门联合完成的,包括了国家气象服务中心、联邦航空总署、国防部以及其他一些针对航空气象服务市场的商业公司和机构。服务机构!措施包括飞行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机场场址航空天气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进程中,西藏林芝米林机场(以下简称“林芝机场”)主体工程已于2004年10月30日开工。林芝机场十分复杂的地理气象特征、净空条件和飞行环境,给机场和空管设施等工程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引起了民航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近30年来,气象卫星事业有了飞速发展。美国于1960年4月1日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以后,世界上多个国家又相继发射了多颗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组成了全球卫星观测网。它们对全球大气运动和环境变化进行了连续观测,其中特别是对常规气象难于观测的约占全球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海洋、沙漠和山区,提供了大量的宝贵信息。这些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很高的多种探测资料,揭示了大气成分和地表特征变化以及大气中所发生的动力和热力过程。这些资料在提高对灾害性天气发生与发展机理的认识,改进监测和预报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顺应我国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增强我国航空气象产品的开发能力和服务水平,民航总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开发、建立了亚洲航空气象网站(网址http://www.aamets.org)。该网站从2005年8月1日开始试运行,2005年年底投入正式运行。网站运行以来,得到了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6.
美宇航局(NASA)为美国家海洋气象局(NOAA)研发的最新极轨运行环境气象卫星NOAA-N Prime已于近日运抵范登堡空军基地,准备于2009年初由联合发射联盟的德尔它-2(DeltaⅡ)火箭发射。NOAA-N Prime卫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造,与2005年5月发射的NOAA-N卫星类似。此颗卫星是洛·马太空系统公司建造的先进电视红外观测卫星-N系列中的最后一颗。该卫星将提供一极轨平台,支持环境监视仪器对地球大气、地表及云层进行成像与测量。NOAA-N Prime卫星将发射@肖择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1999年1月1日00时(UTC),民航气象数据库及卫星气象传真广播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卫星气象传真广播系统由北京气象中心和全国53个航站气象台通过PES(Personal Earth Station)实现单向航空气象传真广播的网络系统。航站通过定时定向接收北京气象数据库中心的气象产品和情报,直接将飞行气象文件资料提供给飞行机组和其他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气象飞行情报处理和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卫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象卫星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颗极轨气象卫星每天可对全球进行两次气象观测,可获取全球气象资料;一颗静止气象卫星可对全球近四分之一的地区连续进行气象观测30分钟或在更短时间内获取一幅全景圆盘图,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气象卫星除对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有重要作用外,在自然灾害和地球环境监测以及海洋、航空、航海和农业、渔业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成为应用卫星中最重要的多用途卫星。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投资发展气象卫星,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应用气象卫星的资料及其产品。 目前,我国极轨和静止两种气象卫星的发…  相似文献   

9.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3是国际航空技术标准之气象服务篇,内容包括各缔约国在实施民用航空气象服务过程中的规章、规范和建议。始于1998年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Assembl y第32Sessi on的第73号修改篇(附件3),在2002年Mont real的ICAO和WMO航空气象大会上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努力创新气象服务意识,切实提高民航气象服务水平,贵阳空管中心气象台于3月23日组织职工到贵阳市气象台,参观了。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气象科普图片展和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观摩学习贵阳市气象台天气视频会商系统、自动人工观测场及国家基准气候站。  相似文献   

11.
基于民航气象数据库的预报业务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简介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于2008年7月1日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该系统以民航华北气象中心为主节点,通过ATM网络与地区气象中心(6个)、空管分局站(37个)构建民航气象广域网络,来实现民航气象数据资料的共享与传递。  相似文献   

12.
广 《中国航天》2006,(2):45-45
澳大利亚宇宙视景公司将从 2008年初开始.首次利用静地轨道成像卫星连续实况提供地球的高分辨率真彩色运动图像和数据。称为“宇景星”的卫星最早将定点在东经130度或其附近的轨道位置.可对从印度到太平洋中部(夏威夷以西)的地区进行全天时的连续覆盖。澳大利亚和其它亚太国家现依赖从美海洋与大气局租赁的“戈斯”9静地气象卫星来观测天气。但这颗已丁作11年、功能已不齐全的卫星使用的是过时的遥感器.寿命也所剩无几.如突然报废.将对该地区工业和经济带来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航天》2010,(11):15-17
<正>6月28日,白宫不那么张扬地推出了其自己的新版《国家航天政策》。就像布什政府、克林顿政府及更早先的各届政府多年来所做的一样,这份14页(加上封面等为18页)的文件在各种民用、商业和国家安全政  相似文献   

14.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70%以上,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3%.据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千亿元.与常规气象观测相比,气象卫星在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上都具有很大的优势.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可以提供半个小时一次的高频次观测资料,是动态监测各类突发灾害性天气的有力工具,是天气分析特别是短时预报和临近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风云三号卫星资料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250米,这为生态与环境遥感、洪涝与干旱监测、积雪监测、森林与草原火等自然灾害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美国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KSC)于1990年6月公布的雷电与空间计划。它全面地介绍了NASA/KSC研究雷电与大气电场的概况。NASA/KSC应用了综合的、先进的监测技术手段,制定了广泛的、严谨的和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了飞行器及发射场地的安全。文章还介绍了雷电探测、预报、防护和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导航台(站)、气象观察站和雷达站担负着为飞机提供通信导航服务的重任。但目前对这些分散台(站)仍缺乏一种有效的集中监控手段,设备状态在很多时候仍需人工汇报。这种落后的管理方法与飞速发展的民航事业极不相称,已经对日趋密集的航班飞行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外同行     
欧洲航空情报服务数据库成功运行五年;FAA组织召开航空疲劳管理座谈会;欧洲航空公司欢迎欧盟有关加速单一欧洲天空的建议;维萨拉得到美国国家气象服务网的第二阶段合同;FAA提高保加利亚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8.
<正>据报道,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近日主持了一项名为"空间天气:了解潜在影响和抗灾能力建设"的活动,意在联合联邦政府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共同研究空间天气以及相关的科学和技术,提高对空间天气重要性的认识。在活动中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发布了《国家空间天气战略》和《国家空间天气行动计划》两份报告,并做出了相关承诺,以提高国家应对  相似文献   

19.
赵滨 《中国航天》2015,(4):36-40
<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1(R)型运载火箭1月10日和2月11日先后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进行了两次发射,分别发射了执行NASA"商业补给服务"(CRS)项目下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的一艘"龙"货运飞船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深空气候观测台"(DSCOVR)卫星。在1月10日的发射中,该公司首次对"猎鹰"9火箭第一级进行了海上漂浮平台着陆尝试,虽未取得圆满成功,但  相似文献   

20.
美国第二颗新一代"国防气象卫星"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元 《中国航天》2007,(3):24-26
2006年11月4日,美国在范登堡空军基地6号航天发射综合设施(SLC-6)用德尔它4M火箭发射了“国防气象卫星”(DMSP)F17军事气象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