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6,(10):48-49
这里说的古代火箭,是指以火药燃烧喷射的反作用力为推力,推动箭头等物(有效载荷)前进的那种火箭。形象地说就是“以火送箭”的那种火箭。诞生在五代末期和宋朝初年这种古代火箭的诞生,肯定会有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在不重视科学技术的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这种火箭技术,只能被视  相似文献   

2.
火箭是腾飞和辉煌的象征。中国的古代火箭,是古代中国的腾飞。据《宋史》和《在阁知新录》、《玉海》等正、野史书的记载,公元970(969)年,冯继升、岳义方向宋太祖进火箭法;《宋会要稿》记载,公元1000年,唐福向宋真宗献亲制火箭。把火绑在箭杆上的火箭,约在公元240年已经出现,这里敬献给皇上的火箭法和火箭,当不是以箭送火的“火”和“箭”的机械结合,根据当时黑色火药已在娱乐方面得到应用的时代背景,或许就是以火送箭,“火”和“箭”有机结合的新玩意儿,那当就是古代反推力火箭诞生的年代。  相似文献   

3.
为增加青少年科技知识、培养青少年科技竞争意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在夏令营、冬令营及课余科技活动中开展了模拟火箭飞行原理,制作并发射表演小火箭(在此称其为水箭)的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现在这里介绍给大家,供开展此项活动时参考(本项活动适宜于中学生及小学高年级学生)。 水箭的构思原理:大家对我国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的景象恐怕都不陌生吧。火箭飞行原理是遵循物理学的动量守恒定律,也就是说,火箭燃料燃烧时的动量与火箭箭体自身的动量,它们两者动量值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同人们在划船时,划动的双桨给水一个作用力,水则给船一个反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王铮 《太空探索》2003,(1):34-35
火箭发动机的原理 火箭是依靠火箭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反作用力向前推进的飞行器,火箭自身携带全部推进剂(燃料和氧化剂,它们既是能源,又是工质源),无须依靠外界工质产生推力,既可以在大气中飞行,也可以在大气层以外的宇宙太空飞行.  相似文献   

5.
日本E火箭[即“艾普斯龙”(Epsilon)火箭】是日本字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空间运输任务本部研制的一种新型火箭。原计划于2013年8月22日发射。因地面设施检查时发现问题,推迟到2013年8月27日13:40发射:但在发射前19s时,火箭姿态异常,自动停止了发射。其故障原因是地面管控系统与箭载计算机提供的姿态数据间存在0.07s的偏差,箭载诊断系统判定为火箭“姿态异常”,故自动停止发射。经调整。最终于2013年9月14日成功发射。  相似文献   

6.
1991年11月,在堪培拉国家大学的战略和防御研究中心,召开了“澳大利亚和空间”研讨会。会上审查了澳大利亚空间工业和目前计划,讨论了未来发展方向。澳大利亚的空间事业有一段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史。早在1974年,澳大利亚武麦拉发射场就开始用于导弹试验,60年代曾发射欧罗巴-1火箭。1967年11月美国红石火箭首次从武麦拉(Woomera)把澳大利亚武器研究组织卫星(WRESAT)送入83.4°,193—1259km轨道。1969~1971年,Woo-mera又被选为英国黑箭火箭的发射场,共进行过4次发射。1971年7月29日,英国宣布取消黑箭火箭。3个月后,第4枚黑箭火箭从武麦拉发射成功,将英国的一颗Prospero  相似文献   

7.
金兑 《太空探索》2001,(2):18-18
1970年在远程导弹的基础上,在总设计师屠守锷的主持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开始研制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用于发射近地轨道返回式卫星。 长征二号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箭长3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质量190吨,总推力280吨,其近地椭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8吨。经过4年的研制,1974年11月5日第一枚长征二号火箭进行发射试验,但由于箭上控制系统一根导线折断,火箭升空后20秒飞行姿态失控。最后火箭自毁爆炸,残骸坠于发射场附近,试验失败。  相似文献   

8.
4月18日晚23点59分,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其优美的腾空姿势把“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两颗卫星送入太空,成功完成了一箭送双星的发射任务,书写了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9箭11星的火红开篇之作。金牌火箭刷新自我火箭按预定计划  相似文献   

9.
1991年阿里安空间公司将进行9次发射,将发射13颗大卫星和4颗搭载小卫星,其中4次是一箭双星发射,比以前有所减少。阿里安空间公司总经理说:“一箭双星对操作人员来说是复杂的,但对用户来说是经济的。”拟于1996年投入使用的阿里安5火箭可进行一箭3星发射。另外,现正对阿里安4火箭进行改进,给它装一枚能携带10吨燃料的低  相似文献   

10.
<正>采用"一箭多星"发射不仅可充分利用火箭的发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还可按照所需搭载卫星的质量或体积合理地分担发射费用,这为中、小型卫星乃至立方体卫星开启了好、快、省的发射之路。当今,全球航天强国和大国(或地区),如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印度、日本等都掌握并在有效地利用"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日本于2009年完成了"一箭八星"发射,引起了广泛关注。2014年,H-2A火箭又进行了"一箭八星"发射。1日本"一箭多星"发射情况日本的"一箭多星"发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前主要是演练和验证"一箭多星"发射技术。1986年8月12日,日本首次利用H-1  相似文献   

11.
太空新航线     
正美国"猎鹰9"再用旧箭发铱星3月30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火箭在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铱通信公司的第5批10颗下一代铱低轨移动通信卫星。本次发射也采用了此前参加过"下一代铱"发射的旧第一级火箭。这是"猎鹰9"第8次采用旧箭进行发射,也是其第二次用旧箭发射"下一代铱"卫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把用来对整流罩实施回收的一艘船派到了太平  相似文献   

12.
袁宇 《太空探索》2014,(7):14-15
2014年4月18日Space X公司的"猎鹰"9号V1.1型火箭执行国际空间站货运发射任务时,第一级箭体成功实现了受控再入和软落水。一周后,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Space X首席执行官艾伦·马斯克又宣布,该公司正向美国联邦索赔法院提起诉讼,对美国空军就未来几年内的36次太空发射项目签订的一份批量采购合同提出异议。Space X公司虽然与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大型航天企业相比还是个小公司,但近年来名声鹊起,猎鹰系列运载火箭及"龙"飞船都已投入使用,并以其低廉的成本吸引了公众的眼球。那么,Space X公司的火箭到底有什么独门秘籍,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呢?本刊特别邀请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袁宇撰写了系列文章,尝试剖析该公司的火箭、发动机、飞船的技术特点,以解开猎鹰系列火箭低成本之谜。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一箭多星”发射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箭多星"是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两颗以上的卫星发射至预定轨道。"一箭多星"发射能使单颗卫星的发射费用降低,有助于用大、中型运载火箭发射多颗中、小型以及微纳卫星。对于由中小型卫星组建全球通信与导航卫星网络系统,从费用、时间以及火箭运载能力来看,最可行的方案是"一箭多星"发射。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1发射统计分析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两颗卫星,1961年又实现了"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实现了"一箭多星"发射,我国于  相似文献   

14.
太空新航线     
10月24日,台湾在其南部屏东县的一个基地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但火箭第一级工作完成并分离后,第二级未能如期点火。火箭在飞到约15千米的高度后开始下落并坠入大海。这次发射曾因天气恶劣而两度推迟。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调查失败原因。这枚火箭是由中山科学研究院在“天弓”防空导弹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总投资合145万美元。箭上的有效载荷旨在研  相似文献   

15.
长征-3C运载火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长征-3C(CZ-3C)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研制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采用了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冷氦加温增压技术、动调陀螺四轴平台技术和低温氢气能源双摆伺服机构4项关键技术。火箭的研制成功有效地弥补了长征-3A(CZ-3A)与长征-3B(CZ-3B)之间运载能力上的跨度,形成了完整系列。 2 总体性能 2.1 火箭总体主要数据 CZ-3C火箭总长为54.838m,起飞质量为345t,含尾翼箭体最大直径为6.35m,整流罩最大直径为4.2m,有效载荷质量为3.8t。其箭体结构主要数据见表1。 表1 CZ-3C火箭箭体结构数据 参 数 助…  相似文献   

16.
4月18日晚23点59分,中国航天长征系列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其优美的腾空姿势把“试验卫星一号”和搭载的“纳星一号”两颗卫星送入太空,成功完成了一箭送双星的发射任务,书写了2004年中国航天发射9箭11星的火红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7.
正3月18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进行了第六次"星链"星座组网发射,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一枚此前已飞过4次的一级火箭。但这枚箭在尝试进行落船回收时未能成功,在上升飞行过程中有一台发动机也提早关机了,好在最终并未影响卫星入轨。马斯克承诺,会在下次发射前对提前关机事故做彻底调查。这是否会造成后续发射任  相似文献   

18.
正1996年2月15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灯与夜的交织中,更显高峻挺拔。这是我们的"梦之箭",是当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集大成者"。有了它,中国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将跃上5吨大关,外可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内可为我国空间事业拓宽高轨舞台。发射工位附近的控制室,火箭雄姿展现在大屏幕上,兼任火箭"两总"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时间5月24日上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1.2型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了其星链低轨宽带星座的60颗卫星。这是该公司首次专门针对"星链"项目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拉开这一宽带星座组网建设工程的大幕。旧火箭发射新卫星本次发射采用了此前飞过两次的旧第一级火箭,也就是回收成功后,复用成功,然后再次复用,这枚箭在  相似文献   

20.
“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它是在“长征四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有如下的技术改进。 1.为满足日益加大的卫星体积要求,将卫星整流罩的直径加大到3.35M,长度增加到8.4M。由于三级火箭的直径为2.9M,因此整流罩成为锤头型结构,且使整个火箭的前部出现了两头大中间小,形似拉尔瓦喷管的箭体结构。为避免这种结构在跨音速飞行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