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器工程》2014,(6):F0002-F0002
<正>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返回器于2014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10月28日凌晨3时许到达距月面约12万千米的近月点,11月1日6时42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  相似文献   

2.
10月24日2点0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我国探月工程首次实施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首战告捷.  相似文献   

3.
航天器跳跃式返回的再入动力学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空高速再入返回是航天返回技术面临的新问题。研究采用跳跃式返回方式解决高速再入产生的高过载、高热流峰值问题。建立了完整的航天器再入大气层飞行动力学模型;依据航天器跳跃式返回飞行剖面和返回飞行的运动特性,将再入大气过程划分为初始再入段、初次再入下降段、初次再入上升段、大气层外飞行段和二次再入段,详细研究了各飞行段航天器的动力学特性,简要分析了各阶段的制导任务。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初步摸清了航天器深空飞行跳跃式再入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航天飞机的再入飞行走廊及再入飞行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航天飞机再入返回问题时,确定再入飞行走廊和再入飞行轨迹是基础的研究问题之一。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参考文献[1]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国内的一些作者在航天飞机方案论证时开始注意考虑这类重要的问题[2、3、4]。然而,他们所讨论的基本模型没有考虑地球自转对再入运动的影响。这种近似模型,对深入一步的方案论证就显得不能满足了。本文建立了一个精确的模型,给出与方案论证有关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5.
10月24日,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为209公里、远地点高度为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开始我国首次绕月再入返回试验,我国探月三期大幕正式拉开.经过8天的月地往返,1 1月1日,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在科技人员的精准控制下,服务舱和返回器顺利分离,返回器准确降落在我国内蒙古主着陆场.  相似文献   

6.
蔡金曼 《航天》2014,(12):6-7
北京时间11月1日6时42分,绰号“小飞”的嫦娥五号T1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凌晨5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注入导航参数。5时53分,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服务舱与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约5000千米处正常分离。  相似文献   

7.
月球探测再入返回试验后续飞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中国月球探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的剩余推进剂,研究并设计了后续飞行方案。首先,基于月球探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结束后的轨道和卫星状况,分析了可行的探测目标,确定了以日地月空间和相应平动点作为探测目标的后续飞行方案。其次,针对后续飞行方案中的轨道设计与控制需求,研究了平动点轨道直接转移入轨方法和不同系统的平动点轨道转移方法。相对于目前常见的基于不变流形的平动点转移轨道设计方法,文章方法无需进行大量的流形计算,因而计算步骤简单,计算量大大降低,尤其便于实际飞行任务应用。最后,设计了后续飞行方案的飞行轨道和相应的控制方案,同时分析了控制操作的地面测控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月球探测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的剩余推进剂,完全可以在日地月空间开展多项具有创新性和重要应用价值的飞行试验验证,为我国后续"夸父"和月球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积累宝贵的测控技术和经验,同时为后续深空探测的"多目标多任务"设计思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11月1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按计划完成了“充气式减速器近地轨道飞行试验”(Low-Earth Orbit Flight Test Inflatable Decelerator,LOFTID)任务。LOFTID飞行器总质量约1088kg,充气展开直径约6.0m,再入速度8000m/s,再入段峰值温度约1650℃,峰值过载约9g。LOFTID飞行器从充气展开至顺利落入回收海域全程飞行约1h,圆满完成了近地轨道再入飞行试验。此次试验首次验证了第一宇宙速度再入返回气动减速技术,该任务的成功对开展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行星际任务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9.
X┐38将在2001年进行轨道与再入飞行试验X-38的样机现正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飞行试验美国航宇局正在为国际空间站研制的X-38机组应急返回飞行器(CERV)将在2001年进行首次轨道和再入飞行试验。目前该救生飞船的一台样机正在利用一架B-52飞...  相似文献   

10.
月球返回再入着陆场不仅影响月-地返回转移和返回再入飞行,同时也影响整个月球飞行任务的规划和设计.文章首先分析了航天器与地-月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结合月-地返回转移及返回再入轨道特性,理清了月球、地球着陆场和航天器三者在惯性空间内相对位置的内在约束关系;最后分析并通过仿真研究,明确了制约航天器返回再入着陆场位置选择的限定因...  相似文献   

11.
周璐  方方 《航天器工程》2008,17(6):125-128
再入走廊给出了飞行器满足任务要求、并安全返回地球的再入飞行范围,它是再入轨道优化、再入方案设计、再入飞行任务规划等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再入动力学建模,引入Chapman假设,进行了航天器从外层空间返回的再入走廊的研究,分析了影响再入走廊边界的重要因素,并以航天飞机为例计算了再入走廊,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南英  陆宇平  龚平 《宇航学报》2009,30(5):1842-1847
针对登月飞船返回地球,其再入速度为108km/s,返回舱的气动加热问题大幅度上升(相对再入速度为78km/s)。给出了多个不同条件下的最优返回再入飞行轨迹设计方案:(1) 二次再入飞行方案;(2) 单次再入飞行方案;(3) 多次再入飞行方案。二次再入飞行方案优于单次再入飞行方案,因为前者可使热防护系统质量下降,具体体现在气动加热上,并容易工程实现。气动加热环境的结果如下:二次再入的最大气动热流密度<单次再入的最大气动热流密度,并且,单次再入的总气动加热量>二次再入的总气动加热量。
  相似文献   

13.
高超声速跳跃飞行武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廖少英 《上海航天》2005,22(4):27-30,44
介绍了高超声速跳跃飞行武器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阐明了弹道一升力式和跳跃式再入大气层返回轨道两种沿大气层跳跃飞行轨道技术的原理、实现途径,以及高超声速跳跃飞行武器的基本特性。此外还分析了美国Demo方案中高超声速航天飞机的主要用途、性能参数及主要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外探月返回再入飞行的工程实践情况,对国外载人航天器月地返回再入几何约束、再入走廊约束、航天员过载限制约束,以及再入轨道、再入航程、再入方式和气动外形的选择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载人探月及载人深空探测航天器返回再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直接再入大气的月球返回轨道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再入大气的月球返回轨道是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普遍采用的飞行方案。文章将月-地转移轨道设计与再入大气仿真相结合,通过两级修正策略和落点匹配使月球返回轨道既满足再入界面约束又满足再入点地理位置约束。两条分别采用弹道式和弹道-升力式再入的月球返回轨道的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杭添仁 《航天员》2014,(6):40-43
2014年10月24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嫦娥”5号试验器成功发射升空,大家都亲切叫它“小飞”。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提供技术支持。11月1日,“小飞”的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首次再人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实现了“准时发射、精确入轨,可靠飞行、精准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类Clipper再入返回飞行器的气动特性,采用近似反设计的方法,在飞行器外包络等约束条件下,通过形状控制函数,计算出类Clipper飞船的气动外形。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类Clipper再入返回飞行器在不同高度、不同马赫数和不同攻角下的全空域/速域气动特性变化规律,并结合不同飞行状态下的压心位置探讨飞行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类Clipper再入返回飞行器在不同飞行状态下能够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最大升阻比可达1.1以上,属于中等升阻比再入,总体呈现出良好的静稳定性,可在未来作为具有可重复使用再入返回飞行器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复使用运载器原场返回这一发展思路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种在发动机二次点火方案下结合逆向积分的原场返回轨迹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原场返回分为轨迹回转段与再入返回段两部分进行设计。前者通过姿态调整、速度调整实现飞行方向朝向发射场;后者通过逆向积分设计再入返回轨迹,并进一步确定轨迹回转段的终端需求。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够在满足约束条件下获得原场返回的完整飞行轨迹。  相似文献   

19.
宇宙飞行器再入地球大气层或进入行星大气层是航天飞行的一个重要阶段。从空间返回地球大气层的飞行器叫做再入地球大气层飞行器,简称为再入飞行器;进入其它行星大气层并不返回地球的飞行器称为进入行星大气层的飞行器,我们不妨把这两类飞行器都简称为进入飞行器。  相似文献   

20.
飞船返回地球时再入速度很大,过大的过载和气动加热率尤其对载人飞船带来安全性问题。如果利用航天器在大气层外及其边缘处多次再入运动,可降低速度、耗散热量。文章主要分析了载人飞船在大气层外多次再入飞行时的各主要参数对飞船轨道和轨道终点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首先建立了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的数学模型,进而通过大量的数值仿真得到一条基准轨道,在此基础上分别改变轨道起始点参数(倾角、偏航角和飞行速度)的初始值,分析轨道的特性及轨道的终点误差。最后根据起始点参数值和对应的轨道终点误差值的关系,得到了飞船在大气层外飞行时的起始参数对飞行轨道及轨道终点影响的敏感度,从而为工程上轨道的设计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