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一些工序较少、成本低,要求快速换刀同时也能批量生产的中小型工件数控复合加工场合,需要增加数控机床的主轴并可根据需要自由配置,满足多工件或多工序加工要求,因此需有相应的数控系统给予支撑。多主轴机床主要针对中小型零件大批量生产需要,工序适当分散,增加同时加工的主轴数量,工件在机床上只有一次装夹定位,既减少了加工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装备制造技术的日益发展,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传统的单刀架数控机床,车铣复合中心凭借双刀架、双主轴的结构优势,通过双刀架同时切削加工,能够提高加工效率、保证产品质量.本文将以加工零件A为例,阐述如何使用车铣复合中心高效加工薄壁零件. 零件A的加工特性 ·易变形:零件A为环形零件,单边只有18mm,该零件的毛坯为板材弯曲后焊接成形,从结构和毛坯工艺上分析,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变形; ·难加工:该零件的材料为10#钢,因材料很软,在加工过程中不易断屑;  相似文献   

3.
基于薄盘类零件具有较大径厚比,且不平衡量可以看作分布在一个平面内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夹载工件前后机床主轴不平衡振动信号的变化而间接、在线测算薄盘类工件不平衡量的方法。基于附加不平衡振动检测系统、复合数控机床的主轴准停、刀具定位及去重控制等功能,提出薄盘工件不平衡量在线去重校正的理念。通过试验证实了工件不平衡量在线测算及校正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以在无动平衡机的条件下实现薄盘工件不平衡量的在线测算与去重校正,在节省工件平衡成本、提高工件平衡效率与加工精度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内冷钻削方法,保证切削液通过主轴和刀具直接喷射到切削表面进行冷却并排出铁削,有效地解决了薄壁深盲孔零件的加工问题,提升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及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5.
薄壁零件普遍具有结构复杂、变厚度、曲面曲线结构多、协调精度要求较高等特点,目前此类零件都采用数控铣削的方法来加工[1].但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零件刚度差等多种原因,容易产生变形,因而难以控制加工精度和达到较高的加工效率.薄壁件的加工效率及变形误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走刀策略.随着走刀路径的不同,工件内原有的残余应力释放顺序也不同,同时由于加工中切削力与切削热的作用,产生新的应力,新应力与原有残余应力的耦合作用也不相同,从而造成工件变形程度不一.因此对薄壁件铣削路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我厂现有两种国产数控铣床的控制系统BK—211A和SK—232都是两个半(2(1/2))座标数控机床。几年来,大多加工平面零件,对于外形复杂的双曲面零件,一直没有配置相应的加工软件。为了扩大数控设备的应用范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提出在2(1/2)座标数控铣床上实现双曲面外形加工的程序设计任务。 在2(1/2)座标的数控铣床上实现曲面零件的数控加工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有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速铣削技术、多轴尤其是五轴数控机床及CAM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进行叶轮加工,既可以保证刀具的球头部分对工件进行准确的切削,又可以利用其转动轴工作以避免刀具的刀体或刀杆部分与工件其他部分发生干涉或过切,充分满足了叶轮零件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大批量数控加工的航空结构件生产为研究对象,运用人工干预环节集中化、数控加工过程自动化的理念,探索利用矩阵式数控加工进行多零件同时生产的应用方案。多零件集中装夹,通过系统自动读入每个零件的加工原点,自动调用零件的加工程序,完成相同(或不同)零件数控加工,在充分利用机床工作台面的同时,解决了批量生产过程中零件频繁装夹、找正、换刀和频繁调用加工程序的难题,达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零件结构和加工工艺的日益复杂及数控机床加工速度、精度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数控机床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特别是航空、航天、军工等制造业必不可少的加工设备,而以提高数控加工效率和自动化水平为目标的多轴复合加工机床又已经成为机床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机研制以及国际合作、转包生产任务的扩大,航空企业数控机床总量已明显增加,要求进行数控加工的零件数量增多。为了提高自身的制造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制造企业在引进数控设备方面投入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数控加工仿真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不能仅仅考虑刀具轨迹的正确性,同时必须考虑加工系统中的各种因素:机床、工件、NC程序、工装。为此,对仿真系统的模型进行必要扩大和完善,引入虚拟机床模型、工装模型,提高加工过程仿真的真实性,以利于教学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