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UFO信箱     
四川 夏华兵:最近,读了贵刊 2000年第 2期,觉得在《两个世界的对话》一文中,一些观点有些不妥,下面就这篇文章提出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作者提出了"两个重叠、平行发展"的世界 (显性世界和隐性世界 )的观点,并从这一观点出发去解释我们现在还无法解释的谜。在这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像:"在隐性世界中……还会使人们具有一些我们在显性世界中无法想像的特异功能,比如说第六感觉。"作者说得那么肯定,难道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这些不过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像罢了。接着作者说得更悬了:"人死后,灵魂脱离人体,穿越地空,到达隐性世…  相似文献   

2.
编辑部启事     
《宇航计测技术》2004,24(2):18-18
超星数字图书馆(www.SSeader.com)是国家863计划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近期与本编辑部达成合作协议,将《宇航计测技术》收入其馆藏。目前拟将2003年的期刊入馆,以后将酌情进入,在此,特向读者和作者说明。作者的著作权使用费连同稿费一起一次性给付作者,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收入其馆藏,请于2004年  相似文献   

3.
为了答谢作者长期以来对太空探索杂志社的支持,加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并给各位作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社于2012年1月18日召开了“太空探索杂志社作者联谊会”,《太空探索》杂志的新老作者、中国宇航学会领导及杂志社全体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感谢作者     
感谢作者这不是一个约稿启事,只是想借此机会和《飞碟探索》的作者们交流一下,向大家道声辛苦了。爬了一年的格子,大家辛苦了,编辑们也很辛苦,虽然我们没有见过面,但可以说编辑部每位成员都非常了解大家,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交流,作者和编者从来都是相通的,其中的辛...  相似文献   

5.
最新消息     
《国际太空》、《卫星应用》 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召开 □□2002年12月24日,《国际太空》、《卫星应用》作者、读者、编者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和编缉人员探讨了这两个期刊在未来发展的定位,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座谈会开阔了办刊思路,为期刊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最新消息$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5月,33名全球顶尖物理学家发表了联合署名的公开信。这封公开信的作者阵容豪华至极,不是诺贝尔奖得主,就是各国科学院的大牌院士。其中名气最大的包括:斯蒂芬·霍金,《时间简史》作者;斯蒂文·温伯格,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朗克·韦尔切克,诺  相似文献   

7.
入网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交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统一分配。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宇航计测技术》编辑部 二○○○年一月入网声明  相似文献   

8.
1988年11月,我们向《宇航计测技术》部分作者、读者发出了征求意见表,以征求对本刊的意见。值得高兴的是,许多同志以高度的热情,对我刊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诚挚的建议。这是广大作者、读者对我刊的厚爱,也是对我们编辑人员的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对此,我们表示哀心的感谢。我们一定按照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努力把刊物办得更好。现在,我们略去了来函对本刊的赞扬与肯定,把有关意见予以汇总,并提出了初步的处  相似文献   

9.
UFO信箱     
陈佩 :贵刊2000年第2期屈习生的《并存的旧宇宙》一文有些地方让人无法理解。首先 ,作者认为再过80亿年太阳才会死亡。这个数据不知是从哪儿来的?事实上 ,按照太阳内部热核反应消耗氢的速度计算 ,太阳顶多还能再维持50亿年。第二 ,作者认为“新宇宙不过存在了150亿年”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近年来 ,三种不同的“标准烛光” ,即近红外线观测造父变星、行星状星云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托里发现的片状星系都使人们倾向于认为宇宙很年轻 ,年龄在110亿年~120亿年 ,还不能说这就是标准答案。以哈佛大学天文系主任柯什为首…  相似文献   

10.
《国际太空》2008,(4):10
□□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漫游车项目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斯奎尔斯撰写的《登陆火星》一书,2008年1月已由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作者在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漫游车成功登陆火星,并顺利完成9个月的探测任务后创作了这部纪实文学。这本书讲述了火星漫游车项目长达17年的发展历程。该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2.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罕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1999年1月17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两位大校齐良与王湘穗执笔,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可《超限战》一书,经过将近七载的时光,中国社会出版社于2005年9月出版了全新的《超限战》,新书是作者对全世界这数年时光中对“超限战”看法与评价的变动,以及收录了数篇相关的答辩文章,本书作者认为:“但对于正文,我们决定不做任何的改动。一是我们只能尊重历史,二是现在看来,我们当初所写的东西,6年后仍没有什么需要改动的之处——它的脉息还在与历史同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UFO信箱     
合肥王光远:《飞碟探索》杂志作为我的新朋友,认识它已有1年了,现在6本杂志在手,我不禁为宇宙的神秘而赞叹,为作者的巧思而折服,但当我拿到1998年第6期并细细品味每一篇文章后便发现《外星人的新据点——银河系边界》一文的可读性值得探讨。该文作者孙丛集同...  相似文献   

18.
<正>《嫦娥奔月》邮集是一部开放类集邮,作者曲梅玉从集邮的角度反映了中国探月工程从立项到首颗及第二颗卫星飞行、测控以及完成科学试验的全过程,展示了中国当今航天事业的成就。该邮集曾在2010年杭州全国集邮展览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的佳绩。邮集极具特色、规范美观、所用资料翔实,有一定的收集难度和珍稀性,充分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航天专业知识和集邮知识。邮集共计60个贴片,将分6期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UFO信箱     
福建沈松林:《飞碟探索》2003年第5期刊载了孙昕老师的文章《美国死谷巨石行走之谜》,文中探讨了死谷巨石行走的原因。作者在列举出一些被一一否定的假设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以此认为“得出了巨石自行的答案”。但是,我对于其中的观点不能苟同,认为太过牵强,斗胆在此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见,请孙老师及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广为人知的一则故事:落入河中的石狮向上游滚动。原因是“石狮掉在河里沉在河底不动,上游的水冲击石狮后被反弹一部分,反弹的水冲刷石狮脚下的淤泥,在石狮脚下挖了一个坑,接着水流慢慢冲刷到石狮底部,把…  相似文献   

20.
王正明 《宇航计测技术》2004,24(1):11-15,33
作者参加了 2 0 0 3年 7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举行的第 2 5届国际天文学会大会 (3年一届 ) ,会议期间在第 31专业委员会 (时间专业 )的会议上国际权度局 (BIPM)时间部的首席科学家E F Arias介绍了有关 2 0 0 0年~2 0 0 3年TAI的研究进展、美国海军天文台 (USNO)的D .McCarthy介绍了 2 0 0 3年 5月 2 8日~ 30日在意大利都灵市举行的“UTC的未来”研讨会的情况 ,与会成员就此两项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介绍了TAI和UTC进展的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